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是同一人?都生於公元前356年,名叫駰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是同一人?都生於公元前356年,名叫駰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是同一人?都生於公元前356年,名叫駰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是同一人?都生於公元前356年,名叫駰

亞歷山大大帝是秦惠文王

——大湘西考古發現與世界工匠文明之三十六

杜鋼建

我在大同思想網發表《亞歷山

大大帝是西周杜伯後裔,祖先源於大湘西地區》一文後,引起一些讀者的思考。有讀者想進一步瞭解,亞歷山大既然是中國人杜伯的後裔,學術界為什麼沒有人研究。亞歷山大在中國歷史上有沒有記載。我擔任杜氏文化傳承研究會會長的杜氏宗親中也有人對我將亞歷山大與杜伯國人聯繫在一起的歷史表示疑惑和反對。

在世界工匠文明史上,作為杜伯後裔的亞歷山大大帝不僅在西土留下諸多聞名世界的偉大建築如亞歷山大圖書館和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港等,而且在東土也留下諸多建築遺址。從西土打到東土印度、吐蕃和中國中原地區的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的往返途中建立了諸多城市,在人類建築史上留下了重要遺蹟。

亞歷山大大帝究竟是誰?為何亞歷山大大帝曾經打到中國,征服諸多王國,而學術界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卻沒有發現有關記載?

秦人從西土出現。自從秦惠文王稱王后只用大約100年的時間便橫掃東西方諸王,統一中國。秦國出現在人類歷史上的如此重大事件,為什麼中國學術界不能刨根問底,找出真相?原因是在幾百年的西方中心論的影響下,中國學術界形成嚴格的東西方區分意識,西方歷史民主光明值得崇拜、中國歷史專制黑暗需要摒棄的潛意識在作怪。三代以上天下大同的以中國為宗主國和領頭羊的世界歷史格局已經為學術界和社會各界所難以接受。學術界由於將秦國的地理位置鎖定在現行中國版圖內,從根本上喪失了對秦人起源於大湘西地區遷徙西土後又從西土回到東土的歷史認知和地理認知。

亞歷山大大帝不是別人,正是秦人征服中國的秦惠文王。

亞歷山大祖先來自阿拉伯地區的杜伯後裔。亞歷山大家族的血統是源於大湘西地區的阿拉伯人血統。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名稱是杜駰,也譯為杜該南、杜蓋男或祖革尼等。先秦時期,漢字駰的發音同贏,也同奄蔡的奄和厭噠的厭。在有的譯著中,由於譯者不熟悉亞歷山大家族與杜伯家族的關係,將杜譯為祖或左。杜伯的尊稱是亞歷山大家族歷史上的驕傲。

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名字是駰,秦惠文王的名字是駟,也稱駰。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秦孝公是西土的馬其頓國君腓力普二世。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後自稱王,不再將周王室視為宗主,有取而代之統治世界的雄圖大略。周王室在周平王時期東遷以後,逐漸喪失統治世界的權勢。到亞歷山大即秦惠文王成為秦國首任國王時,實際上週王室已經成為秦國的附庸。秦惠文王是亞歷山大去世後的諡號。

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作為一代杜伯國主所統治的馬其頓地區也是秦國的管轄區域。馬其頓的國君譜系雖然不能等同亞歷山大家族的譜系,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亞歷山大家族的大概情況。馬其頓的國君譜系為:從杜伯-阿慕爾和示巴女王以後若干代延續到卡拉努斯(Karanus)、科伊諾斯(Koinos)、提裡馬斯(Tyrimmas)、帕迪卡一世700-678 BC、阿吉烏斯一世(Argaeus I)678-640 BC、腓力普一世 640-602 BC、埃羅普斯一世(Aeropus I)602-576 BC、阿爾塞塔斯一世(Alcetas I)576-547 BC、阿敏塔斯一世(Amyntas I)547-498 BC、亞歷山大一世498-454 BC、帕迪卡二世454-413 BC、阿奇拉一世413-399 BC、克拉特魯斯(Craterus)399 BC、奧雷斯特斯(Orestes)399-396BC、阿奇拉二世396-393BC、阿敏塔斯二世(Amyntus II)393BC、保薩尼阿斯(Pausanias) 393BC、阿敏塔斯三世(Amyntus III)393BC、阿吉烏斯二世(Argaeus II)393-392BC、阿敏塔斯三世(Amyntus III)392-370BC(復位)、亞歷山大二世370-368BC、托勒密一世368-365BC、帕迪卡三世365-359BC、阿明塔斯四世359-356BC、腓力普二世 359-336BC、亞歷山大三世(大帝)336-323BC、安提帕特,攝政34-319BC、腓力普三世323-317BC、亞歷山大四世323-310BC、帕迪卡攝政323-321BC、安提帕特攝政321-319BC、波利伯孔(Polyperchon)攝政319-317BC、卡山德攝政317-306BC。

杜駰即亞歷山大三世(大帝336-323 BC)作為杜伯後裔的杜氏名人打到中國中原地區後又將杜氏文化大規模傳回中國。亞歷山大三世(大帝)是西周杜伯後裔中統治全部西土領域包括也門、埃及、以色列、希臘、羅馬、馬其頓等地區的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大帝)不僅僅是希臘、羅馬和馬其頓的國王。這就是為什麼小小的希臘、羅馬和馬其頓地區文化的歷史作用可以被誇大到影響世界的程度。其實希臘、羅馬和馬其頓地區只是西周杜伯人和西伯人即西周統治的殖民地而已。影響世界文化的亞歷山

大大帝是西周杜伯國曆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是亞歷山大三世(大帝)和腓力普三世(Arrhidaeus)的父親。秦惠文王之前,秦國屬於公爵國。秦惠文王的父親秦孝公即腓力普二世以上均為公爵。秦國的崛起始終與西戎即犬戎有關。周孝王時期,伯益之後非子居西犬丘養馬,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從此秦人立國,鎮守西戎。周平王時期秦襄公( 前777—前766年)勤王有功,始列為諸侯。至周顯王四十四年,秦惠文王始稱王。自此以後的秦國五代國君均稱為秦王。

關於秦國的形成與西戎的歷史關係,司馬遷有比較清楚的論述。《史記•秦本紀》記載:“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

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於是復予秦仲後莊公居其故西犬丘。”可見秦國的崛起始終與西戎有關。非子起於西犬丘,西戎反周王室,西戎殺秦仲,秦莊公復居西犬丘為西垂大夫,所有這些秦國崛起的重大事件均由於存在西戎對周王室的威脅。

秦國的國都曾經長時期在西土,不再東土。西土的犬丘也稱西犬丘。西犬丘在西周前期也稱岐山,在今伊拉克地區。秦國在西土立國,到嬴政執政,歷經六百多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君王。自從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打到中國後,在大約100年間,歷經五王,便統一中國。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以後,秦國的國王有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死後,其西土王國被分解。西土的秦國曆史基本上完結,由東土秦國延續了亞歷山大引入的波斯國家的一系列制度,包括郡縣制等。

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家族的祖先是在大湘西酉水流域造酒造酒的杜康。杜康作為酒官世家如同稷官一樣世代相續。大湘西地區酉水和澧水流域是人類最早造酒的地方。

作為以造酒著名的杜康當年在大湘西地區酉水流域造酒,開啟了酒文化的歷史。在先夏時期杜氏家族開始隨著周朝先祖后稷家族陸續遷徙到西土。後來湘楚地區的楚茅在歷史上一直是造酒的重要材料。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論及的奄蔡國即厭噠國,也是杜伯統治的造酒國。亞歷山大統治的馬其頓民族中的猗頓人來自奄蔡人即厭噠人。造酒國的歷史文化源於大湘西酉水流域。

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的祖先杜伯遷徙到西土後,以阿拉伯也門等地為據點。周成王即所羅門王曾經統治也門23年。所羅門王的兒子羅伯埃姆即羅伯安(艾爾胡布爾埃姆)也統治過也門。此後,也門王權回到希米葉爾家族手中。希米葉爾家族的亞西爾-本-阿慕爾-本-葉爾夫爾統治也門35年。亞西爾也被稱為“令人恐懼的人”。原因在於亞西爾統治時期他到達也門和哈德拉茅沙漠中最偏僻的地方發現有無頭胸臉人,也就是《山海經》記載的刑天族人。其後由賽米爾-本-伊夫裡古斯-本-艾卜賴赫掌握政權53年。然後是阿慕爾-本-賽米爾-本-伊夫裡古斯。

此後也門國王中大多由擁有杜伯尊號的國王擔任。賽米爾之後的也門國王是杜伯-艾格蘭-本-賽米爾。杜伯-艾格蘭-本-賽米爾也被稱為“杜伯大帝”。

杜伯大帝的兒子邁勒基凱里卜-本-杜伯在歷代杜伯中也是打到中國中原地區的也門國王之一。作為杜伯的邁勒基凱里卜東征呼羅珊、西藏吐蕃和中國中原。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前,邁勒基凱里卜是首先東征中國中原地區的也門國王。

其後也門國王分別是杜伯-本-邁勒基凱里卜-本-杜伯,凱拉勒-本-邁蘇卜,哈桑-本-杜伯。在哈桑-本-杜伯的統治後期,出現了反叛和動亂,國王哈桑-本-杜伯被其兄弟殺害。阿慕爾-本-杜伯是弒殺兄長即前任國王哈桑的兇手。阿慕爾-本-杜伯由於殺害兄長而經常夜不能寐。此後是杜伯-本-哈桑-本-杜伯接替國王的位子。在杜伯-本-哈桑統治期間,國王的軍隊從也門出兵攻擊葉什裡卜,向奧斯與赫茲賴吉部族發動戰爭。期間如果不是猶太人教士勸阻,杜伯軍隊差點摧毀了克爾白。

此後,杜伯的兒子阿慕爾-本-杜伯被邁爾賽德-本-阿卜德取代,出現長期的戰爭和動亂。然後是艾卜賴姆-本-塞巴赫執政73年;杜-努瓦斯-朱爾葉-本-蓋坦執政89年;萊赫尼葉爾執政84年。萊赫尼葉爾也稱杜-賽納提爾,是也門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

也門的大部分擁有杜伯稱號的國王居住在佐法爾城zafar。杜伯的後裔中許多人在也門歷史上以杜為姓。也門國王中杜伯的後裔有杜-賽爾赫Dhu Sarh、杜-賽赫爾Dhushahr、杜-艾斯貝赫Dhu asbah、杜-凱拉爾,杜-葉佔等人。出自於杜伯後裔的國王還有阿慕爾-本-杜伯Amr b-Tubba、哈桑-本-杜伯Hassan b- Tubba、邁勒基貝里卜-本-杜伯Malkibarb b-Tubba等人。在中國的唐朝時期馬蘇第看見佐法爾城的城門上黑石碑文記載該城先後屬於希米葉爾人、阿比尼西亞人、波斯人、古萊氏人、蘇哈爾的希米葉爾人。佐法爾城建於商周,到唐朝還保留有城門。

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殺死大流士,佔領波斯,娶波斯王的公主為妻。然後向信德和印度進軍。征服信德和印度以後,又進軍吐蕃和中國中原地區。吐蕃和中國中原地區的諸王承認了亞歷山大的宗主權,向亞歷山大奉獻禮物和納貢。亞歷山大迫使諸王歸附,並安置官員,然後進軍突厥草原。亞歷山大在吐蕃和中國內地建立駐軍,並在呼羅珊設縣制。早在秦始皇以前,亞歷山大已經將波斯王國的郡縣制引入中國部分地區。亞歷山大喜好進行城市建設,一路征服,一路築城。

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打進中國以後,十分重視通過滅蜀伐楚。《水經注》卷二十七引來敏《本蜀論》的記載:“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 在湖湘地區的武陵沅南城也稱司馬錯城,是秦人建築的。亞歷山大即秦惠文王以後,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8)使司馬錯伐隴西兵,因蜀攻楚築此城。

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大帝進入中國以後,將源於大湘西地區的西土建築工匠技藝和雕塑藝術風格帶回中國。秦人所建的城堡、馳道、長城等大型工程以及後來秦始皇兵馬俑等都具有西土建築風格和藝術風格。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大同思想網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