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

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

在武汉大学举行

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二月十八日庚申

耶稣2019年3月24日

2019年3月22-24日,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等13所高校的64名专家学者,围绕“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这一主题深入研讨。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现场

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深圳大学国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四家单位共同发起创办的“湖广中哲论坛”,是湖广地区中国哲学领域的学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平台。

从2017年开始,四家轮办、每年一届。论坛积极倡导自由开放之风,主张“不撰论文、主题座谈、自由发言、切磋讨论”之原则,已于2017年(湖南大学)、2018年(深圳大学)先后举办两届,分别围绕“国学学科建设”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等议题展开。

与前两届论坛不同,第三届论坛邀请广西大学加盟,议题转向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展开。从20世纪初开始,经学日趋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科框架下,作为传统学术核心的经学,为何会在近年兴起,以及经学存在的意义为何?这门古老的学问在当代正在经历着什么,以及它在学科交叉中如何“安顿”?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文碧芳教授主持,他首先对湖广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与会学者。

随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致辞,他强调,两湖地区占地面积共81.4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共2.7亿。湖广地区人杰地灵,政治军事名人最多、学者与思想家次之。整个地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当今世界,地域性与世界性交融一体。“湖广中哲论坛”虽强调地域性的自觉,但地域自觉并不意味着封闭,恰恰正是从地域性出发,阐发出极具世界性与普遍性的学术思想和精神。

如此一来,世界性并非空洞口号,而是以地域性来丰富世界性与普遍性,这正是“湖广中哲论坛”的意义所在。

而举办论坛的目的,正是基于学术思想的严肃性与活泼性,总结每次论坛的形式与内容,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学者、思想者的学术共同体,以思考当代中国与世界。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论坛按主题分成六个小组,与会64名学者分别围绕“经学与儒学”、“经学与史学”、“经学、子学与哲学”、“当代中国哲学方法”、“中国哲学、宗教哲学与外国哲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等六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总体而言,内容上涵盖经学、子学、哲学等方面;形式上采主题研讨、自由发言、切磋交流,减少现象描述,注重突出各自的问题与观点,为传统经学研究及其经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等方面讨论分享真知灼见。

与会学者认为,经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俗学问,也不是单纯教学意义上的国学分科。作为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的经学,是一门生命之学,蕴含着中国无数古圣先贤历史地确立的中国人必须普遍遵循的根本价值观。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传统经学研究,并处理好经学与诸子学及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是通往世界的地方性知识经学研究是一个描述性过程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为理解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提供了两种解释模式:即支流与主流(西化论)、殊相与共相(本体论)。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即认为中国哲学是通往世界的地方性知识,这是一种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考察的结果,目的是推动中国哲学之发展。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景海峰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景海峰教授指出:当代经学研究的视域与边界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未达成共识。经学研究,应当是一个描述的过程,当代经学与历史上的经学有较大距离。若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介入传统经学的研究,这将是个很大的问题。经典诠释应从历史的线索中来梳理经典的构成。

走出还是走进?如何处理中国哲学与传统经子之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传统经子学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深圳大学国学院王兴国教授在谈到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及未来走向时指出,一方面我们要重新审视中国哲学与经子之学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哲学的研究必须走出经子之学。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章启辉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此说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回应。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认为,传统的经子之学应该是现代中国哲学得以展开的母体,走出经子之学,离开这个母体,现代中国哲学将没有“中国味“。

中山大学哲学系张丰乾教授认为,诸子之学是有经学背景的,经子之学是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背景,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从范式上来说,不但不能”走出“而且必须”走进“传统的经子之学,坚持中国哲学自身的知识与体系的构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章启辉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之于传统的经子之学既要能走进,又要能走出,既要作“我注六经”式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又要做“六经注我”式的创造性的发展,就当前而言,更多的是要做“走出”的工作。

经学与中国哲学研究有何方法?众学者建言支招

谈及经学与中国哲学的研究在当代展开有何方式时,很多学者一致强调要突出思维问题,即要解决好传统经学是否有其最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经学研究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理路?

今人研究传统经学用何种思维方式?以及在开放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要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互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清良教授围绕张之洞、康有为及王国维的中国哲学观论述经学视域下的现代中国哲学。现代中国儒学,在传统的经学时代是经学,但在现代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或从中国传统学术的眼光来看,现代中国儒学乃至现代中国哲学究竟应是经学还是子学或者都不是?

李教授指出,中国历史上处理这个问题的传统经验是,经学+子学模式。换言之,既以经学方式讲儒学,亦以子学方式(将儒学作为诸子之一)讲儒学。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现代中国哲学来承担,至少是要深度参与。

中山大学哲学系李长春教授提出传统经学在学科交叉之间如何“安顿”的问题。他指出,传统经学与中国哲学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生命本身,重在研究内在根本指向和内在理路问题,而重建古典研究应该建立在整全研究视域的基础之上。

贵州师范大学张春香教授则提出“生成”是易学思维乃至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生成性思维成为中华民族思维形态中最普遍的思维方式。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的方法应该追溯到“本根”问题,即形而上的世界本原和形而下的生活本身。

此外,来自日本的学者青山大介(あおやまだいすけ)介绍了日本近世诸子学的研究情况,他强调这方面的研究学者比中国学者更多。虽然江户幕府以朱子学为国学,但是不少江户汉学家由于各种原因,继续研究诸子文献。

以《吕氏春秋》为例,“徂徠学派”及“折衷学派“批判朱子学的注释,想要直接掌握经典的真意。为了理解先秦的概念及事物、制度,他们关注《吕氏春秋》。在目录研究上,江户时代至少有25种《吕氏春秋》注释。《吕氏春秋》如此,更何况老子、孙子等。

青山教授进一步强调,近年来许多日本近世汉文文献已在网络上公开,中国学者可从中国国内的网站阅览,对研究大受裨益。

【综述】“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与会学者合影

据悉,首届论坛以“国学学科的建设与展望”、“国学与传统社会及文化”、“国学与儒学”和“国学经典与哲学方法”等四个议题为核心。

第二届论坛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关联更为密切,旨在对百年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作深入探讨,围绕“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系统建构与发展历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编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中西比较哲学”、“中国哲学的材料选择与叙述范式”等主题展开。

本届论坛选择“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这一重要议题,旨在强调传统经子之学是中国哲学得以展开的母体。“经子之学”是生命之学,依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它目前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其未来将给学术界带来新的激荡,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