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拒絕被希特勒洗腦,這個19歲青年搭上了自己的命!

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新教教堂,二戰中被摧毀,現在看到的而是二戰後重建的。在教堂旁邊有一條不起眼的小路,叫瓦特·科林恩貝克路,路牌上記錄著一個普通德國青年不尋常的故事。

拒絕被希特勒洗腦,這個19歲青年搭上了自己的命!

(瓦特·科林恩貝克路)

這故事得從1933年說起,那一年希特勒正式上臺,德國進去了納粹統治時代。1936年,瓦特是一個教會少年合唱團的團員,然而納粹政權要把他們的合唱團改組成“希特勒青年團”。瓦特雖然年紀小,但他覺得此事不對。教會的合唱團是聖潔無比的,怎麼能被改成“娃娃兵團”呢!於是他退出了合唱團,他不想被納粹綁架。

拒絕被希特勒洗腦,這個19歲青年搭上了自己的命!

(二戰末期希特勒接見希特勒青年團成員)

1941年,17歲的瓦特在慕尼黑一家機械廠做技工學徒。他利用自己所學的相關技術知識組裝了一臺收音機,他經常收聽外國電臺。他聽到了外界對納粹的評價,聽到了更多關於納粹的事實。這使得瓦特更加堅信——納粹是邪惡的!

拒絕被希特勒洗腦,這個19歲青年搭上了自己的命!

(17歲的瓦特·科林恩貝克)

瓦特還常常讓小夥伴們一起來收聽外國電臺,瞭解納粹政府的真相。有一次他們收聽BBC,從中得知盟軍正號召德國反抗者們,在街頭塗上象徵盟國勝利的V字。這幫年青人的熱血立刻被點燃了,他們在深夜悄悄在街上塗滿了V字。

拒絕被希特勒洗腦,這個19歲青年搭上了自己的命!

(象徵盟國勝利的V字)

他們還發動更多的人起來反對納粹,反對希特勒。在那個恐怖的環境下,秘密警察無處不在,瓦特當然明白,或許某一天他就被逮捕了,甚至有生命危險。但他覺得無所謂,有時候需要有犧牲。

不久之後,瓦特和他的兩個朋友真的就被秘密警察盯上了,抓住他們送去審判,以“通敵罪”和“叛國罪”判處死刑。由於三人年紀都還未滿18歲,根據法律不能處以極刑,於是被關押起來。

瓦特的兩個朋友因為在獄中“表現較好”,免除死刑。而瓦特被認為是領導者、帶頭人不能免除死刑。

1943年8月瓦特被推上斷頭臺,15公斤的刀片垂直落下,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叛逆青年”身首異處……那時他才19歲。

拒絕被希特勒洗腦,這個19歲青年搭上了自己的命!

(路牌下關於瓦特的介紹)

1998年,瓦特去世45年後,巴伐利亞邦政府為了紀念這個年青人,將路德維希教堂旁的一條小路以他命名,而路德維希教堂正是他孩童時代合唱團的教堂——是他反抗希特勒之路的起點。

這條以“瓦特·科林恩貝克”命名的小路在告訴人們,什麼是生命的價值,何為犧牲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