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從歷史的縱深向上溯源,北魏書法主要有兩大世家主導,一為清河崔氏,二是范陽盧氏,這兩個世家傳承的是東漢末年、曹魏之際的鐘繇、衛瓘書學。

鍾、衛是南北合宗的源頭。西晉南渡過江,東晉世家書門,是南渡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高平郗氏和南方士族如本土的吳郡張氏合流;北魏則是從平城至洛陽,又與當地漢魏隸、楷傳統合流,更強化了方折之筆和隸書的筆意,於是中國書法從此分野,有了北碑雄健、南帖雅逸的劃分。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而方筆、圓筆的的用筆之分,其實是下筆、收筆的方式不同。在敦煌寫經沒有大量披露北魏墨跡的時候,有人以為這些斬釘截鐵的方筆是因為石刻的加工。其實方筆在漢隸之中亦有其端。如《西狹頌》,至曹魏時更趨平直,如《上尊號碑》、《孔羨碑》等,即所謂“折刀頭”也。這種方筆隸意更加明顯的是《爨寶子碑》,而“二十品”體勢更趨楷體、隸意漸消,致有石刻之惑。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龍門石窟除了“二十品”,其實還有很多題記小品,或方或圓,或正或欹,有的多隸意,有的多楷體,點畫隨意,間出異體,長短不拘,結體古拙,變態迭出,渾渾樸樸,奇趣盎然。

還有來自一百後唐朝的問候。褚遂良《伊闕佛龕碑》,筆力勁挺,方整平直,自然拙樸。這是初唐楷書對北碑傳承的敬禮。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有人說這些造像是“窮鄉兒女”所為,其實,洛陽當時是北方的中心,而在此造像的更是王公貴族,更有皇室中人,雖然他們享著富貴,但在這亂世之中,也只有佛教才能讓他們安心寧神。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且看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造像題記——《牛橛造像記》:“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節司空公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請工鏤石,造此彌勒像一區。願牛橛舍於分段之鄉,騰遊無礙之境。若存託生,生於天上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樂自在之處;若有苦累,即令解脫三塗惡道,永絕因趣。一切眾生,鹹蒙斯福。”

其中有當時流行的彌勒信仰,有發願、有迴向,寄託了對逝者無盡的哀思,對於其來生的祝福,還有對一切眾生的慈悲。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書法神遊之龍門金剛 下篇

一千多年了,這些筆畫如斧如鑿,如劍如戟,依然筆筆鏗鏘作鳴,是在禮拜佛菩薩,還是在叩問親人,也或者是在敲擊心門,要捨得、要放下?

群山拱衛,伊河粼粼,佛像莊嚴,菩薩雍容,這些題記書法,猶如護法金剛一樣,能破魔軍,可摧怨敵,斬盡妖魔,截斷一切,斬的是貪嗔痴慢疑,斷的是財色名食睡,就像如來世尊在法會上的那聲“止、止、止”!言語道斷,當下即是。

文化傳鮮香,書法看讀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