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共享单车经历野蛮生长、政府的冶理以及中小平台的死亡,又面临美团和滴滴的进入,未来如何发展?

teloon


共享单车的战局已经接近尾声了,在共享单车的上半场,40多款共享单车品牌群雄争霸,除了ofo小黄车和摩拜以外,还有永安行、一步、小鸣等等品牌。最终,ofo小黄车和摩拜独领风骚,将其他品牌都赶出了局。

这一切,其实都是资本造就出来的,ofo小黄车和摩拜由于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所以一直疯狂的扩张,它们就赚钱了吗?并没有。所有的共享单车品牌在上半场都没有一个有效的赢利模式,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当然,在大部分共享单车退市的时候,留下了一堆的烂摊子,加上摩拜和ofo的运营粗暴,所以给城市的市政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政府治理也是正常。

在大家以为共享单车已经是ofo和摩拜谁站到最后,或者是合二为一的时候,哈罗单车和青桔单车横空出世,让本来明朗的局势一下又开始迷糊起来。

哈罗单车可以说是带着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出现的。

当所有的共享单车还在收押金,靠着押金沉淀的资金池来维持生存的时候,哈罗以免押金的模式映入大家的眼帘。

当自行车大行其道的时候,哈罗的助力车大规模的扩张,并且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架势席卷三四线城市。

当ofo还在想着车身广告应该怎么来运营的时候,哈罗单车的语音广告已经开始产生效益了。

哈罗可以说是共享单车中的一个奇葩,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其他共享单车品牌2年都做不到的成绩。

随后,青桔单车入市,同样是免押金,但是,运营的方式和哈罗确实南辕北辙。没有任何过多的新点子,仿佛青桔就是滴滴作为自己出行最后1公里的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摩拜和ofo自己也就倍感压力了,摩拜非常识时务,把自己卖给了美团,同样开始了免押金、同样开始了电动助力车的推广。

而ofo就比较难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在大家都免押金的时候,自己因为资金的压力,无法放弃押金;并且有点不知所以的做起了资讯内容。

现在也传出,ofo正在准备出手的消息,摩拜创始团队算是光荣退休,ofo创始团队现在就只能算是遗憾离场了。

要说共享单车的下半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还是盈利的模式。

在上半场里,各个共享单车运营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要说赚钱,都还无所适从,那盈利的模式就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情了。

摩拜虽然在资金上得到了强有力的助力,但是盈利模式还是非常单一,除了单车骑行的租金外,就只有APP内部广告的模式了。如果想要在下半场继续风骚,那么,新的盈利模式肯定势在必行。

哈罗单车的运营一直在各个单车中是最好的,语音播报,让广告的投放更加轻松,通过三四线城市的拓展,让助力车先行,成为了很好的策略。当然,如果还有新的赢利模式自然就更好了。

青桔单车依靠着滴滴,赢利模式可能是最不清晰的一个,也许,青桔仅仅就是想增加滴滴的用户粘度呢?

所以,我们就看看这些共享单车又会玩出什么样的新花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