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銀行也玩兒套路,我們的錢還能安全嗎?

目前,雖然我國的理財方式逐漸豐富多樣,但依然不乏有一些人對銀行投資情有獨鍾,在他們眼裡,銀行理財產品是絕對安全的,只要把錢擱到銀行,接下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躺著收回成本和利息了。

這種對銀行盲目自信的態度的確很可怕,竟然直接無視銀行那些非常明顯的套路,那麼,請問這些人是真的沒感覺到自己被套路嗎?還是默認了?

银行也玩儿套路,我们的钱还能安全吗?

說個最簡單的,銀行理財產品有個募集期,大家都知道的,這個募集期是銀行為了籌集這部分自己需要的一個時間,如果你有幸在產品銷售期限的最後一天買到了該款產品,那麼恭喜你,你的理財產品第二天就起息了,雖然不是當天當時起息,但已經很幸運了,購買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相信都樂開了花兒。

但如果你買理財的那天恰巧是產品募集期的第一天,那就只能等到募集期結束才能起息了,而這期間,你很有可能一分錢的利息都拿不到,而且這些錢在此期間還不能動,這麼明顯的套路,大多數投資者卻是默認的。

银行也玩儿套路,我们的钱还能安全吗?

有一次去銀行辦業務,我前面是一箇中年阿姨,在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工作人員告訴她,這個理財產品是365天的,5天之後募集期到了之後才能起息,到期日如果順延一兩天屬於正常情況,如遇節假日,還需要繼續順眼,阿姨心不在焉的聽著,順口就說了一句,好的,我知道。

也就是說阿姨是默認這種套路的,甚至是已經把這種套路看成正常現象了,反而某一天工作人員告訴她馬上起息,她會驚訝吧。

還有一非常危險的套路,小編不得不重點說一下。投資者對銀行自發和代售的理財產品完全沒概念,一心想著,從銀行買的理財產品自然就是銀行的,信銀行得收益的想法早該改一改了。殊不知,銀行裡有好多代銷的理財產品,產品盈虧都由管理公司負責,而銀行是不會承擔責任的。

银行也玩儿套路,我们的钱还能安全吗?

不管哪家銀行,理財經理及其業務部門都是有業績考核的,為了完成KPI,相關工作人員在推銷銀行代銷理財產品的時候,只注重宣傳收益率,強調銀行的信譽背書,不太會主動告知這款產品是代銷的,這是一個關乎風險的大事情,但是相關工作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自然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線,為了成功推銷出去產品,賺到提成完成KPI,就會刻意隱瞞代銷的事實。

推銷員賺到了提成,投資者卻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當然,銀行的代銷產品往往都是經過分工部門嚴格審核的,而且好多都是固定的合作渠道,風險相對較低,但是別忘了,只是風險相對較低而已,還是有風險的,世上哪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如果這個較低的風險確實發生了,那就成了高風險,不是嗎?更高風險的代銷方式是銀行內部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違規代理理財產品,在銀行強大背書的作用下,以產品高收益為誘餌,讓客戶購買,數額往往較高,這類產品主要有基金、貴金屬、私募、信託、保險等。

银行也玩儿套路,我们的钱还能安全吗?

所以,提醒廣大投資者,一定要學會辨別銀行自發和代售的產品,可以明確諮詢工作人員,也可以上網查理財產品編碼,讓這些牛鬼蛇神玩兒陷了,你的資金就安全了。

理財路上到處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會被套路,所以,理財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查驗,仔細揣摩,為確保資金安全,再小心都不為過,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投資道路上永勝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