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在山西省介休市,有一座“神楼”矗立至今,据说它是由北宋时期的名将文彦博所建,该楼一直被当地人敬奉不已,并且香火不断。在这座“神楼”的背后,其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还隐藏着一个非常神秘的古老宗教。如果您想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1048年(北宋庆历8年),由于灾情不断,朝廷赈济无力,河北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首领王则被众多起义军推为“东平郡王”,联合胡永儿起兵,开始了与大宋王朝针锋相对的斗争,占据贝州称霸一方。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拿下了不少城池,让北宋朝廷大为震动。随后,朝廷任命文彦博为将军派兵围剿。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文彦博是北宋名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可此次围剿起义军,却让文彦博吃了大亏。由于轻敌冒进,文彦博的军队受到了起义军的伏击,眼看着快要全军覆灭之际,奇迹发生了。


一只白色神猴从天而降,帮助朝廷军队打败了围攻的起义军,随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文彦博取胜,感念白色神猴的恩德,因此在其归乡之际,在介休老家修建了一座“袄神庙”,用以供奉搭救自己的白猿。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从这以后,“袄神庙”便保存了下来,同时当地人也对“天降白猿”信奉有加,因此“袄神庙”一直以来香火不断,不少百姓都来此地烧香磕头,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到了明朝时期,著名的“道君皇帝”嘉靖崇尚道儒二教,并听信方士的一面之词,准备要剔除国内一切的“淫祠”,以保证道儒正统。当然,“袄神庙”也是被列在了嘉靖皇帝的“黑名单”中。
然而,当地的百姓们却已经对“袄神庙”有了依赖之情,他们不忍心看到心中的信仰被破坏,同时也想保留住先贤留下的遗迹,因此一场对“袄神庙”的保护行动开始了。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即使不能公开对抗朝廷,可是当地百姓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将“袄神庙”中的白猿像请出,换上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像,硬是把“袄神庙”伪装成了“儒祠”,这才让“袄神庙”勉强逃过一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300多年过去了。到了解放后,“袄神庙”虽然还矗立在那里,可是由于多年的战乱和年久失修,“袄神庙”也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
当地的文物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为了让“袄神庙”重现当年的辉煌,他们特意组成专家组,对“袄神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使其得以完好的重现在世人面前。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其实“袄神庙”的来历并不是如百姓所传的这般简单,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古老宗教的影子,这个宗教便是“摩尼教”,又称“袄教”。
“袄教”的起源自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由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由于“袄教”是外来教派,因此未能得到国内百姓的普遍崇拜,只能以民间传教的形式小规模发展。

文彦博在介休市建一座“神庙”,为何庙里没神仙,却树立白猿雕像


武则天时期,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正统化”,她便将崇尚女权的“袄教”扶正,使国内迅速掀起一场“袄教”热。正是在这段时期,“袄教”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成了后世的一种非主流宗教。
在小编看来,“袄教”固然神秘莫测,但是它的存在也有自己的历史渊源。正如“袄神庙”在古代百姓心中的地位一样,它们都是历史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后人敬重与尊崇。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