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往往會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行為,尤其是其口音,而大腦的這種自發行為會使得你的發音可能不正確,進而引出笑話。尤其是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人往往更會陷入這樣的狀態。

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在此,我們詳細揭示產生這種行為心理學的根源。

美國加州大學勞倫斯教授的觀點認為:

人類就是在不斷地模仿,並不是刻意地模仿對方的說法方式、語速、語調等。面對一個陌生環境時,往往會不由自主。

就像你面對一個外國人,由於對他的語言並不熟悉,你就會陷入一種先入為主的狀態中,當你遇見第二個外國人時,你可能會模仿第一個外國人的說法方式。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但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讓人十分尷尬,因為你模仿的對象的發音可能並不準確,用詞也未必適當,這樣一來,當有人糾正你的行為時,你將會十分尷尬……

大腦的無意識行為多是通過他的嘴唇來判斷他的發音,因此,在複製他人的口音時一定要先想想這樣做是否合適。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不由自覺地模仿彼此的一些微小的舉動。

從面部表情到身體語言,這些動作總是十分自然地發生,以至於我們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做了什麼,因此被稱為無意識地模仿對方。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無意識模仿根植於我們的大腦,它的意義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交流並融入群體。

這是因為無意識的模仿能加強個體間的相互喜愛和聯繫,甚至誘發個體的親社會狀態。

無意識模仿到底怎樣幫助我們有效交流融入他人呢?

早在1999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沙特郎和巴奇就發現,當參與者和實驗員自然交談時,若實驗員適當地增加摸臉或抖腿的次數,那麼相應的參與者也會逐漸增加摸臉或抖腿的次數;

而且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參與者都沒有察覺到自身模仿行為的存在;反過來當實驗員模仿參與者時,參與者對實驗員的印象以及對交流過程的評價就會有顯著地提高。

很明顯,無意識地模仿能夠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對方覺得你是在認可他,贊同他,如此自然會對你產生好感。我舉個例子:

小王從事銷售工作,有天他去拜訪了一個新客戶,卻在第一次拜訪中就達成了協議。

後來在回憶時,小王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自己在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一些行為動作。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這個客戶是一名足球愛好者,雖然小王對足球知之甚少,但當對方在談論著足球時,自己聽得津津有味,儼然一個正宗的球迷。

當對方笑時,小王也跟著笑,對方憤怒時,笑我那個也跟著說幾句憤怒的話……

就連說話的語調都幾乎和對方一模一樣。這樣對方對小王的好感逐漸增加,漸漸地似乎兩人是早就認識的好朋友。

對方除了問詳細地問了小王的工作當即表示自己需要這類產品外,還邀請小王共進午餐。

無意識模仿的確能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好感,但凡事過猶不及,在生活中也並不是所有的模仿行為都是合適的。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如:在面試的時候,不管周圍的人表現出多麼的心不在焉,你也不要肆無忌憚地表現出絲毫的心不在焉,尤其是不能模仿別人的口吃;

在領導面前你不能學著他昂首叉腰一副睥睨眾生的樣子等。

無意識模仿對方也要讓大腦識時務點,當觀察到不同的情緒時,就不要去模仿憤怒或敵意的情緒,要去模仿正面的親社會的情緒(注入開心或悲傷)。

如果我們不分好壞地模仿,那麼很多時候只能徒增煩惱。

模仿那些負面的情緒,只能自找苦惱。切忌不要讓自己有模仿證或模仿過多症,要學會控制自己只模仿微笑點頭等友好行為。

雖然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但不要忘了有時我們看到有人和自己一樣卻覺得很討厭。

為什麼會討厭呢?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或許是因為我們感到了威脅,這些相似的行為可能有著和我們相似的目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當提到錢的時候,人們會對模仿者十分敏感

在實驗前,他們讓參與者先在電腦上填一份問卷,兩組參與者填寫的問卷背景分別是鈔票和貝殼,隨後每個參與者與一名同性交談5分鐘,後者在實驗中會不明顯地模仿前者的一些細微動作。

結果發現,填問卷的背景是金錢的參與者對別人模仿自己的行為表現得更敏感,並在交談中會產生更明顯地受到威脅的感覺,事後對與其交談的對象的評價也更低。

這是因為當參與者被啟動了金錢的概念後,更喜歡保持獨立性而不是和他人存在相似。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因此,雖然在交談中我們可以用過模仿來獲得更加良好的印象,但一定要不要讓對方感到受到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