08.27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越劇孕育形成於小橋流水、風景秀麗的江南,這也註定了它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因此,越劇尤其擅長演繹才子佳人故事,如《玉蜻蜓》、《李娃傳》、《情探》、《玉堂春》、《血手印》、《王老虎搶親》、《孔雀東南飛》等。在眾多的越劇劇目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西廂記》、《祥林嫂》被稱為越劇四大經典劇目。梁山伯與祝英臺美麗、悽婉的愛情傳奇在我國民間廣為流行,這一故事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被搬上了越劇舞臺。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越劇《西廂記》第六齣劇照

當時,袁雪芬與越劇名小生馬樟花就曾合演過講述“梁祝”愛情故事的越劇《梁祝哀史》。1945年,袁雪芬與範瑞娟也曾合演《梁祝哀史》。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將根據袁雪芬、範瑞娟口述,由徐進執筆整理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重新搬上舞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語言上保持了樸素明朗的民間文學特色,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悽美的愛情絕唱,通過越劇柔婉的聲腔低吟淺訴,深深地打動了人們的心絃,不僅是越劇舞臺上的經典保留劇目,也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藝術精品。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越劇梁祝劇照,袁雪芬與範瑞娟

1952年,《梁山伯與祝英臺》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大獲好評。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該片也是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由範瑞娟塑造的梁山伯與袁雪芬塑造的祝英臺永久地保留在銀幕上。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也通過影片傳播到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展現了越劇的新風貌。2006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排演了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賦予這部經典劇目濃厚的時代氣息。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

《紅樓夢》是新中國成立後繼《梁山伯與祝英臺》之後又一部產生巨大影響的越劇劇目。1958年,上海越劇院將徐進改編自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同名劇本搬上舞臺,徐玉蘭扮演賈寶玉,王文娟扮演林黛玉。1958年2月18日3月31日,越劇《紅樓夢》在上海首輪公演期間就創下了連演54場、觀眾多達8萬餘人的紀錄。越劇《紅樓夢》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全劇在曹雪芹原著基礎上,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選取小說中的精彩情節,完美地體現了原著的精神風貌。越劇優美雋永、委婉纏綿的聲腔曲調,善於表現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還包括徐玉蘭、王文娟等越劇表演藝術家們卓絕的藝術創造力。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紅樓夢》劇照,賈寶玉(徐玉蘭),林黛玉(王文娟)

1962年,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紅樓夢》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與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拍攝為彩色戲曲藝術片,影片中的大觀園美景和絢麗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徐玉蘭、王文娟兩位越劇舞臺上的黃金搭檔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更是讓人難以忘懷,現如今膾炙人口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一段越劇唱腔也正是通過這部電影傳遍千家萬戶。此後,越劇《紅樓夢》又歷經三次翻拍。20世紀90年代末,上海越劇院錢惠麗、單仰萍這一組“寶黛組合”主演的《紅樓夢》被拍攝為數字電影《紅樓夢》。此後,該劇曾多次以不同形式呈現於越劇舞臺或銀幕。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曹雪芹

1953年,在完成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拍攝之後,袁雪芬又將講述崔鶯鶯與張君瑞愛情故事的越劇《西廂記》立於舞臺之上。越劇《西廂記》改編自元代大劇作家王實甫的同名雜劇,多位越劇表演藝術家通過她們的精彩表演在劇中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袁雪芬的崔鶯鶯含蓄深沉而又大膽熱情;徐玉蘭的張生灑脫俊逸,多情而不輕佻,機敏而不油滑;呂瑞英的紅娘聰慧活潑,富有正義感;而張桂鳳的表演則將一個秉守禮教、持家嚴厲的老夫人塑造得入情入理,有血有肉。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西廂記》插畫

她們用出神入化的表演,把一個又一個人物塑造得入情入理、有血有肉,賦予了整齣戲生機盎然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為越劇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藝術財富。越劇《西廂記》像一卷精緻的工筆畫,每一個場面都是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風情萬種,耐人品味。1958年,由浙江越劇一團金寶花、張菌、高佩、屠笑飛等主演的越劇《西廂記》由香港華文影業公司攝製為彩色戲曲藝術片。1991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排演了曾昭弘全新改編的越劇《西廂記》,主演茅威濤也以此劇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茅威濤

20世紀40年代,袁雪芬領導的雪聲劇團致力於越劇改革,袁雪芬在劇團中確立編導制度,改進音樂、舞美等諸多方面,邁出了越劇改革的重要一步。1946年,袁雪芬與著名越劇編導南薇合作,將根據魯迅先生小說名篇《祝福》改編而來的越劇《祥林嫂》搬上舞臺,袁雪芬扮演祥林嫂,範瑞娟扮演少爺。《祥林嫂》在上海一炮而紅,每天日夜兩場,連演3個星期,場場座無虛席,在當時被稱作“越劇里程碑”。1948年,上海啟明影片公司將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拍成電影,演員仍沿用雪聲劇團原班人馬,這也是越劇歷史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影片。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1946年《祥林嫂》,袁雪芬扮演祥林嫂舊照

在之後的幾十年間,由於對小說《祝福》中所描寫的紹興風土人情有著深切的共鳴、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深感同情,袁雪芬對《祥林嫂》一劇戀戀不捨,數易其稿,可謂是精益求精。197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與香港鳳凰影業公司再次將《祥林嫂》搬上銀幕。與1946年版影片不同的是,該版影片不僅僅是由黑白改為彩色,故事情節也有較大改動,而且是由金採風、袁雪芬分別扮演中年和老年祥林嫂,兩位藝術家各顯所長,前後形象對比鮮明,同時又一脈相承。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祥林嫂》劇照

“範派”男小生史濟華扮演的賀老六,突破了“女子越劇”的侷限性,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周寶奎扮演的婆婆,雖戲份不多,卻極具個性特點,起到了很好的綠葉作用。“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幾十年的打磨,《祥林嫂》成為越劇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由袁雪芬塑造的祥林嫂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形象,劇中祥林嫂的“聽他一番辛酸話”、“千悔恨,萬悔恨”、“問蒼天”等唱段,至今仍在戲迷票友中傳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