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銀行面籤貸款後為什麼要和工作人員合影?

沐凌竹


貸款面籤合影是銀行控制貸款風險的一種常見流程,目前,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發放商業銀行均有較為嚴格的流程控制和風險把控,對於貸款面籤、合影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基本上所有商業銀行都會要求貸款人與銀行貸款經辦人員進行合影,作為證明貸款發放真實有效的一種輔助手段。

一、“貸款合影”簡單易行,資料方便留存

“貸款合影”的根本目標就在於通過影像資料來確定貸款發放的真實性和唯一性,確保貸款是發放給本人或企業法人的。相比較錄音、協定協議等方式,合影的方式更為直觀,也可通過電子方式保存,可行性較高。

二、留足貸款資料,為今後可能發生的不良責任提供依據

一般而言,與貸款人合影的是發放該筆貸款的客戶經理,在貸款發放前期,客戶經理要對企業或個人做貸前的盡職調查,查詢徵信情況,核實收入或資產真實性,一套流程下來頗為複雜,在實際業務調查過程中,確實也存在部分客戶經理盡調“偷工減料”,違規放貸的現象。這類貸款發放之後,產生不良的概率自然大大高於普通貸款,因此除了做好貸款審核工作,貸款不良處理也顯得尤為重要,這個時候,“合影”資料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證明貸款發放現場當事人的資料,對於認定不良責任就有一定的效力。

三、“貸款合影”也是貸款人保護自身的一種手段

近年來,冒充他人名義貸款詐騙的現象時有發生。基本套路是犯罪團伙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資產狀況,找與受害人長得相似的人冒充當事人進行騙貸。不少人直到貸款被貸出之後才自己遭受了騙貸,大多數人會選擇報警。那麼,這個時候通過“貸款合影”資料就能明確判斷貸款人是否為受害人本人,極大的保護了受害人的利益。


欣奇理財師


為了風險控制!!!銀行每一條看似匪夷所思、多此一舉的規定,都是經歷了血的教訓之後,才制定出來的。

除了貸款面籤,還有很多業務也需要客戶和工作人員合影,比如申請信用卡、賣保險、賣理財、賣基金、籤徵信查詢授權書等。為什麼需要這樣?因為違規操作、冒名辦理太多了!這些業務都是嚴格要求本人辦理的業務,如果是他人冒名頂替前來辦理的,業務是無效的。

以前,科技還不發達,人們也都很誠實守信,辦理貸款只需要信貸員核實客戶信息,客戶簽名就可以了。後來社會不斷髮展,人心也越來越複雜,騙貸的手段也層出不窮。有直接偽造身份證的,有偷盜身份證的,有騙著名義貸款人一起來辦理的,所有的問題最終都爆發在了銀行,因為沒人還貸款造成債務違約。

所以現在,對於這些嚴格需要本人辦理的,容易產生糾紛或者違約風險的業務,都採取了極為嚴格的審核手段。拍照是為了留下辦業務時的影像,以證明客戶經理確實見到了借款人。人臉識別,是利用生物科技手段,證實借款人是身份證本人。簽字和按指紋,是為了保證合同為本人簽署,留下物理證據。這一切都是為了風險控制,事前、事中、事後的風控防線都建立起來了。

銀行也是被客戶和自己的員工坑多了,才不得不變得那麼嚴謹。


讀毒獨310


貸款面籤及與工作人員合影,最重要的是為了確認借款人本人簽字申請貸款,防止他人冒用別人身份證貸款引發的貸後風險。

合影的背景

近年來由於銀行信用卡、信用貸款的迅速發展,普通大眾都可接觸到銀行貸款,但是給也給銀行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合規和風險問題:冒名貸款。比如前兩年鬧得比較大的人頭貸,就是一些企業自身無法融資,進而轉向門檻比較低的信貸領域,冒用他人身份證騙取銀行貸款。

另一方面,有少部分不想還貸的用戶,堅稱貸款非本人申請,錢款也非本人使用,給銀行貸後部分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就直接導致銀行出臺規定,要求借款人申請貸款時必須現場面籤,以及與銀行客戶經理合影留檔,一旦出現貸款非本人申請的情況,即可拿出面籤照片及合影加以佐證。

合影的規範

面籤一般有兩個目的,一是確認借款人本人申請貸款;二是告知借款人相關風險和授權。

從實操來看,借款申請書或合約書包含借款人相關基本信息(借款自己填寫)和徵信授權,有的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等可能會增加一個風險告知書。通常需要借款人手持身份證和合約書/風險告知書單獨拍照,以及手持身份證和合約書與客戶經理合影。

合影的實際意義

借款人與客戶經理合影,對銀行來說,可以有效減少非本人申請貸款的情況發生,進而減少資金損失及可能導致的信譽風險;對用戶來說,可以防止身份信息被人冒用申請貸款,進而導致有理說不清的局面,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


如論財經


空杯金融——以最貼近您生活的角度,推送您關注的財經熱點,每日收集社會資訊,以公正、客觀、易讀的態度與您分享,我以空杯心態,與您共同進步。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近年來並不少見,並不算是什麼明文規定,而是各家銀行出於對合規經營、風險防範、客戶保護等諸多因素的考慮,最終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一些調整,筆者作為一名銀行信貸工作人員,很客觀的說,收效甚佳!

現象:冒名貸款逐年上升!

近年來,信貸業務的親民化程度越來越高,上到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要從銀行獲取一筆信貸資金並不難,而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信貸門檻的降低,必然會給一些不法人員有可乘之機。筆者親身經歷,客戶所有證件資料,身份信息均為真實提供,放款後客戶稱並未向我行發起貸款申請,拒絕償還該筆貸款,而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問題:資金損失,責任該有誰來承擔?

基於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產生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銀行合規經營沒有問題,客戶資料真實性核查沒有問題,但是客戶款確實放出去了,客戶卻稱未申請貸款,而銀行損失了資金,客戶損失了徵信,客戶經理(或經辦人)也將承擔相應處罰,那麼這個責任該有誰來承擔呢?


措施:面籤階段增加合影,確認客戶真實身份!

於是乎,部分銀行在最終面籤階段,追加了客戶經理(或經辦人)與客戶的合影拍照,而這樣一個細微的動作,最終起到了保護三方利益的作用,即客戶、銀行、客戶經理。


所以,這樣一個情況,說白了還是保護大家切身的利益,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一個環節,大家大可不必對此產生不必要的牴觸情緒,自拍尚且容易,合影怎怕應對了?

以上內容由空杯金融提供,發文不易,如受用,請笑納,並關注、收藏、轉發;如異議,請指正;

另外,在空杯發佈的歷史文獻及問答中,有較多關於信貸方面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瞭解更多相關信息。


空杯金融


在銀行面籤貸款後為什麼要和工作人員合影?

我的答案是:銀行為了留下“本業務系貸款人本人辦理”的有效證據!

對銀行方來說,在過去的時間裡,發生過太多因“他人代辦”業務而產生的諸多糾紛與訴訟,促使銀行進一步可慮到“如何給檔案留下更為權威的本人辦理真實有效憑據”,在所有證件類資料都可以交由他人、都能丟失等不足以“為法庭提供業務系本人辦理”的背景下,銀行進一步使用“讓業務當事人與工作人員合影”的辦法,補充傳統的直接證據。以此來進一步加強“時候證據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說,“面籤時合影”,是銀行風控的需要,也是銀行在風控上做得更好的一種策略。

銀行在社會出現“新型的風險點”之後,能夠給出對應的應對之策,肯定是一種高效的工作模式,我們日常的業務,如遇此類要求時,應在理解的基礎上予以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健康、安全的經濟環境得以維持。


檀紙間


在銀行有兩種業務是百分百需要面籤並進行合影的:一個是理財/基金/保險業務銷售;一個是個人徵信授權查詢業務。

理財類的業務除了要面籤、合影外,還必須錄音和錄像,也就是所謂的雙錄,這是銀監會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如果說一家銀行在給你銷售理財/基金/保險這類業務沒有進行雙錄的話,那麼你就要擔心是否遇上了虛假理財或者飛單。

由於個人徵信報告含納多項個人隱私信息,央行為防止個人信息出現洩露,對機構查詢管理有嚴格的規定,“要報備一份個人徵信報告的授權書,否則銀行的工作人員就不能擅自查詢。”為此還出具了一個《徵信管理條例》。個人徵信授權書,為了確保真實,非員工私自亂籤,現在的銀行一般都要求必須要合影。

以上兩項是必須合影的兩個項目,如果你到銀行辦理貸款時,有簽訂個人徵信授權書,那麼一般都會進行合影。如果說你的徵信授權書是自己打印提供的,那麼貸款時看各家銀行的規定,不一定會強制要求進行合影的。

合影的目的

其實合影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預防冒名貸款的出現,現實中銀行的職員眾多,員工素質參差不齊,曾經出現過銀行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虛構假名(或利用他人資料)貸款的情況(冒名貸款沒有銀行員工的參與,基本不可能發生)。

通過合影可以大大減少此類事件發生的可能,因為貸款身份證資料是必須要,你要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貸款,如果無需合影的話,那麼假冒成功的概率相對高多了,但是若需要合影,你就必須找一個與身份證上照片人物相似的人,這個難度就大大加大了。所以合影,對於銀行而言,可以大大減少冒名貸款的出現,既保護了銀行自身的利益,也保護了廣大用戶的利益。


鯉行者


證明是誰的業績。事關提成。


用戶1778694369


表明銀行工作人員與貸款人見了面,做到了盡職調查,這是銀行風控的一道程序。


俗索


拿去發朋友圈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