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沅江芦笋“破土而出”让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楚峰 王劲

4月1日,暖暖的阳光晒在大地,嫩绿的芦笋破土而出,又到了每年的芦笋采摘季。在沅江市漉湖芦苇场三一通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芦笋剥壳加工厂内,60余名工人正用工具将新鲜的芦笋从外壳里剥离出来,洗净后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制作出来的芦笋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效益好得很。”公司会计李双喜开心地说到。

正在剥壳的廖爱莲是苇场贫困户,丈夫在世时因病欠下几十万元的外债,生活举步维艰。前年她通过当地政府产业扶贫项目的扶持,来到三一通达芦笋加工厂打工。“采摘芦笋补助2毛钱一斤,剥壳补助5毛钱一斤,制作芦笋产品100元一天,我们贫困户还额外补助20元。”现在,廖爱莲每天可以收入百余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起初我们这里只有10多户贫困户做事,现在已经达到30多户了。”三一通达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公司吸收贫困户就业,以直接帮扶与委托帮扶相结合的形式,与92户233名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去年公司给贫困户发放工资28万余元,成功帮助16户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夏燕辉、向艳宏夫妇都在三一通达上班。夫妻俩都曾动过手术,欠下债务,因病致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50多岁的人了,外出打工不现实。”公司在了解他们的情况后,安排向艳宏到相对轻松的包装岗位,包吃包住,长期有事做。夏燕辉则摘笋、剥壳、操作机械设备,哪里需要哪里上,样样都能干。通过他们自身辛勤劳动,2018年夫妻俩纯收入达6万多元,顺利脱贫。

漉湖芦苇场地处东洞庭湖腹地,盛产芦苇,被誉为“亚洲第一苇场”,拥有丰富的芦笋资源。近年来,漉湖芦苇场按照“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的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措施,依托本地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加大产业培训力度,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广泛参与芦笋产业发展,最大程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助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据了解,下一步漉湖芦苇场将通过全覆盖的形式进行委托帮扶或直接帮扶,不管是有劳动能力的还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得到芦笋产业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