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让逝者“最后一程”走好,走得有尊严,扬州殡仪馆入殓师眼中的“死亡”

电影《入殓师》有句台词: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在生命的尽头,殡葬是最后的归宿。入殓师,让逝者的“最后一程”走好,走得有尊严。

从事这份特殊职业的入殓师,他们眼中的“死亡”,又有着怎样的不同?

让逝者“最后一程”走好,走得有尊严,扬州殡仪馆入殓师眼中的“死亡”

盛云祥

扬州殡仪馆入殓师

生命感悟:常年见证生离死别,更懂生命之可贵。热爱生命!关爱家人!努力工作!

为遗体整容化妆12年

很多亲友曾劝他放弃

记者在扬州殡仪馆见到了入殓师盛云祥。当天轮到他值班,早上为死者整理遗容遗表,下午又忙着安排明天的殡葬事宜。

盛云祥,47岁,盐城人,2006年来扬后,就从事殡葬方面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12年。“干点什么不好,咋也不能到那鬼地方”,“没事做,我们可以想办法嘛”……当得知盛云祥在扬州殡仪馆工作后,很多亲朋好友劝他放弃。

在盛云祥看来,他的工作是努力将逝者最后一次最好地呈现在亲戚朋友面前,尽最大程度减轻家人的伤痛之情,抚慰他们的心灵。

早晨6点前,盛云祥准时来到工作区域,这时门外办理业务的丧户就有七八家在排队。他和其他同事穿好工作服,检查冷库遗体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从移灵台搬运遗体,到扫描确认、化妆整理、告别、送进炉火化,每道程序都需要细心完成。

让逝者“最后一程”走好,走得有尊严,扬州殡仪馆入殓师眼中的“死亡”

见过太多的人间悲情,让逝者有尊严是种告慰

“有的非正常死亡的逝者,遗体不完整了,我们要进行补救、修复,同时安抚好家属悲痛的心情。”2006年,盛云祥曾去上海学习过入殓的整容化妆技巧。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情景让人难忘。前些年的一天晚上,紧急的喇叭声把他从值班梦中惊醒,班组运来一具男性遗体,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男子大概40岁,遭遇了车祸。”盛云祥说,男子的父母和亲人得知这个噩耗后,赶紧来到殡仪馆。头发花白的父母看到眼前这一幕,立刻瘫坐在地上,悲痛不已,嘴里不时发出“我的儿啊……”的哭喊声。母亲更是哭晕了好几次。

“特别让人揪心,强烈的愿望涌上心头,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为逝者进行整容化妆,让他走得安详,慰藉他最亲爱的父母和亲人。”盛云祥说,当晚他们就为遗体清洗消毒并校正,对头骨、肢体进行缝合拼接。有的部位,根据死者身体情况,用橡皮泥重塑形状。最后,还要对脸部相关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并进行油彩化妆。

整个整理遗容、化妆修复花了一天时间,而且靠盛云祥一人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团队“作战”。家属看到逝者安详地躺在那里,再次落泪,连连道谢。

“缝合残肢往往需要几人共同合作,有时甚至需要花费一整天。”盛云祥说,他们团队共有8人,都是男性,年龄最小的才29岁,入职两三年了。

对离开的生命温柔以待,更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

“死亡”是不少人比较忌讳的话题,但生死无常,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那该如何理性看待死亡,如何理解死之于生的价值和意义?

盛云祥说,让每一位逝者有尊严地离开是每位入殓师的追求。“我们尽最大努力把逝者最美的一面留给家属,再小的细节也不放过。”盛云祥说,面对逝者时,他们没有害怕,只有敬畏。“不留遗憾,是对我们和家属最大的安慰。”

在盛云祥看来,死亡,是一种岁月轮回的自然规律,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逆转的生命终点。“没有人能逃过死亡。常年见证生离死别,才会告诉自己要热爱生命、关爱家人、努力工作。”盛云祥说,只有对离开的生命温柔以待,才会更加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

盛云祥说,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肉体上的痛苦。比如说,临终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异常烦躁、极度恐惧等各种复杂的情绪。要提供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环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属陪伴在病人左右,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光内,在充满人间温情的气氛中,宁静从容地面对死亡,最终安详、舒适而又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如此,生者无愧。

(图片为殡仪馆提供)

通讯员 民小爱

记者 周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