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出嫁?今天算長見識了

當代社會,晚婚晚育已是普遍現象,25歲嫁人的都算是比較早的了,大多數都是臨近30歲的時候才會結婚。可是,我國古代的女子,一個個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要嫁人,有些朝代可能會稍晚一些,但到十六七歲也就頂天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出嫁?今天算長見識了

早婚早育是古代各個時期都存在的問題,尤其是皇室、貴族更為明顯,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就是繁衍子嗣,增加人口,說不好聽點,就是為了讓女性早一點淪為生育工具。貴族自不必多說,肯定是孩子越多越好,我們看看各種宮鬥劇就知道了,孩子越多,方便繼承家族的榮光,也方便為朝廷效力,開疆拓土。

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出嫁?今天算長見識了

民間的話,有時候也不是自己想這麼早嫁人的,逼不得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些朝代,比如漢朝,漢惠帝為了增加人口,提升社會各界的勞動力人數,下令,如果女子十五歲還未出閣,則必須繳納五倍的稅收。這麼一來,誰家還敢不把自己的女兒早早的嫁出去。後來,很多時期都是這樣,頂多就是懲戒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外,在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也比較短,尤其是清朝時期,女性平均壽命只有33歲左右。所以,你十三、四歲不嫁人,或者是十五歲不嫁人,再往上可就算是老女人了。而且,在當時,如果超過了這個年齡段仍未出閣,是很丟臉的一件事,所以啊,能早早的嫁出去,就嫁出去了。

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出嫁?今天算長見識了

十三四歲,大部分女性,身體各方面都沒有發育完全,這個階段結婚生子,往往傷害非常大。不是難產而死,就是孩子一生下來就夭折。可即便如此,也沒辦法,在當時的環境中,皇權至上,皇帝說什麼是什麼,豈容你自己做主。

大家對我國古代的這種制度,或者說這種思想觀念,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