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46 七律·長征 193510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註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號。

長征: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裡,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這首詩和《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都是在長征取得勝利時所作。

五嶺逶迤騰細浪:大庾(yǔ宇)、騎田、萌渚(zhǔ煮)、都龐、越城等五嶺,綿延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之間。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沿這四省邊境的五嶺山道,越過敵人封鎖線,向西進軍。“騰細浪”是說險峻的五嶺綿延起伏,在紅軍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細小波浪。

烏蒙磅礴:烏蒙山綿延在貴州、雲南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

金沙水拍雲崖暖:金沙江,即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縣之間的一段。江的兩岸,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雲崖”)。中央紅軍在雲南省祿勸縣西北的絞車渡(又稱絞平渡)渡過金沙江的時候,是1935年5月,所以說“雲崖暖”。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如此改的。他說不要一篇內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詩刊》1957年1月號發表時已改為“水拍”。

大渡橋橫鐵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兩省交界處的果洛山。兩岸都是高山峻嶺,水勢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樂山縣,入岷江。橋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在四川省瀘定縣,形勢險要。橋長約30丈左右,用十三根鐵索組成,上鋪木板。中央紅軍在1935年5月下旬到達瀘定橋,當時橋板已被敵人拆掉,紅軍先頭部隊的英雄戰士在對岸敵人的炮火中攀緣著橋的鐵索衝了過去,奪得此橋。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幾十座山峰海拔超過四千五百米,山頂終年積雪,稱為大雪山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此。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47 念奴嬌·崑崙 193510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原注:

前人(指宋張元,見《詩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謂“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裡的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寶時歌女。

作法:連著三個“一截”,只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崑崙:是我國最大的山脈之一,西起帕米爾高原,沿新疆西藏邊界向東延伸。東端分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長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頭。南支東延為青海境內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澤東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崑崙山的這片餘脈。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48 清平樂·六盤山 193510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註釋:

紅旗:1957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1961年9月為寧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該年10月7日的《光明日報》。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49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193510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50 四言詩·懦夫奮臂 193510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暴虎入門,懦夫奮臂。

51 沁園春·雪 1936

2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自注:

“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

註釋:

作法:這詞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離天三尺三”,一個不是漢名,一個是直接引用民謠,都不必拘守平仄。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156—前187),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宋朝的創業皇帝。

成吉思汗:元太祖鐵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1271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佔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佔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43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10月7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52 臨江仙·贈丁玲 1936

12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註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詠水仙。此詞牌有兩種形式,這裡用的是每闕首句為七個字的一種。另一種為六個字。

作法:大概因為同是湖南人,毛澤東在這首詞裡也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韻。

保安:當時是陝北蘇區首府,在陝西省西北部,現名志丹縣。

出牢人:指丁玲。丁玲於1933年5月進獄,後被軟禁在南京。1936年9月,在共產黨幫助下,她化裝逃離南京,於11月12日到達保安。

毛瑟:德國毛瑟兄弟設計製造的槍,當時中國軍隊用得很多。

這首詞是毛澤東寫給丁玲的。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1904年生於湖南常德,1927年起開始發表作品,是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1932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安後只有幾天,即發起組織中國文藝協會,並擔任主席之職。毛澤東在成立大會上講了話,稱讚“這是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黃土溝來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時新”了。

丁玲主動要求到前線去看看。1936年12月底,毛澤東通過軍用電報把這首詞拍給在前線的丁玲。來年2月,毛澤東親自下令任命丁玲為中央警衛團政治處副主任,使她真地做了“武將軍”。丁玲於1986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53 祭黃帝陵 193612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

  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 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

  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 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

  實鑑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註釋: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4月5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54 四言詩·題《中國婦女》之出版 19373

  婦女解放,突起異軍。 兩萬萬眾,奮發為雄。

  男女並駕,如日方東。 以此制敵,何敵不傾?

  到之之法,艱苦鬥爭。 世無難事,有志竟成。

  有婦人焉,如旱望雲。 此編之作,佇看風行。

55 四言詩·改江淹《別賦》 1939年6月1日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

  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56 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19433

  外侮需人御,將軍赴采薇。

  師堪機械化,勇奪虎羆歸。

  浴血東瓜守,逐倭棠古回。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註釋:

戴安瀾:國民黨200師師長,在緬甸抗擊日軍的戰鬥中犧牲,年僅38歲。

57 五言韻語·軍隊向前進 194510

  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58 五律·張冠軍道中

19474

  朝霧彌瓊宇,征馬嘶北風。

  露溫尖難染,霜籠鴉不驚。

  戍衣猶鐵甲,鬚眉等銀冰。

  踟躕張冠道,恍若塞上行。

59 五律·喜聞捷報 19479

  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60 七律·憶重慶談判 1947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無天是爾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遍地哀鴻遍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61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註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

不可沽名學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種手段獵取名譽。這裡是說應從項羽的失敗得到教訓,不可為了“和平”的虛名,給敵人以捲土重來的機會。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夜,解放軍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長江上,分三路強行渡江。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23日晚,東路陳毅的第三野戰軍佔領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首都”南京。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62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949年4月29日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柳亞子原詩:

《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註釋:

柳亞子:名棄疾,字安如,號亞子,江蘇吳江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搞革命,後來成為國民黨左派。1958年病逝於北京。

飲茶粵海:指柳亞子和毛澤東於1925年至1926年間在廣州的交往。

富春江:東漢初年,嚴光不願出來做官,隱居在浙江富春江邊釣魚。

牢騷:1949年3月28夜柳亞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詩中的“華章”,稱要回家鄉分湖隱居。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63 贊“密使1號” 19501月上旬

  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

註釋:

隨著海峽兩岸逐漸解密的資料,尤其是中共“密使一號”吳石將軍的資料公開,毛主席的五言絕句詩公開於世。這是毛主席惟一的一首讚揚吾黨吾軍情報戰線英雄的詩。

吳石(1894—1950),中共地下組織給他的代號為“密使1號”。吳石抵臺後,就任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1950年6月10日,被叛徒出賣在臺北從容就義。臨刑前望著大陸方向說:“臺灣大陸都是一家人。這是血脈民心。幾十年後,我會回到故里的。”為了表彰吳石將軍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特殊貢獻,1973年周恩來總理力排眾議,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由國務院追認吳石將軍為革命烈士。

64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195010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柳亞子原詞:

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躚,

歌聲唱徹月兒圓。不是一人能領導,

那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音樂學校)裡曲子的名稱。

于闐:漢朝西域國名,即今新疆于田縣。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65

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11

  顏斶齊王名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

  而今一掃紀新元。最喜詩人高唱至,

  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

66 浪淘沙·北戴河 195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註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號。

一切都過去了,一種新的美已經誕生。這就是本篇主旨。

1954年夏天,毛澤東在北戴河林木蔥蘢、氣候宜人的海濱勝地一邊休養,一邊工作。一天,海面狂風驟起,暴雨斜飛,怒浪排空,他突發去中流擊水之想。身邊的警衛人員以風浪太大為由,盡力勸阻,毛澤東卻滿懷豪情地說:風浪越大越好,可以鍛鍊人的意志。他堅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盡興暢遊了一個小時。上岸後到了寓所,他仍意猶未盡,以雄渾沉鬱之情潑墨揮毫,一氣呵成這首壯美與緬懷之詩。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67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195510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城外雞蟲事克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周世釗原詩:

《七律 隨從毛主席登嶽麓山》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註釋:

1955年6月,毛澤東來到長沙,6月20日這一天,他在湘江游泳後,登上了嶽麓山。陪同他的有他早年的同學和朋友、當時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湖南第一師範院校校長的周世釗。後來,周世釗將自己所作的《七律·隨從毛主席登嶽麓山》及其他幾首詩詞寄呈毛澤東。毛澤東於當年10月4日回信說:“讀大作各首甚有興趣,奉和一首,尚祈指教。”下文便錄示了這首詩。細省書信中的語氣,和詩似作於寫信的當天或稍前。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68 七絕·五雲山 1955

  五雲山上五雲飛,遠接群峰近拂堤。

  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

69 水調歌頭·游泳 19566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

註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水調歌頭:詞牌名,水調本為一曲子,歌頭是曲子開頭部分。

一橋飛架:指武漢長江大橋,該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橋樑,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於1955年開工,1957年建成通車。當時正在施工中,故屬“宏圖”。

1956年6月1日,毛澤東從武昌遊過長江到達漢口。6月3日,第二次遊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4日,第三次遊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

毛主席詩詞百首及手跡(續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