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昨天我們說了金文京《三國志的世界》的第一部分,說了正統之爭,也說了陳壽對於蜀漢政權的態度,那我們今天繼續。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前面說過譙周、陳壽對蜀國的忠誠度極低,而這在蜀國的知識界,可以說是普遍現象。三國時期,蜀國盛行讖緯之學,讖緯,一語成讖的讖,經緯的緯,讖緯就是預言的意思,尤其指政治預言。蜀國的學者,比如閬中人周舒,解釋《春秋緯》中的著名預言“代漢者,當塗高”,認為“當塗高”指魏國,因為宮殿兩邊的高臺,被稱為“像魏”,這就把“魏”字跟“當塗高”的“高”字聯繫起來了;成都人杜瓊也說:“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吏言屬曹,卒言屬曹,此殆天意也。”就是說,漢代以來各級官吏的稱呼,往往都帶個“曹”字,所以老曹家掌權,這是天意啊。雖然這兩個解釋都是非常牽強,甚至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在當時預言盛行的文化環境下,還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動輿論的作用,而且,這不是魏國人宣傳的,而是蜀國的知識分子自己想破腦袋硬把它們聯繫起來的,他們這麼不遺餘力地鼓吹曹氏和魏國將取得天下,從中就可見蜀漢政權在當地的群眾基礎有多差了。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那麼吳國呢?雖然也是由於實力對比懸殊而滅亡,但是從一點可以看出,吳國比蜀國強的地方:蜀與吳亡國之後,大多官僚都在晉朝做官。來自吳國的官員相當懷念故國,譬如陸遜的孫子陸機,他曾經寫過一篇《辯亡論》,分析吳國滅亡的原因,文中充滿了對吳國的哀惜與作為吳人的驕傲。來自蜀國的官員卻表現得非常冷淡。在這一點上,吳與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蜀國大臣對政權的忠誠度之低,再次得到證明。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誰是正統;國力如何;何以歸晉。這就是這本《三國志的世界》的主要線索。當然,這本書的精彩之處不只在於這些宏觀層面的討論,金文京對史實的考證,還有很多地方都令人耳目一新。諸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六出祁山,這都是《三國演義》裡最著名的段落,然而,並不是史實,因為從地理上講,它們都不能成立;再如曹操的兒子曹彰,因鬍鬚呈黃色,曹操稱之為“黃鬚兒”,金文京認為,曹操喜歡黃色,有其政治考量,因為根據中國傳統的“五德興替”理論(就是說,每個政權的興起,都對應著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之一所代表的“德行”),漢朝是火德,根據這個理論,取代漢朝者將是土德,火德對應紅色,土德對應的顏色則是黃色。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所選擇的顏色也是黃色。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另外,《三國演義》雖然在大的歷史脈絡上與事實基本相符,但在一些細節、特別是在書的次要人物身上,就往往隨意亂寫了。這裡我們舉兩個例子,先說一個《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國生擒,抓獲他的人之一,名叫朱然。後來劉備伐吳的時候,這個朱然被趙雲一槍刺死了。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並不是這麼回事,這個朱然,他的養父叫朱治,是孫堅最早的追隨者之一,東吳政權的元老,所以朱然在吳國算是標準的官二代,並不是演義裡那樣無足輕重的角色,而且他也沒被蜀軍打敗,相反,在吳國打敗劉備的夷陵之戰中他還立了大功,之後鎮守江陵,又多次打敗魏國的圍攻,可以說是吳國很重要的一個將領。據《三國志》記載,朱然死於公元249年,享年68歲。不要說劉備、趙雲,他比諸葛亮死得還晚呢,而且他死的時候孫權都為他服喪舉哀。而在本書中,金文京指出,1984年,安徽馬鞍山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主就是丹陽朱然,這也佐證了《三國志》的記載。如果相信小說家言,不知會鬧出什麼笑話。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另一個演義形象與史實形象嚴重不符的典型,應該屬吳國的魯肅。羅貫中筆下,魯肅是一個忠厚長者,好好先生,所以他常常作為受騙對象,用來襯托諸葛亮等人的所謂智慧。事實上,魯肅是吳國最有遠見、大略的人,從赤壁之戰孫劉聯合抗曹,到借荊州給劉備鞏固同盟等決策,都是魯肅主導的結果。可惜,《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吳國則被貶低到一個陪襯的角色,魯肅因此被冷落、弱化,完全脫離了其歷史面貌。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除此之外,我們讀《三國志的世界》,還得注意,作者不僅寫三國鼎立,還寫到“三教鼎立”,正是在三國時期,儒教開始統一,道教開始壯大,佛教開始普及;三國還是一個文學的自覺時代,譬如曹操,不僅是大英雄,大政治家,還是大詩人,單憑一首《短歌行》,足以笑傲千古。

讀《三國志的世界》,才知道三國演義裡很多都是杜撰的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識之士,點下關注對你來說是件小事,慶祝我們的緣分始於今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