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以下让人崩溃的场景:

安静的电影院里,熊孩子一边踹椅背一边大哭大闹;

高铁上熊孩子追逐嬉戏,喊叫声让车厢的人不得安宁;

熊孩子在餐厅淘气打闹,影响邻桌用餐……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知乎上,一个关于「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的问题,更是获得了 16W 关注,催生近1.5W 个回答。”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足见社会大众苦“熊孩子”久矣。

实际上,当我们在抱怨“熊孩子”的时候,本质上都是在说孩子对规则意识的淡漠。

比如在公共场合不懂规矩,胡乱喊叫;不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写作业;在家没大没小,作息混乱等。

其实,没有天生“熊”的孩子,只有不管教的父母。从小不给孩子立规矩,长大后,社会一定会教他什么是规矩。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实验:延迟欲望满足。这是关于自控力的一个早期研究:

让十名孩子,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房间的桌子上摆着孩子爱吃的糖果。研究人员告诉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吃掉糖果,也可以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这样就可以再得到一颗糖果为奖励。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实验结果是,三分之二的孩子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坚持,把糖吃掉了。其余的孩子则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承诺,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

实验并未到此结束。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跟踪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

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问题行为。相反,愿意等待的孩子长大后,生活质量更高。

而且,此实验的研究人员后来指出: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其实是可以培养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延迟满足,鼓励孩子去等待和自我控制,并且让孩子明白等到和自我控制是有价值的,那么,孩子就能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并获得把握自己生活幸福的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规矩呢?


1、立规矩两大原则


太早立规矩担心扼杀孩子天性,太晚担心影响性格发育。给孩子立规矩前,家长必须知道这 2 个原则。

原则一:

立规矩在2岁以后,6岁以前

2 岁以前,孩子还没有规则意识,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通常是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时候家长不用急着给孩子立规矩。

2 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规则敏感期。同时,他们也开始逐渐具备自主意识和初步判断能力,进入第一个独立期。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这时候只要家长管教得当,孩子就会从「挑战规则」到「被提醒后愿意配合规则」,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规则」的过程,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

但立规矩也是讲究有效期的。知名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提出:6 岁之前一定要给孩子立好规矩。

她举了 2 个生动的例子,3~4 岁的男孩跟家长闹,无非是在地上撒泼打滚;但等到孩子 14 岁,他可以离家出走,可以跳楼自杀。

6 岁以后再立规矩,就晚了。


原则二:

立规矩需要温柔且坚定

很多家长会说,我也会给孩子立规矩啊,但为什么总是不管用呢?

家长可以反思下,是否有遵守立规矩的 2 大原则——温柔且坚定。

温柔,是指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语气平和地给孩子说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时让他感受到爱意。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长期通过打骂育儿管教,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低自尊心。

坚定,是指一旦制定好规矩,家长就不能随意妥协。

比如家长跟孩子定好规矩,每天只看 20 分钟动画片。但当 20 分钟结束,孩子还想再看,开始哭闹不休。家长在孩子哭了 10 分钟就妥协了。

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他能够以哭闹来威胁家长,下次只会变本加厉,哭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


2、立规矩的6个方法

了解了上面的2个原则,下面的6个亲测实用有效的办法,帮助家长顺利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表达要简短有力

孩子不合作,问题很可能出在家长的说话方式上。

有一次看到一位妈妈抱着3岁多的孩子讲道理:

“宝宝,在公园里你要自己走路的。不多走路你就长不高,而且妈妈抱你很累,你自己下来走一会好不好?”

妈妈苦口婆心,但孩子一点不买账。

家长越是跟孩子长篇大论,孩子越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商量和讨价还价。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给孩子讲规矩,不要问“可不可以”、“好不好”,最好只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述你想让孩子做的事。

“宝宝,自己下来走路。”

“宝宝,吃饭不能看电视。”

简单坚定的语句,会让孩子感受到,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需要也不能商量。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规矩要指向行为

孩子不守规矩,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跟“好好吃饭”相比,“坐在餐椅上吃,吃完再走”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跟“收拾玩具”相比,孩子更乐于听从“把小汽车放到抽屉,积木放进篮子”这种指令。

给孩子定规矩,尽量用具体的行为描述,这样孩子才愿意听、记得牢。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后果要明确有效


绝大多数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时说的话都是错的。

“再大吵大闹,就让警察抓走你。”

“不好好吃饭,看我打你屁股!”

用警察、怪兽吓唬孩子,注定只能嘴上耍狠,不如说“再像刚才一样,我们就马上回家!”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承受后果。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孩子不吃饭,可以限制零食让他体会饿肚子的滋味,“打屁股”跟“不吃饭”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很多孩子挨了打也不知道原因,实在太委屈了。

当孩子违反规矩后,伴随的后果一定是真实、客观、恒定的。

当孩子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掌控感时,他会更理解规矩的意义。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给孩子选择的余地

孩子不愿意守规矩时,比硬怼更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提供替代方案。

“宝宝,不可以吃棒棒糖,但我们可以吃甜甜的蜜瓜和葡萄。”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宝宝,现在是吃饭时间,不能玩玩具,但你可以把饭后擦桌子的时间改成玩玩具时间。”

三岁以后,还可以鼓励孩子动脑筋,自己提出替代方案。

你会发现,坚守规矩和底线,同样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陪伴孩子一起做

孩子抵触规矩,很可能源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家长跟孩子同步刷牙、洗漱、吃饭,陪伴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写作业,既能给孩子做出示范和引导,也能起到提醒和督促作用。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孩子们做事也会更有动力呢。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用积分奖励激励规则完成

家长可以制定一个规矩奖励积分表。

比如:

收拾自己的玩具20积分;

自己叠被子20积分;

晚上10点半上床睡觉20积分;

一次看电视30分钟50积分;

帮爸爸妈妈洗碗30积分;

……
然后累计到多少积分,比如100积分可以吃一次冰淇淋,累计300积分爸爸妈妈可以带去一次游乐园玩等。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家长还可以发放奖励贴纸,来记录孩子进步和成长的轨迹,让宝宝知道,遵守规则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6岁前的规则敏感期,家长立规矩必知的2大原则6个方法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少不了“规矩教育”,只有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小时候立好的规矩,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习惯,影响孩子未来的选择。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

PS:有时候家长给孩子立了规矩,但孩子就是做不好。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是他想做好但却“做不到”,很多孩子明明很聪明,但因为感统失调的原因,即使明白但就是做不到,情绪控制力不好、身体手眼协调性差、自信心不足……这是需要通过感统训练,才能改善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可私信咨询“感统测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