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看過雍正王朝的讀者,對劇中張廷玉想必印象深刻,清廉為官、乾淨做人。在康熙、雍正二朝備受重用,實為漢臣之首,漢人的代表人物。但是,電視劇不代表歷史,它也是根據小說來改拍的。電視劇的目的在於弘揚正氣,大家看看熱鬧,瞭解點大致歷史,就可以了。如果想知道的深一點,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真實的張廷玉。

張廷玉大致簡介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後,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

張廷玉的官二代背景

張廷玉進士出身,但在一些史記資料中並沒有他成績所位列的名次,估計就是一般進士。但自從入仕之後,並沒有像多數進士一樣,在翰林院供職幾年後,下放到各地去擔任知縣或者去六部擔任主事,而是一直在中樞機構。這方面除了張廷玉自身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父親是康熙當朝大學士張英。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張英,在康熙六年參加殿試,中二甲第四名。於康熙十六年時入值南書房,並擔任太子胤礽的老師。當時康熙對太子是非常重視的,可見張英在康熙的心目中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一位學者官員。後來張英又陸續擔任禮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工部尚書等職。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將張英提拔至相位,晉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就在次年,其子張廷玉在殿試中取得進士,時年二十八歲。這家世背景,在當時他們同期學子當中,絕對是第一位。父親是當朝大學士,即便不參加科考,謀取個職位也不會太困難。

康熙朝時的官場生涯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康熙王朝》中康熙和張廷玉

張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後改庶吉士,後授翰林院檢討。其父張英康熙四十一年以衰病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後,張廷玉入值南書房。康熙帝經常召他至暢春園,詢問其父張英致仕居家近況。在康熙四十四年後,張廷玉多次隨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諸部。後來陸續擔任翰林院修撰、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武英殿試讀卷官、刑部左侍郎等職。康熙駕崩時,張廷玉擔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這一點,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繹的還是很離譜的。

雍正朝崛起的政治明星

雍正登基後,為啥看上了張廷玉?一、雍正登基之後大力扶植、培養自己的親信;二、其父張英曾入值南書房,授業過當時還是皇子的雍正,所以張廷玉是自己恩師之子;三、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有才幹。所以,在雍正登基一個多月後,便升晉升張廷玉為禮部尚書,並指出:“朕再三思維,非汝不克勝任”。從此,張廷玉躋身於樞臣之列。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雍正元年,張廷玉入值南書房,成為皇子的老師,後加授太子太保,署理都察院事,併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雍正六年,晉保和殿大學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書事務,此時的成就已然超越其父。雍正七年,雍正成立軍機處,張廷玉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

位極人臣 兩代帝師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帝即位後,張廷玉再次奉命為皇子師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乾隆二年,授總理事務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進三等伯爵,賜號“勤宜”。

晚景慘淡 仍配享太廟

康熙王朝中的官二代——張廷玉

自乾隆十四年後,君臣二人漸生嫌疑,晚景淒涼,致仕歸家。最終於乾隆二十年,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和”。乾隆帝最終遵從清世宗遺詔,讓其配享太廟。因此,張廷玉成了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