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膠東半島歷史上不僅有“膠東王”,還有“東萊王”

古代講究“封建”(分封建國)制度,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級別。其中以王爵最貴,要麼分封同姓宗室,要麼賜予大功之臣。


雖然都是王,但王與王之間也有高低之分。通常來說,一字王為國王(親王),兩字王為郡王,前者的封地一般較大,後者這要相對小一些。
在膠東半島歷史上,常見的“王號”有兩個,一個是“膠東王”,一個是“東萊王”。

膠東半島歷史上不僅有“膠東王”,還有“東萊王”

(漢代膠東半島區劃示意)

提到“膠東王”這個封號,相信膠東半島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西漢時期曾分封過“膠東王”,以即墨故城為都,傳承數代,在半島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至於“東萊王”這個稱呼,有的朋友或許就會陌生一些。實際上,漢代就在膠東設置了東萊郡,雖然當時沒有“東萊王”,但後世在分封郡王時,通常會把東萊郡納入封地。從晉朝到唐代,有不少人以“東萊王”的身份見於史書當中,下面就簡單盤點一番。


膠東半島歷史上不僅有“膠東王”,還有“東萊王”

正史記載的第一位東萊王,名字叫做司馬蕤,是西晉所封。司馬炎受禪之後,有感於魏國宗室不振的弊端,於是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司馬蕤是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之子,他原本出繼遼東王爵位,後來被徙封為東萊王。在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中,司馬蕤的弟弟司馬囧(繼承司馬攸的齊王之位)也是主要參與者之一,司馬蕤牽扯其中,後來被廢死。

膠東半島歷史上不僅有“膠東王”,還有“東萊王”

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又冊封了一位“東萊王”,他就是元貴平。元貴平是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曾孫,到了孝莊帝時,血緣已經疏遠,因此起初只是在朝中擔任普通職務,後來才封王並出任大州刺史。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元貴平雖然被封為東萊王,但並非整個東萊郡都是他的封地,實際上的食邑只有百戶。與司馬蕤相似,元貴平也牽涉到政爭當中,未得善終。
繼北魏之後的北齊,也分封了一位東萊王,不過這次不是同姓(北齊宗室為高姓),而是封給了異姓功臣。

膠東半島歷史上不僅有“膠東王”,還有“東萊王”

山西人韓軌,跟隨高歡起家,立有戰功,且為姻親,被封為安德郡王,其子韓晉明,改封東萊王。史載韓晉明好文學、有美名,比起前代的兩位東萊王,算是不錯的人生。
後來,北齊為北周所滅,北周又被隋朝取代,周、隋期間,未有東萊王的記載,到了唐代之後,又有一位“東萊王”出現,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第二子,頗受寵愛,此前被封為魏王,魏是大國封號,從魏王到東萊王,顯然是一種降級安排。原因是李泰在奪嫡時失敗,被貶出朝外。不過,李泰的東萊王當了沒多久,就轉封為順陽王,後來又升為濮王。
唐代以後,東萊王這一封號就不見於史籍,宋、金時期,偶見“萊王”,但似乎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