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伴君如伴虎,对于君王不够了解,任意的混乱站队,难免不触碰到皇帝的逆鳞,梅执礼这个人很有意思,老了老了做官做糊涂了,同样是曾经追随庆帝的元老,能够达到京州府尹换句话说就是首都的父母官,放到今天就是北京市长,这么多年在他的治理下,京州还算是有条不紊,井井有序,作为那个时期最强的庆国,繁华程度也称得上绝无仅有了!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然而梅执礼却因为一件事让他丢官,甚至是死在了回乡的路上!事情原由是大皇子跟二皇子的党争波及到了梅执礼,而梅执礼两边都不敢得罪,先是站在了太子这一边替太子说话,后来又是讨好二皇子不想惹二皇子生气,最终无奈还是站在了太子这一头,毕竟太子势力大,还有长公主的支持,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他表达出了明智的态度!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纵观庆帝手底下这些大员们,无论是范建还是陈萍萍,亦或者是林相,他们都是位居高位,然而他们对于庆帝子嗣问题都有着鲜明的态度,无论是谁都保持中立,都站在庆帝这一边,做着庆国的官就得听从庆帝的安排,这一点也是他们能够久居朝堂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原本梅执礼做人也是十分低调,但是随着岁数大了,脑瓜子这个弯就没转明白,结果就是被庆帝亲自召唤,两人一番对话,结局就是梅执礼主动请缨告老还乡回家养老!然而庆帝的一句话让他晚点走,别走那么早,而梅执礼却没有听从庆帝的话,不听话的奴才注定以悲剧收场!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庆国是当时最强之国,而庆国国内的派系更是千奇百怪,表面上太子跟长公主自成一脉,长公主掌管内库,太子是未来庆国的接班人,按道理这个势力是最为强大的!偏偏二皇子却能够狭缝求生,依然在京州风生水起,这是为何呢,那就得从帝王之道说起了,作为帝王喜欢玩弄于群臣于股掌之间,其中就包括自己的两个儿子,而如何能够让他们平衡发展呢?那就是相互制衡,这就是帝王治理朝臣的一惯作风!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就比如陈萍萍跟范建以及林相这三个就是相互不对付,各自都有着自己为官的一套,而陈萍萍管理的监察院更是能够监视朝中除了庆帝以外任何人,梅执礼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陈萍萍的掌握之中,庆帝其实对于梅执礼是有感情的,毕竟曾经也是庆帝的小跟班,这么多年过去了,想想过去还是有感情的,让他晚点走说白了就是让他大张旗鼓的走,越多人知道越好,哪怕是放挂鞭庆祝一下呢!这样子大家都知道梅执礼告老还乡回家了,若是死在了回乡途中,那么对于庆国的老百姓会怎么想,庆国泱泱大国竟然连一个告老还乡的府尹都保护不了,有失民心,那么对于统治者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这样一声不响的就走了,朝中很多人不会放过他的,这其中就属二皇子跟陈萍萍杀他的理由最足够充分!朝堂上梅执礼得罪了二皇子,别看二皇子这个人平时落落大方,一副笑嘻嘻的嘴脸,活像一个纨绔子弟,实际上城府深着呢,公然不买二皇子的账,你这明明就是找死呢!你当父母官,二皇子没能力制裁你,你辞官回家了,这还能让你跑了!成大事者就得用一个狠字去形容!

《庆余年》梅执礼站错队注定有一个悲惨命运,关键没听庆帝的话

陈萍萍为何要杀梅执礼呢!无非就是梅执礼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这么多年的京兆尹生涯足以让他对京州这些势力了解的相当透彻,也对庆国朝堂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有什么爱好以及优点弱点了如指掌,活生生就是一本活着的《百官行述》,倘若被北齐或者东夷城那些负责谍报的探子抓走,那么这将对于庆国是极大的威胁!而监察院是不允许这种威胁到庆国国家安全的事情存在的,那么对于梅执礼只能给他一种选择,那就是以死明志吧!

所以说庆帝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杀人都不用自己亲自张口,自然有人会替他扫平一切后顾之忧,怪不得他天天穿着不着调的衣服,头也不梳,天天制作弓箭,对于朝堂之事几乎不怎么管理,一副得意洋洋怡然自得的样子,甚是潇洒,这个皇帝当得太舒服了!对于梅执礼这样的一个小卒子,根本就不应该卷进太子跟二皇子的党争里来,尤其是曾经特别有立场的人,到老了也犯糊涂了,真应该像陈萍萍范建和林相好好学习学习,当了这么多年的京州府尹也算是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