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电视指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抗击疫情报道中各类内容生产所体现出的探索和创新,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突出国家级媒体的主体性;体现中央媒体的权威性;利用全媒体平台的整体性;保证内容生产的连续性;坚持制作播出的时效性。

来源:《电视指南》杂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

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从武汉、湖北到全国各地,这场灾难直接威胁乃至吞噬了许多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生命,也给停工歇业的大量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生命健康和经济民生外,另一个影响也同样严峻,那就是隔离封闭在家中的相当数量人群的恐慌心理和焦虑情绪。随着疫情防控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群体性的心理压力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帮助社会公众厘清混乱信息,稳定民情人心,是主流媒体在危机时刻应尽的社会责任与应有的担当。换言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改革转型中的主流媒体的一场考验。

比较而言,在使用不同媒介、跨越不同层级的各类主流媒体之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的应对体现出了主流媒体应有的风范和发展的方向。在这个疫情相对缓和的时刻,我们也许可以借着对总台在这场战疫情中的阶段性分析,为更多的主流媒体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次总台在抗击疫情报道中各类内容生产所体现出的探索和创新,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是突出国家级媒体的主体性。

由于疫情在春节期间暴发,武汉封城之后全国几乎陷入人人封闭在家的隔绝状态,除了正面抗击疫情的力量,全社会的动能都转化为对媒体信息的生产、关注与传播。由于舆论关注和媒体流量都投向疫情,任何有关疫情的报道、评论都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收视与点击,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相对混乱的舆论场。总台保持了专业媒体的品质,没有选择追逐流量,而是在各方面都力求精准、可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总台采取了所有方法寻找扎实可靠的信息源,并且在各种重要现场都派驻了自己的记者。

正是这种持续在场,以主动而非被动的方式积极发声的媒体担当,让总台在长达一个多月的疫情报道中始终把握着主动权,发挥着主体作用。而这种掌握一手信息,自己进行采集、研判、汇编、传播的专业态度,也赢得了广大国际媒体的信任。

电视指南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从1月21日以来,平均每天有 77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84 家境外电视频道采用总台疫情防控新闻,日均播出2万余次。到2月16日,全球已经有超过两千家媒体采用了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和总台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欧洲拉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有关疫情防控的新闻素材及直播信号,其中包括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法国电视台、德国电视二台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覆盖了128个国家及地区。

可以说,正是总台对于主体性的坚持,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始终掌握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话语权,有效地向世界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状况,最大程度地消弥了各国的疑虑,并帮助疫区从全球获得紧缺物资和情感支持。

第二是体现中央媒体的权威性。

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总台借助自己的媒介地位,充分发挥了在信息掌握和发布方面的强大能力。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的信息提炼,视察首都相关医院、社区并现场连线湖北疫情防控前线的拍摄报道,还是李克强总理在武汉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报道,抑或通过采访院士、专家完成的专业信息披露,乃至对武汉、湖北疫区患者和医生的调查采访,都体现出了总台在高端重要信息发布上的绝对权威性。

电视指南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属1月20日钟南山通过央视新闻明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传人”特性。在《新闻1+1》的直播中,资深新闻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由他以最权威的疫情专家身份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传人”特点,令整个中国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视程度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可以说,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主流媒体借助权威专家让关键信息得以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全体民众,极大地促进和改变了疫情防控的整体态势。此后,总台在一系列新闻报道、纪录和呈现中不断巩固这一权威优势,保持了自身作为疫情防控期间最受大众信任的主流媒体地位。

第三是利用全媒体平台的整体性。

总台在围绕这次疫情的节目组织上,做到了整体发力、全台总动员。从媒介形态上看,总台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全媒体集团优势。

首先是央视各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做到了协同合作、相互补充,从既深入现场又宏观把握的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到以不同视点切入的财经、综艺、科教、中文国际频道、CGTN各外语频道,每个频道都从自己受众关注的角度对这次疫情和防控进行了深入的呈现。

其次是广播频率,尤其是总台对外各语种传播平台在此次的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既向世界各国尤其是电视媒体不易覆盖的地区介绍了此次疫情的发展与防控,也将来自欧美亚非拉等地的关切带回中国。

电视指南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值得重点提及的还有“央视新闻”、总台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以及央视网等,一起成为总台在这次疫情报道中的网络和新媒体担当。自1月27日起,总台央视新闻推出24小时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 采取“1+N”网络直播模式,分别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通过“权威发布”“战‘疫’快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向武汉集结”“权威连线”等板块,对全国各地抗疫期间的基本情况进行直播与报道,实时发布最新政策与信息,时段长、浓度高、互动强,不断创造着中国新闻史的新纪录。

截至2月23日,多平台累计观看量超过21亿,累计触达受众107.7亿,主持的微博话题“共同战疫”阅读量达68.2亿,成为新媒体直播界最高时长、最多角度融合、关注度最高的疫情防控大直播。

另一个突出案例,是1月 27日“央视频”开通的“与疫情赛跑——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最前沿”系列慢直播,通过5G信号高清呈现两家抗疫医院争分夺秒抓紧建设的情况,吸引上亿人次在线观看、争当“云监工”,峰值时有超过2亿人次观看直播。这一媒体事件同时被BBC、FOX等众多国际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大量转播转载。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中,“央视频”充分利用了网络视频的媒介特性,让评论区的网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参与建设的叉车、挖掘机拥有了昵称和“粉丝”,给直播建设过程的纪实画面创造了一系列关注中心。

“央视频”也根据网民的反响及时回应,直播页面很快设置了相关投票页面,现场记者还去前线采访了昵称“小蓝”挖掘机的驾驶者,一系列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达成了凝聚人心、为武汉加油鼓劲的目标。总台依据自身媒体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不同层面、角度为疫情防控的报道做出贡献。

除了不同媒介间的协作,总台也在各种节目类型间进行整体统筹,最为突出的事件当属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的节目调整。“综艺”在此成为了最重要的新闻组成。而这也是总台整体性优势的又一体现。

第四是保证内容生产的连续性。

作为中国最具话语权、可见度的国家级新闻媒体,总台对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事件、关键信息的呈现并不是一次性、偶发性的,围绕抗击疫情的新闻节目始终有着连续性的设计和规划。

以《新闻1+1》节目为例,近一个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推出对各种专家的采访,既有对新发现的病毒特性、疫区防控情况新发展的介绍,也有对社会大众普遍关切问题的答疑解惑;参与节目的既包括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这样指导防控全局,如今已被全国大众熟知的“国士”,也包括持续奋斗在一线的雷神山医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和方舱医院护士长;有温州市长,也有武汉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其中,对一些专家还在一定时间之后回访以便更新情况,如时隔14天再次采访王辰院士。这种对相关问题全方位持续跟进的作法,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期待和关注度,让社会对疫情的了解走向深入和全面。

除了让专题节目内容保持逻辑、线索的延续,这种连续性也体现在新媒体尝试上。总台纪录频道从2月3日起推出融媒体系列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这些微纪录视频在大小屏多个平台不断更新,充分激发了广大网友的“加盟”参与,在快手平台、哔哩哔哩平台都获得了热烈而连续的正面反馈。

第五是坚持制作播出的时效性。

相对平面媒体,电视媒体长期以时效性著称,实时权威的报道几乎是电视最重要的媒介特质。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这一优势似乎遭到了挑战。

总台作为最重要的国家级媒体平台,在此次疫情的各类节目制作中再度证明了广播电视媒体在时效性上难以撼动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所有疫情新闻的实时更新、滚动播出,各种严谨可靠的内容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给全社会,也体现在它对其他节目的及时调整、实时更新上。

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例,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电视节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春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春节惯例,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所有节目都经过长时间彩排,不容分毫失误。

但在疫情发生的背景下,总台体现了国家级媒体的魄力,果断调整,临时增加了情景报告《爱是桥梁》,春晚的这一即时回应极大提高了全民防范新冠肺炎的意识,是此次疫情中最重要的舆论动员之一。此后的元宵晚会更是在抗击疫情的指导思想下以极短的时间进行了整体重排,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做出了一档特殊的节目。能够做到这种时效性,反映了总台从上到下的准确判断和高度的国家媒体责任意识。

电视指南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综上所述,在全国抗击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内容生产做到了兼具主体性、权威性、整体性、连续性和时效性。在一度极为纷乱的舆论环境中保持了专业定力,不忘初心,以优质的内容向国内大众和国际社会公开透明地呈现了疫情的发展和变化,获得了国内外的普遍信任,有效解除了疫情早期产生的一些恐慌和忧虑,坚定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念与决心。

电视指南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总台派驻在抗疫前线的记者和后方的编导,展现了和医务工作者一样的社会责任感,是这场抗疫“人民战争”中的英雄。可以说,总台出色地履行了它作为党和国家最重要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种忠诚履行职责使命所激发出的主动性、创造性工作方法,背后就是国际大媒体应有的专业能力和水准。

对于主流媒体,越是危机时刻,越要迅速地生产出优质有效的内容,惟其如此,才能以专业的方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胡智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王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励耘”博士后)

电视指南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下的主流媒体内容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