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瀚海说史


卫青死后15年,朝廷发生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杀,卫青长子受到株连。

题主的说法有三个错误,首先汉武帝并未想诛灭卫氏家族,只是卫氏家族收到了巫蛊之祸的牵连。其次汉武帝没有“急着”动手,是在卫青死后15年才发生的。最后,卫青只是长子被牵连杀死,其余两个儿子应该没事。

题主这个问题倾向性很明显,大约想说卫青因为功劳太大引起汉武帝猜忌?可是卫青在世时候就有意识不养门客,缩小自己的权势,让汉武帝安心。

真正让卫氏家族倒霉的,是发生在卫青死后10多年的巫蛊之祸。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农历冬天,当时一个被追捕的“侠客”朱安世,上书告发大臣公孙贺(卫青的另一个姐夫)之子公孙敬声(卫青的外甥)与阳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于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孙贺父子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在这以后,“巫术诅咒”成为宫廷斗争的大杀器,动不动就检举揭发。汉武帝有一天也做梦梦见自己被木头人殴打,怀疑有人诅咒自己。酷吏江充和卫子夫、太子刘据有仇,趁机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数万人。最后,他说在太子宫中发掘出了大批木头人 。刘据害怕被父亲杀死,先下手为强捕杀了江充。但这就构成了造反。汉武帝命丞相调兵镇压。一场大战,长安血流成河。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后也自杀。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卫青的姐姐和外甥死于非命。

不过,汉武帝后来查明是江充污蔑太子,很是懊悔,怀念太子。到了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又得到皇帝的诏书,恢复了富贵。


巴山夜雨涮锅


为什么卫青立下赫赫战功,汉武帝却在他死后还要诛杀卫青家族?

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卫青确实立下赫赫战功,在卫青生前,汉武帝没有对卫家下手。卫家出事,也是在卫青去世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所以和卫青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第二,卫子夫失宠。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给汉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随着儿女们慢慢长大,卫子夫的容颜慢慢变老,汉武帝开始宠幸其他美人。

第三,汉武帝并没有诛灭卫家九族,只是因为巫蛊之祸,卫青的长子长平侯卫伉受牵连被诛,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坐巫蛊之罪处死,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卫子夫不愿受辱,自杀而亡。但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

从以上事实分析,汉武帝并不是象刘邦、朱元璋一样诛杀功臣之后,而是因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蛊之祸。汉武帝是受蒙蔽才酿成这场悲剧的。罪在江充。因为并没有斩绝卫家之后,所以在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武帝之后,卫子夫的名誉也得到了恢复。

当然,从客观上,卫家的势力在卫青时代达到了高峰,大将军姓卫,皇后姓卫,丞相也姓卫(卫倌)。卫青的后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内五人封侯: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这么强大的势力,一是遭到汉武帝的防范,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与加害。这也是卫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游戏解说


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

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当年刘邦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刘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是食邑1300户。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

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皇帝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

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

“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

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

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

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

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

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汉朝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

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

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

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汉书》上说,“卫氏悉灭”。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氏家族却下场凄惨,大部分成员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这是为何呢?

因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的皇帝之一。他杀卫氏家族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外戚权力、加强皇权。

汉代从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窦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预朝政,不亚于后来的武则天、慈禧。汉代皇太后的权力不亚于皇帝。

吕后

汉武帝刚继位时,有着两个太后,一个是他的奶奶窦太后,另一个是他的母亲王太后。窦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时期都很有势力,其代表人物是窦婴(窦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两代外戚对汉武帝的压制都非常厉害。比如窦太后曾经罢免了汉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担任丞相时,仗着姐姐王太后撑腰,也是专权跋扈,令汉武帝非常气愤。刚继位的汉武帝,对窦太后、田蚡都是无可奈何。

随着窦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较少干政),汉武帝逐渐开始大权独揽。汉武帝很了解外戚得势后的嚣张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势力过于强大。

窦太后

汉武帝废掉了出身高贵的皇后陈阿娇(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立奴婢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之后又开始提拔卫青,这是在培植自身的亲信势力。卫氏出身低微,在汉武帝看来,是易于控制的。

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卫氏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皇家的豪门大族,皇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大将公孙贺,公孙贺后来官至丞相)。卫氏已经成为朝堂上最庞大的势力,实力更胜过前代外戚。当然,卫青为人忠厚谨慎,并不贪权。但汉武帝不会因此就对卫氏放松警惕。

在卫青最受宠幸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卫青晚年,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剥夺了侯爵。卫青去世后,又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刘据、卫伉(卫青长子)、公孙贺(卫青姐夫)等都死于此次事件。卫氏主要成员几乎全部死亡。

汉武帝继位之初,地位不稳,需要扶植卫氏作为羽翼。等到卫家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被汉武帝削弱、打击是必然的。


国史拾遗


汉武帝晚年追求长生,听信方士。据说有次方士献上长生不死药,东方朔看见了就跑过去把药吞了,汉武帝大怒,要杀掉东方朔,东方朔说,如果这药是真的,我已经长生不死,你杀不了我的。汉武帝细细一想才知道上当。汉武帝上了几次当,还把一个女儿给搭进去。汉武帝疑心病很重,对此卫青是十分了解的,早早就交出兵权退下来,但是其他人就不好了,汉武帝又是一个热血上涌,不考虑后果,动不动就灭人满门的皇帝,比如李广利,作为汉武帝时代最后一个带兵大将,汉武帝竟然在他带兵在外的时候屠他满门,要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郭威就是带兵在外的时候被皇帝屠戮满门,郭威立刻回军灭了皇帝。如果当时李广利也回军打汉帝国,那会如何?估计汉武帝当时想起自己的错误也是会出一身冷汗吧。汉武帝和太子在京城大战,祸及全城百姓,数万人为此丧生。不得不感叹汉帝国生命力之顽强,如此折腾竟然都没有动摇国本,可见根基之深厚。


静夜思160519196


卫青从平阳公主的一介骑奴,最后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武帝皇后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凭自己的实力和战功。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卫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对卫氏家族的削弱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另外,卫氏家族并没有被汉武帝彻底灭族,汉宣帝刘询(卫子夫曾孙)招卫青孙子卫玄,让其复家。



卫氏家族势力大,担心外戚专权

汉武帝诛杀卫氏家族,主要还是担心外戚专权。西汉自高祖驾崩之后,先后经历了吕后,窦太后家族的外戚专权,而窦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废除了汉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汉武帝对外戚专权非常敏感,终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后宫专权。

而反观卫氏家族,当时确实已是枝繁叶茂,大权在握,已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几个:

卫青: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

卫青外甥: 太子刘据

卫青三姐:皇后卫子夫

卫青大姐夫:丞相公孙贺

卫青外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卫青三个儿子:宜春侯,阴安侯,发干侯

为此随后汉武帝开始一系列的操作,宠信霍去病,大有分化卫青二人的舅甥关系;同时开始冷落皇后卫子夫。

并逐步废除了卫青三个儿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矫制废除长子卫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卫不疑和卫登都因为“酎金”事件,侯位被废。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长子卫伉继承了长平侯,卫氏家族大受打击。


“巫蛊之祸”,卫氏家族势力彻底瓦解

卫青死后,他的姐夫公孙贺(当朝丞相)的儿子公孙敬声被游侠朱安世诬陷用巫蛊巫术诅咒汉武帝,并且和阳石公主通奸。

于是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将公孙贺父子下狱斩杀,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也连坐被杀。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随后武帝命宠臣江充调查巫蛊案,因为江充和太子刘据有矛盾,他借机联合宦官苏文,安道候韩说诬陷太子。

汉武帝晚年疑心较重,崇信方术,太子恐惧,被迫起兵诛杀江充。被镇压后,太子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虽然武帝后来醒悟,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但卫氏一族势力彻底瓦解。

后记:

汉武帝托孤于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卫氏一族并无血缘关系),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二十一岁驾崩,无子。几经周折,霍光拥立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汉宣帝。汉宣帝在元康四年,诏赐卫青孙子卫玄钱五十万,使其复家。


多有疏漏,烦请指正


中外纵横史


汉武帝有个特点,就是见不得外戚耀武扬威。他亲眼看到过三代外戚对朝廷的制约。所以,使尽手段根除外戚势力。但是,他又不得不依靠外戚。这很矛盾。

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是个霸道婆婆。她读本书《老子》,也必须全国全宫廷推广。汉景帝就是在她的阴影下执政,受尽窝囊气。汉武帝的妈王太后,在窦太后刚过世,她就马上要进主长乐宫,这让儿子非常反感,更可怕的是建元新政舅舅田分(伴虫旁),要当丞相,还封武安侯!凭什么?就凭是老妈的弟弟。窦婴之死,就是死在王夫人姐弟手中。窦氏惨败于王氏手中。汉武帝的皇后阿娇,她是姑妈的女儿。因为扶持汉武帝出了大力,后来虽没干政,却也让汉武帝受了许多气。

自卫子夫生下刘据后。卫家在朝中得势起来。卫青以军功得到三子一出生就封侯的殊遇。后来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卫青。霍去病崭露头角,功勋盖过老舅。这霍卫一大族在朝中赫赫有名。无人企及。

卫青在霍去病建功后,势头弱了下来。霍去病死后。卫家的势力碰上冬季了。汉武帝宠信李夫人,这信息让朝堂别有用心的人看出来了。恰在这时,卫青过世。卫太子刘据又在处理政事时得罪了一些人。特别是从赵来来告黑状而得到皇帝宠信的江充。江充就一破罐,让刘据很恶心。江充怕刘据上台,今后整治自己。就造谣说宫中有邪恶的"蛊",于是就奉旨挖"蛊",竟然连皇后宫和太子宫也不放过。皇后谁呀,太子谁呀?太子一气之下就杀了江充。结果苏文这宦官向武帝告状,说太子带兵造反……

事情就大发了。汉武帝一怒,镇压。于是卫子夫自杀,卫太子一家逃亡,后除刘病忌尚小外,其余全死了。这事一牵连,卫青家受累甚广,夺侯之后,伏诛,几乎消灭干净。

霍去病之弟霍光,后来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之一。





劉一千五


“子夫,朕真是太高兴了,你为我大汉王朝诞下皇子,你想要什么,朕全给你。”公元前128年春天,看着躺在寝宫床榻上的卫子夫,汉武帝刘彻异常兴奋的说。刘彻时年29岁,17岁登基当上皇帝,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期间临幸过的女人数以千计,女儿倒是生了一大堆,却没有一个女人为他诞下皇子。眼看着大汉王朝的皇族血脉后继无人,这让皇室贵胄和满朝文武焦急万般,都在等待奇迹发生的时刻。就在万众期盼之时,武帝最尊宠的女人卫子夫顺利产下龙子,一时间举国欢庆,普天同贺,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庆贺皇子的降生。貌不惊人皇帝嫔妃卫子夫也引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中年得子,做为孩子的父亲,武帝可能是最高兴的一个人。孩子出生不久,他即刻召见当时文坛大咖枚皋和东方朔,命这两人为自己儿子写赋,用当时最流行的方式感谢上帝对大汉王朝的眷顾和垂爱。枚皋和东方朔不负皇命,怀着同样欣喜的心情,写下了《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两篇修辞华丽的美文。光写文章还不够,武帝还要建祠表达对上苍赐给自己儿子的虔诚之心。很快一座祭拜婚育之神句芒神的高大祠堂修建而成,坐落在长安城最显眼的地方。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印证、筛选,武帝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刘据”,意为据天下而立,据中央而成霸业之意,让大汉王朝基业长青,万世而据。

自古华夏家庭有“母以子贵”的传承,更别说拥有天下的皇室之家。因为生了儿子刘据,卫子夫也成为朝廷和武帝眼里的“宫红”女人,光芒万丈,身价倍增,很快成为大汉王朝最尊宠、最耀眼、最有权势的一个女人。当时很多趋炎附势,有政治眼光的大臣也开始选边站队。中大夫主父偃便是其中之一,他写下奏章,上书武帝,请求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武帝的前皇后是自己姑姑刘嫖的女儿,两个人的结合完全是一桩政治联姻。结婚之后也一直没有生育一儿一女,后来因为牵扯到施“蛊惑”一事,被武帝废除。此后皇后之位空缺一直空缺,已有两年时间。既然有大臣提议立卫子夫为皇后,而武帝也早有此意,于是在刘据快2岁的时候,武帝下诏册封卫子夫为皇后,空闲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未央宫淑房殿迎来它的主人,这也为武帝立刘据为皇太子确立了皇室的嫡统基础。在册立皇后同时,汉武帝刘彻首开先河,下诏大赦天下,与民更始。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卫子夫是多么宠爱,卫氏家族也因为卫子夫皇后地位确立,开始在大汉王朝崭露头角,成为一只新的政治力量。

公元前122年,7岁的汉武帝长公子刘据毫无悬念的被册立为太子。刘据皇太子储君地位的确立,一方面为自己将来登上大汉王朝的天子之位铺平道路,获得了父亲刘彻更多的厚爱和扶持。同时也让自己母亲卫子夫家族光芒万丈,身份更加显赫。处于对儿子刘据的宠爱,汉武帝刘彻甄选当时汉朝最有名望的石庆作为太子太傅。石庆死后又让其子石建,其孙石奋先后做太子太傅。精心辅导刘据系统学习儒家治国知识。为了让儿子广交朋友,武帝专门修建了一座博望苑,让儿子在此结交天下有识之士,集思广益,广博观望,成为大汉王朝最优秀的接班人。

在中国封建王朝,往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获得汉武帝宠爱的卫子夫在儿子刘据被封为皇太子之后,其家族也迎来无限荣光,受到汉武帝刘彻尊宠。卫青、霍去病先后成为汉军大将军,并挥师北方,讨伐匈奴。卫青、霍去病不仅是当时大汉朝廷身份显赫的外戚,也是数一数二的军事人才。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场指挥水平,凭借着对大汉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对匈奴人的同仇敌忾,在北疆战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七次出征,北登阗颜山,六次深入匈奴腹地,纵深达数千里地,以高超的军事能力硬是将大汉王朝的土地向西北延伸了上千里地,从而消除了自先秦以来北方草原民族对华夏大地几百年的侵蚀和威胁,将匈奴残余势力赶到漠北地区,为大汉王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和边境安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因为战功显赫,卫氏一门获得封侯的人就达到五人,成为当时汉王朝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人常说:“自古福祸双至”,此话一点都没有错。转眼三十年过去,随着霍去病、卫青等人的先后病逝和卫子夫色衰而失宠现状,随着卫氏家族个别人骄横跋扈、恃宠而骄的事情发生。武帝也在寻找机会剪除卫氏一党的机会。机会很快就来到了。公元前92年春正月,卫子夫姐姐的儿子公孙敬声官居九卿太仆之高位,却行事骄奢不守法纪,他擅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用于自己的私事。这等于是贪腐,武帝不可能不管。很快事情败露,被逮捕下狱。这时汉武帝下诏欲抓捕的阳陵人朱安世却迟迟未能归案,公孙敬声的父亲公孙贺身为当朝丞相,为了能让武帝把儿子从牢狱之中放出来,便向朝廷主动请命抓捕朱安世。汉武帝刘彻答应了公孙贺的要求。当公孙贺把朱安世抓进大狱时,没有想到此人却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汉武帝刘彻看到朱安世的上书之后大为震怒,命人深查公孙贺所犯罪过,不久便“以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多条罪名将公孙贺父子立案法办,公孙贺父子最终冤死狱中。

由此开始,开启了卫氏家族在大汉王朝由盛而衰的序幕。公元前92年春正月闰四月,卫子夫所生的两个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因为巫蛊之罪被汉武帝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同时被武帝处死。汉武帝亲手处死自己两个女儿和外甥,事情如果到此结束也就不会再有太多的灾难,然后更大的灾难却接踵而来,一浪高于一浪。汉武帝的宠臣江充因与太子刘据有过节,害怕武帝死后被新帝诛杀,于是不断揣摩武帝的心思,认为自己翻牌的机会就在眼前。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诬陷太子刘据,让武帝易储,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将来享受更多荣华富贵。他随即来到武帝的床榻之前,告诉武帝生病的真实原因是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武帝听完江充的话觉得非常有理,也颇为震怒,再次任命江允彻查巫蛊之案。

江允作为武帝任命的治蛊专使,对长安全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寻挖木偶人运动,同时也对满朝文武、皇室贵胄之家发动大规模挖掘运动。当时的汉王朝从汉文帝开始就废除了《妖言令》等严苛法令,在言路上较为自由,民间也多有蛊惑的传统,并不是一件违法的事情,但江允却将年老多病的汉武帝身体发病原因和蛊惑联系起来,这就让本来普通常见的蛊惑一事成了伤害当今天子的大罪。一时间长安城人心惶惶,被抓到了人数以万计,凡挖到木偶人的家庭,不管是何种身份和地位,就被逮捕入狱,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惨不忍睹。

老百姓如此,皇帝后宫也不例外,那些不被武帝宠爱的妃子们自然成了重点查办的对象。公元前92年七月,江允亲自带队,对皇后卫子夫的淑房殿进行大肆挖掘,不但翻箱倒柜毁掉所有陈设,还毁掉御座、床榻和地板,但没有任何收获。江允并不甘心,又将魔爪伸向太子刘据,开始用铁楸深挖太子东宫,并事前让人将木偶人埋到刘据的太子东宫里。一挖之下,很快得到了木偶人。刘据想去甘泉宫面见父皇说明此事,又被江允等人限制不能面圣。刘据心如火焚,以为父皇被人陷害,奸邪之臣又要加害自己。情急之下听从少傅石德之计,起兵自卫,将江充缉拿,并斩杀韩说。刘据觉得自己能指挥到的兵马有限,便派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告知母亲卫子夫。卫子夫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武帝在尚未查明太子起兵真实原因时便亲自指挥,集结军队发病讨伐。不久太子刘据兵败而逃,先是隐藏在一个农户家里,后被当地一个富豪朋友出卖,面对围捕他的官兵自杀,死时37岁,同时死去的还有自己儿子刘进和两个孙子。刘据出逃之日,皇后卫子夫因为无法向武帝说明的自己的行为而自杀身亡。

至此,以卫子夫、刘据为中心的卫氏家族盛极而衰,彻底被汉武帝刘彻排除出大汉王朝争权夺利的中场之外。纵观武帝一生,其在选人、用人政策上从来没有出现失误,所用之人都在不同阶段为大汉王朝的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不失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作为西汉政权历史上有名的以独裁专制皇帝,汉武帝在捍卫皇权一事上特别敏感,任何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势力都会被他毫不留情的铲除,不管对方是自己的爱妻、儿子。卫氏家族的最终失败,不能不说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为了自己疼爱的小儿子刘弗陵继承帝位,汉武帝为消除外戚政治势力,防止在他死后外戚专权,残忍的处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钩弋夫人,显示出汉武帝超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卫子夫、卫青家族为何盛极而衰的道理了。

亲们!大家好!我是【大秦之歌】的作者,这是我的原创文章。本人专注于大秦历史文化领域。我的初心是把最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喜欢这篇内容的亲们,请帮忙点赞、收藏、转发、评论和分享,你们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如果你也是一个超级历史达人,那就留言和众多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吧!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你们!


大秦之歌


卫青战功赫赫?卫青斩获几个匈奴就成了大将军?才几千人而已!典型的裙带关系上位!

奇袭右贤王是李蔡这一路立功,卫青这一路无功,然而部队尚未返回,汉武帝派人半路上授予卫青大将军,生米煮成熟饭。

汉武帝这么做,无非是爱屋及乌。可是卫青真的以为自己有多厉害,定襄之战武帝让李广给卫青压阵,卫青就是不用,结果损失士马十几万。

霍去病却崭露头角,然后卫青被搁置,卫青还不服气,漠北之战要和霍去病较个高低,让霍去病先选大将精兵,没想到霍去病硬气的很,只要5万骑兵,一个将军都不要,牛。凭着李敢等一众校尉领兵,把十万匈奴主力打成渣。卫青却几十万大军被单于三万戏弄,损失士马十几万,弱爆了!不用李广,还逼死李广,武帝表面不说,心中气恼,李敢也被超火箭速度提拔为郎中令,提升速度超过霍去病卫青。这也是对卫青的一种责备。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武帝忍无可忍,丞相李蔡莫须有的罪名自杀,李敢被霍去病背后暗箭射杀,杀了生死兄弟,又知道杀错了,以霍去病的内向性格,抑郁而死概率很大。

短短时间失去4大神将,武帝怎么会给卫家好脸色,从卫青儿子的侯爵被撸去开始,卫家的结局已经注定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其原因,就是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卫青的家族,只有被扳倒,才能称之为儒家(平民之家),如果第二代不能扳倒,第三代开始,就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稳固的道家(贵族之家)。

就像卫子夫,地位也是十分尴尬的,如果她的儿子刘据要继承皇位,汉武帝就必须拿她祭旗,杀了她,这就是有名的“杀母留子”制度,这是儒家平民皇后的必然命运。

结果,卫子夫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胁,调集自己为数不多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反抗,被汉武帝无情予以镇压,卫子夫也感到前路迷茫,选择了自杀。

而在朝堂上,很多儒家大臣也是前赴后继的为汉武帝走上末路,张汤,主父偃,江充,都是被无情诛杀了的。

所以,无论是针对文儒的张汤、主父偃、江充,还是针对武儒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抑或针对妇孺的卫子夫、李夫人,汉武帝的政策都是“一以贯之”的,不允许他们有蜕变为新型道家(新贵族)的可能。

所谓的“儒术”,实际上就是“平民术”,只要我们考察这些被提拔擢升的基础身份一般是平民,基本都是身份低贱之人就可以知道,这些人的基本特点,就是“命贱”,可以随时为帝王献身,还是感恩戴德那种。

而“道家”,就是“领导之家”,具有社会贵族根底那种,比较难于诛灭,久而久之,就会损害天子的威信,成为权臣,把握朝政,或者夺取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