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亂世梟雄張作霖一生最恨的人,率7萬大軍倒戈,是唐朝一名將後裔

張作霖出身綠林,平素最重義氣,所以也是最恨背叛他的人了,背叛張作霖的人很多,不乏像他的把兄弟湯玉麟這樣的人物,但是他最恨的人卻是他——郭松齡


亂世梟雄張作霖一生最恨的人,率7萬大軍倒戈,是唐朝一名將後裔

張作霖

郭松齡,奉系著名愛國將領,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因為身材高大且穿著白俄士兵穿的布軍服,所以被人稱為“郭鬼子”。

亂世梟雄張作霖一生最恨的人,率7萬大軍倒戈,是唐朝一名將後裔

郭松齡

1919年,張作霖重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郭松齡被調去任戰術教官,張學良是炮兵科第一期學員,當時整個東北都是張作霖所管轄,所以講武堂裡的教官對小六子處處逢迎,唯有郭松齡對其管教極嚴,教授其軍事知識和救國救民的道理,張學良和郭松齡亦師亦友,好的穿一條褲子都嫌肥,小六子對郭松齡的過分信任為郭日後的反叛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直奉大戰後,奉軍內部分為新派和老派,而新派又分為兩派,“士官”派和“陸大”派,士官派的人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首腦是楊宇霆;陸大派的人大多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以郭松齡為首。

亂世梟雄張作霖一生最恨的人,率7萬大軍倒戈,是唐朝一名將後裔

楊宇霆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楊宇霆姜登選當上了江蘇、安徽軍務督辦,郭松齡此次卻沒有任何封賞,心中對張作霖極為不滿,暗中聯絡馮玉祥與李景林,簽訂密約,議定馮玉祥佔西北、直隸,李景林據熱河,郭統領東三省,馮和李共同支持郭松齡反奉。

郭松齡率七萬大軍向奉天城進發,一場血戰即將開始。

大戰之前,張學良寫信相勸道:“承兄厚意,擁良上臺,隆誼足感。唯良對於朋友之義,尚不能背,安肯見利忘義,背叛家父。故兄之所謂統馭三省,經營東北者,我兄自為猶可耳······至兄一切善後,弟當誓死負責,絕無危險······學良頓首。

收到信後,郭提出4項停戰條件:1山東歸嶽維竣、2直隸歸馮玉祥、3熱河歸李景林、4郭回奉執政,統掌東北。

張學良明白,勸說已經沒有用了,自己和老師必有一戰,一開始,張學良選擇心理戰,他派出飛機拋灑傳單,寫著”吃張家飯打張家人“,郭軍內部人心惶惶,士兵間議論紛紛:“進奉天干嘛?打老帥嗎?做人得講良心。”


巨流河之戰

亂世梟雄張作霖一生最恨的人,率7萬大軍倒戈,是唐朝一名將後裔

巨流河之戰

郭松齡率軍攻克錦州,直指奉天,張作霖以答應日本在滿蒙的特權為條件換取日本出兵,日本從本土和朝鮮抽調兩個師團並且派出80架飛機轟炸郭軍,張作霖又僱傭了200多有炮兵作戰經驗的日本人,日本還提供了許多槍支彈藥,日本的出兵干涉使得張作霖有了喘息的機會。


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前線總指揮,在巨流河東岸佈置炮兵陣地,與此同時,吳俊升率黑龍江騎兵趕到,炸燬郭軍在白旗堡的彈藥庫,盟友馮玉祥素有倒戈將軍的名聲,不出大家所料,這次他又在背後偷襲李景林、佔領直隸、天津,李景林也斷了前線的補給,掉頭與馮玉祥大戰,作為郭松齡的學生,張學良瞭解老師的為人與戰法,憑藉著針對性的部署和心理戰以及郭軍的內外困境,張學良戰勝了老師。

亂世梟雄張作霖一生最恨的人,率7萬大軍倒戈,是唐朝一名將後裔

張學良

兵敗被殺

郭松齡兵敗後,領著妻子韓淑秀和200多名衛隊逃走,突圍時被穆春的騎兵抓住,楊宇霆怕張學良出手相救,向張作霖建議就地槍決,以絕後患。並且命令暴屍三日,方可安葬。

郭軍失敗的原因

1日本的干涉

郭松齡此人為人太直,沒有外交智慧,張作霖則先答應著日本人的要求,事後再拒不承認(這也為皇姑屯事件埋下了隱患),沒認識到日本人的野心。

2隊友不給力

郭松齡選擇“倒戈將軍”馮玉祥做隊友的那一天就應該知道有這一天,馮玉祥一生數次倒戈,這次也是在背後一直捅刀子,要是換個人也許不是這樣的下場。

3軍心不穩

郭松齡為人刻薄,治軍太嚴,而且張作霖深得奉軍人心,將領中有許多人不服郭松齡,只認張大帥,所以打起仗來軍心不穩,士氣全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