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文章来源丨十点电影(ID:sdimov)

正在追的剧每周只更一集,没更新的6天里,我宛如一条咸鱼……

为了解决近段时间的空虚寂寞冷,我又重新捡起一部剧,开始3刷

《红 色》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2014年的老剧。

从开播到现在已经过去4年,豆瓣评分却依然在9.2居高不下。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知乎上推荐这剧的人,更是像电视购物导购一样,用尽全身力气疯狂卖安利。

随手截了几张你们感受一下☟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感受到爱得有多深了吗?

不过这剧确实担得起这么大的赞誉。

整个故事围绕着男主徐天(张鲁一饰演)展开。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徐天,曾留学日本陆军学校,思维缜密,身手敏捷,军事素养极高。

听人设,这不就是抗日神剧男主的标配嘛。

然而,徐天的终极理想不是打小鬼子,报效国家,而是只想做

一个安安分分过日子的小市民

什么,抗战剧男主不想抗日?很好,很不走寻常路。

但他的这个理想,却被一次意外打破了。

抗日组织请他帮忙把一批药品运出上海,没想到却因此引起了他曾经的日本教习影佐的注意。

从此,影佐像一个幽灵,对他百般试探,威逼利诱。

而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小日子,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但退让真的能换来安宁吗?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整个故事听起来很大,但这剧切入的点却非常小

它以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影射整个民族的命运。

听起来很严肃,但它又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生活日常。

反正我是没想到,我有一天居然会看正剧看到发出杠铃笑,甚至还被成吨的狗粮喂到撑,嗨得不得了。

看过的,咱再重温一遍,没看过的,那你真的要看起来了。

一、每个角色都可爱

判断一个剧好不好,其实有一个很浅显的标准。

看完剧后,你还能记得这剧里多少角色,不仅仅是名字,而是连他们的性格都一清二楚。

能达到这个效果,这剧至少也算得上是上品了。

而这,恰恰是《红色》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点 —— 每个人物都好像不是角色,而像是真有这个人一样

就好像导演不过是搭了个景,他们自个儿就开始动起来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角色生命力。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以为抓住儿子恋情的徐家姆妈

这种对人物的塑造,你随便挑出一个细节,都能感觉到演员是用了心的。

比如这剧的男三,

李天柱饰演的金哥,一个从苏北来上海混码头的混混。

金哥是苏北人,但饰演金哥的演员李天柱却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

看过湾湾偶像剧的应该都知道,台湾人说话口音都挺重的。

但在金哥的身上,你不仅一点湾湾口音都听不出来,“浓晓得伐”这种上海腔,还有一些咬字和发音,还带着浓浓的苏北味。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认得出这是《甄嬛传》里的苏公公吗?

但更厉害的是,金哥其实还不完全是苏北口音

找到了一个上海本地豆友写的一段话。

我是个魔都土著,在还没看到剧中交代金哥是苏北人的时候,我已经从口音中听出这个人应该是那一块地方的。


金哥的口音是一个苏北人努力想要用只学了三脚猫、带有浓厚苏北口音的上海话、以及非常蹩脚的上海方言和上海式普通话与人交流,好让自己更快、更和谐的融入上海街头。


所以导致口音有点不伦不类,现实生活中我很多苏北的朋友也是这样,而表现出的口音和金哥几乎一模一样,但搜索结果他竟然是个台湾人!


——@海森伯格

演员会去学上海话,其实蛮能理解的,但会细致到学这种苏北上海话,还说得那么好的,就不多见了。

而就只是这一口苏北上海普通话,就把金哥想要丢掉身上的“土味”,野心勃勃要在上海出人头地的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立起来了。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心虚的眼神

但这部剧,不仅是重要角色的塑造极其用心,一些配角的戏份也相当出彩。

比如,方长青夫妇,排下来在这剧里应该算是男五女五了吧。

表面上,他们是药房老板,实际上他们却是军统的地下人员。

但他们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段不到2分钟的小细节。

每次上面有任务下来,方长青的老婆方嫂,总会做些“多余的事”。

她要把药铺里的药再收拾一遍,要把床铺重新铺平整,还要把被子再摆摆整齐。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就好像,他们只是出门去办件事很快就回来,东西收拾好之后还要用的。

但又好像,他们不再回来了,走之前,总要提前把“身后事”都收拾好。

她每一次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却又总在心里藏一份侥幸,万一能全身而退呢?

如果有得选,其实她更愿意当个过平凡日子的普通人,但……这样的身份,恰恰就没得选。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就一小段细节,你就能感受到他们背后的悲凉。

而这剧里类似这样的人物细节,还有很多,都要数出来的话,估计得数上个三天三夜:

表面精明,但实则心软的徐家妈妈;笑起来清脆得整个里弄都听得见的小翠;唯唯诺诺却痴心的娘娘腔陆宝荣;甚至连反派的智商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导演用在他们身上的笔墨其实不算多,但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细节里,让人觉得每一个角色都可爱得不行。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也是这些细节,让这部剧区别于男女主开挂的抗日神剧,成为了一部有情感、有生命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历史

二、生活&时代

虽然这剧的背景被放在了80多年前,但每个看剧的人却都会觉得这剧非常真实、非常生动,甚至觉得它离我们特别近。

归其根本,是因为这剧里有 —— 生活

本院曾经开玩笑地和身边的朋友说过,这部剧其实叫《粉色》更恰当一些。

因为整部剧的重心没有放在抗日,或者国仇家恨上,反而更多放在了男女主的爱情上。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全剧最大尺度了解一下

在描述他们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的过程中,慢慢展开关系网,构建出一幅近代上海弄堂的生活图景:

做旗袍的、烫头的、书铺……大大小小的店铺设在窄窄的弄堂里。

邻里间像一家人一样,出入会主动打个招呼说两句闲话,要是大家都闲着,就凑一桌麻将。

小小的巷子里飘着的,全是浓郁的人情味。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又有人说这剧还该叫《舌尖上的上海》,每集都看得人流口水。

早上有早茶、小点心,偶尔晚餐再做条鱼,要是有大事庆祝,那再做一份香喷喷的八宝鸭。

如果太晚了还想吃热乎乎的夜宵,那还有走街串巷的馄饨摊。

都不用开门,只要用一只小篮子从阁楼上放下去,再把馄饨吊上来就好。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在抗战背景的剧里,却有那么多活色生香的生活,除了《红色》,你恐怕再难看到第二部了。

大量的生活细节和饱满的人物塑造,让这剧很真。

也因此,它也成了非典型抗战剧

和大部分抗战剧关注英雄不一样,这剧却完完全全从普通小市民切入。

其实,没有谁是天生伟大,在没有切身感受到伤痛之前,这些普通人的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

恐怕不是反抗、不是救国,而是像男主徐天一样,只想躲在安全的地方,过自己的安稳日子。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但这也是这剧聪明的地方,它没有泛泛地喊“救国”的大口号,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几个人的命运,让你深切地感知到时代对每个人的碾压。

徐天,典型普通小市民的代表,缩在菜场做会计,不惹事,也不闹事,却因为自己有一身本事,就成了日本人的怀疑对象。

家人被软禁、未婚妻被绑架,他自己也被逼到无路可走……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金哥,混码头的小混混,为了利益当墙头草,只花了一年就从街头地痞混到一方大佬。

但最终也只不过是别人手上,可以被随意丢弃的棋子而已。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铁林,法租界巡捕,祖孙3代都是巡捕,却突然发现在法国人庇护的地盘上居然也要看日本人的脸色了。

因为和日本人过不去被巡捕房开除,心中悲切,只能哭着喊:

“我今天已经做不到爷爷说的,公正严明了。”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3个人,一个代表正义的巡捕,一个混黑道的混混,一个不站队的普通人,3种身份,却最终殊途同归 —— 无路可走

还有因为徐天被日本人监视调戏的邻里,因为日军侵华而父母双亡的歌女,连卖烟土的大佬都只能无奈地叹:

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这样的顶级国剧,多少年才能有第2部

很多人刚看《红色》的时候会觉得失望,怎么说好的热血、高智商对抗都没看到,反而有很多家长里短,情情爱爱。

但如果站在小人物的角度去重看那段时期,你会发现,《红色》里却有全中国每一个普通人的缩影。

这剧看似只在讲生活,讲感情,但就是这种普通人日子被一步步碾压、颠覆的反差,才更让人唏嘘……

最后,说一个不简单但又很朴素的愿望,这样的国产剧能不能再多一点?

一个小心心,给这剧的每一个良心演员

「 关注剧角 」

搜索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