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从历史的纵深向上溯源,北魏书法主要有两大世家主导,一为清河崔氏,二是范阳卢氏,这两个世家传承的是东汉末年、曹魏之际的钟繇、卫瓘书学。

钟、卫是南北合宗的源头。西晋南渡过江,东晋世家书门,是南渡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高平郗氏和南方士族如本土的吴郡张氏合流;北魏则是从平城至洛阳,又与当地汉魏隶、楷传统合流,更强化了方折之笔和隶书的笔意,于是中国书法从此分野,有了北碑雄健、南帖雅逸的划分。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而方笔、圆笔的的用笔之分,其实是下笔、收笔的方式不同。在敦煌写经没有大量披露北魏墨迹的时候,有人以为这些斩钉截铁的方笔是因为石刻的加工。其实方笔在汉隶之中亦有其端。如《西狭颂》,至曹魏时更趋平直,如《上尊号碑》、《孔羡碑》等,即所谓“折刀头”也。这种方笔隶意更加明显的是《爨宝子碑》,而“二十品”体势更趋楷体、隶意渐消,致有石刻之惑。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龙门石窟除了“二十品”,其实还有很多题记小品,或方或圆,或正或欹,有的多隶意,有的多楷体,点画随意,间出异体,长短不拘,结体古拙,变态迭出,浑浑朴朴,奇趣盎然。

还有来自一百后唐朝的问候。褚遂良《伊阙佛龛碑》,笔力劲挺,方整平直,自然拙朴。这是初唐楷书对北碑传承的敬礼。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有人说这些造像是“穷乡儿女”所为,其实,洛阳当时是北方的中心,而在此造像的更是王公贵族,更有皇室中人,虽然他们享着富贵,但在这乱世之中,也只有佛教才能让他们安心宁神。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且看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造像题记——《牛橛造像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像一区。愿牛橛舍於分段之乡,腾游无碍之境。若存托生,生於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

其中有当时流行的弥勒信仰,有发愿、有回向,寄托了对逝者无尽的哀思,对于其来生的祝福,还有对一切众生的慈悲。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书法神游之龙门金刚 下篇

一千多年了,这些笔画如斧如凿,如剑如戟,依然笔笔铿锵作鸣,是在礼拜佛菩萨,还是在叩问亲人,也或者是在敲击心门,要舍得、要放下?

群山拱卫,伊河粼粼,佛像庄严,菩萨雍容,这些题记书法,犹如护法金刚一样,能破魔军,可摧怨敌,斩尽妖魔,截断一切,斩的是贪嗔痴慢疑,断的是财色名食睡,就像如来世尊在法会上的那声“止、止、止”!言语道断,当下即是。

文化传鲜香,书法看读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