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導讀:魏東亭,乃系二月河先生所著《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歷史系列小說的虛構人物,但在兩部影視劇中,魏東亭的仕途和結局又有所不同。拋去《康熙王朝》中的演繹不說,按照《雍正王朝》的演繹來看,這個在皇十三子胤祥小時候就已經官居一等侍衛,三品官銜;參加過“三藩之亂”“準噶爾之戰”,立下戰功;還曾經擔任過從一品官銜、漕運總督的魏東亭在皇四子胤禛追比國庫欠款的時候,應該屬於康熙朝正國級官職,乃屬於高官行列。

因為康熙皇帝南巡所用,魏東亭欠下了國庫35萬兩白銀,在皇四子胤禛下達了“十天還不上欠款,論罪抄家”的嚴令後,魏東亭先後找過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卻都沒能解決問題。無奈之下,這個“一生憂心社稷”的老臣,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魏東亭的死,是皇四子胤禛“冷麵王”的性格表現,更是其辦事不講情面、一心為國的直接體現。但魏東亭的自殺卻有著諸多疑問,滿朝上下都知道魏東亭和康熙皇帝之間深厚的君臣感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兩次住在他家就足以說明問題。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那麼,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為何都未對魏東亭出手相助呢?

皇四子胤禛為何敢於不顧魏東亭和康熙皇帝之間的特殊感情,甚至連為其求情的皇十三子胤祥的面子都不給,並未對其網開一面甚至還將其作為負面典型,予以專門點名說明?

康熙皇帝明明知道自己兩次住在魏東亭家中,耗費何止百萬,而並未對魏東亭施以援手?

魏東亭又為何寧肯自殺,也不像其他自幼跟隨康熙皇帝的功臣一樣,向康熙皇帝求情呢?

其實,魏東亭的死,是胤禛用以向康熙皇帝證明自己的犧牲品,但卻是“殺雞取卵”的一次性做法。

對於康熙皇帝而言,魏東亭更是一個用以考察皇四子胤禛的犧牲品,但卻也是隻能使用一次的試探。

至於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則是不明就裡、暗耍小聰明的所在。

01 對於魏東亭事件而言,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徹底淪為了“跳樑小醜”

在康熙皇帝剛剛決定“追繳國庫欠款”的時候,魏東亭便和大多數朝臣一樣,來到“賢王”皇八子胤禩的府上,尋求解決辦法。皇八子胤禩對魏東亭表面尊敬,對其的請求卻避而不談!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賢王”不幫,魏東亭又來到了“聚財能手”、“阿哥中的富翁”皇九子胤禟府上,可是這個手中掌握著鉅額財富的胤禟卻自顧“玩鳥”而並不搭理苦苦哀求的魏東亭。最後撂下一句:

“您瞧見了吧!十爺的欠款,我都沒法幫!”

嘗夠了世態炎涼的魏東亭只得來找“俠肝義膽”的皇十三子胤祥,無奈這個和皇四子胤禛感情最好的“俠王”,在胤禛那裡也沒有面子甚至連面都沒見上。

在康熙皇帝剛剛提及追繳國庫欠款的時候,皇八子胤禩就立馬站出來推舉皇四子胤禛為追繳大臣,而且附上了一份辭去管理戶部衙門的奏摺。

他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國庫欠款,達1200萬兩之巨,涉及朝臣範圍之廣、數量之多,甚至數位當朝皇子、皇室宗親等都牽扯其中。自古以來,雖然有著

“欠債還錢”的天經地義,但卻也有“站著借錢、跪著討債”的箇中艱辛,毫無疑問接下這個差事就等於同幾乎整個朝廷對抗,就意味著會得罪絕大多數的朝臣。這對於當時積極爭取朝臣支持、爭取皇儲之位的皇八子胤禩而言,丟掉一個管理戶部的差事和得罪眾多朝臣相比,他寧遠選擇前者。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那他又為什麼舉薦皇四子胤禛擔任這個差事呢?

1、表達自己的不滿。

皇四子胤禛僅僅因為一次辦差出色就被晉封郡王爵位,而自己素有“賢王”之稱,支持者甚多,長期的付出卻不及一次的功勞顯要。既然皇四子胤禛“功不可沒”,辦事得當,能被晉封郡王爵位,那就讓他繼續“辦事的當”唄。戶部欠款的事並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既然你們都認為國庫欠款是我的錯,那我就辭職,讓有能力的人乾乾試試吧!

2、將這一得罪人的差事,推到“太子黨”身上。

既然這個差事是一件會得罪幾乎所有朝臣的“苦差”,那麼這個將會嚴重削減奪嫡成功概率的差事就一定要推到皇八子胤禩的死敵“太子黨”身上。自己在後繼續保持甚至趁機加強“賢王”的正面形象,一正一反的影響,將會大大提升他的奪嫡成功機會。

3、向康熙皇帝表明自己“大公無私”、“勇於擔當”的態度

不管國庫欠款到底為何,皇八子胤禩監管戶部,對於國庫欠款的情況肯定非常清楚,但其非但沒有立即上報,甚至還背地為了維護自己的“賢明”形象、拉攏朝臣,肯定還有放縱官員借款的情況。皇八子胤禩並不是沒有錯,只是康熙皇帝出於政治目的的考慮,並未對其懲罰而已。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康熙皇帝不懲罰胤禩,並不代表康熙皇帝對胤禩沒有看法,所以胤禩必須先行表明自己認罪的態度,才有可能緩和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鑑於自己的錯誤,皇八子胤禩順坡下驢將戶部差事扔出去的同時,還推舉了自己的政敵——“太子黨”的重要成員皇四子胤禛擔當這個差事,這無疑就是在向康熙皇帝表明自己“為了朝廷大事不惜推舉政敵,讓出親王爵位”“大公無私”態度。

追繳國庫欠款是當時朝廷必須解決的一件大事不假,但在此皇子暗裡結黨奪嫡情況越來越嚴重的當口,康熙皇帝下令追繳國庫欠款的舉動肯定還有著另外的意圖。毫無疑問,皇八子胤禩等人並沒有看到這一點。

康熙朝晚期,步入晚年的康熙皇帝逐漸表現出倦於朝政的懈怠態度,對於朝中官員的放縱態度更甚,官員貪腐、弊政百出的背後使“康熙盛世”的發展緩慢甚至一度停滯的狀態。對於康熙皇帝而言,他非常明白這些弊端對於清王朝的巨大傷害,更知道官員貪腐、弊政百出的情況如果不加以整治,等待大清王朝的將是萬劫不復。

但在自己“仁政治國”、“仁孝導行”的帝王形象影響下,被眾位皇子奪嫡之爭憂心煩悶的康熙皇帝實在拿不出時間和精力對其整治。所以,他只能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繼位之君身上。

國庫欠款嚴重就是當時官員貪腐、弊政凸顯狀態的集中表現,誰能敢於擔當此件差事;誰能在這件差事中達到讓康熙皇帝滿意的效果;就是康熙皇帝想要通過此次追繳國庫欠款想要達到的另一個目的。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很明顯,從這次差事開始,康熙皇帝就已經將皇八子胤禩排除出了皇儲考察隊伍!

02 胤禛“甘為孤臣”領差的同時,康熙皇帝就已經決定對其進行“帝王考察”

江南募捐以後,康熙皇帝對於這個“冷麵無情”的皇子開始了重新的打量,開始將其乃入自己皇位傳承的考察對象。

為什麼?

就是因為皇四子胤禛的“冷麵無情”,就是因為他“一心為國、心無偏失”“王道”形象。

康熙皇帝非常清楚,當前的朝局和官風之所以落入如此狀態,正是因為自己“放縱太多”、“仁慈太多”直接導致。想要將此狀態徹底改變,就必須有一位“冷麵無情”的後繼之君放開手腳,不留情面、不擇手段的大加治理才行。

但在江南募捐之中,胤禛得罪的畢竟只是江南地區的地方官員,朝廷上對其“頗有微詞”的也只是幾個素來對立的皇室兄弟而已,這根本就傷及不到胤禛奪嫡的根本。而對於真正耽誤清朝發展,導致朝局不穩、吏治不清的朝堂和京內官員;尤其是那些自幼跟隨在康熙皇帝身邊,無人敢得罪、無人敢治理的功臣們才是康熙皇帝想要看到胤禛如何處理、敢不敢得罪、能不能依然做到“冷麵無情”、“大公無私”的所在。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魏東亭,就是最難治理、皇子最不願得罪之朝廷重臣的典型代表,更是康熙皇帝精心挑選,用以考察皇四子胤禛的政治犧牲品。

作為自幼跟在康熙皇帝身邊,參加過數次大戰、立下赫赫戰功的皇帝寵臣,魏東亭在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四子胤禛跟前都會得到絕對的尊敬,更為得到晚輩朝臣的倍加推崇。對於康熙朝初期邊疆不穩、內亂不止的時期,魏東亭為清朝的皇權穩固、疆土完整立下了不世功勳;但在康熙朝後期,他向國庫大量欠款、縱容家人揮霍的行為又是對清朝發展、吏治清明起到負面影響的典型代表。如果皇四子胤禛在追繳國庫欠款的過程中,對這種朝中影響巨大,更重要的是和康熙皇帝感情特殊的朝廷重臣依然不留情面,甚至不惜讓其付出生命代價也要完成差事,就足以說明胤禛的“冷麵無情”、“一心為國”是不摻水、不摻假的真實品行。那麼,康熙皇帝才會放心的將這虛晃的盛世交到他的手上。

03 胤禛“深通上意”以後,陰暗面登場,數次直逼,直到完成自身形象的塑造

按照胤禛在江南募捐的具體表現,他如果想要短時間內追回康熙皇帝的親王晉封標準——追回一千萬兩白銀,或許並不是難事,但胤禛最後追回的國庫欠款卻只有三成!

這是為何?因為他壓根就沒打算完成任務!他要做的只是完成康熙皇帝並未明言的預期目的而已。那就是將自己“冷麵無情”、“一心為國”的形象徹底穩固,讓自己正式走入康熙皇帝傳位的考察隊伍中!

追比國庫欠款的第一天,田文鏡就選擇了兩位老臣:一位是康熙三年第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的天子門生陳文盛;另一位就是準備頤養天年的朝廷重臣、康熙皇帝寵臣魏東亭。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這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從未進入過京城官場,只在基層地方政府做過官的田文鏡對於京內官場並不熟悉甚至毫不瞭解,就算是故意為之,他也斷不會選擇這兩位“朝臣級別”裡最難啃的老骨頭。

所以,對於兩位老臣的選擇就是皇四子胤禛對於田文鏡的專門安排!胤禛的目的在於儘快完成自身正面形象的維護,完成康熙皇帝對於自己的考察,然後迅速結束這場國庫欠款追比差事,停止對朝臣的大範圍得罪,以防止自己落下眾矢之的。

對於陳文盛的羞辱只是監生出身的田文鏡,對於所謂狀元出身的國之棟樑卻有著“假道學、真小人”作為的義憤反駁,乃屬於胤禛計劃之外的意外情況。

但是對於欠下35萬兩白銀的魏東亭,口舌刁毒的田文鏡竟然沒有為難,只是讓其儘快還款!這也足以說明他的背後就是胤禛的周密安排。

皇十子胤俄為了給胤禛難堪,在前門大街沿街叫賣家當,田文鏡前去阻攔後被胤俄鞭打,皇十三子胤祥救下田文鏡以後,胤禛和胤祥之間再次爆發了衝突。

胤祥攔住想要將田文鏡帶走的胤禛,說道:

“你說你這是何苦呢?人家都不願意乾的差事,你偏要去做,現在可好了吧。欠款追不回來,還弄得死的死,傷的傷!你以為我是沒事找事啊,我是可憐田文鏡,怪不得人家都說你是冷面冷心!”

可是等到胤禛離開後,田文鏡卻為胤禛辯解:

“十三爺,不是卑職說您!您真不應該這麼對待四爺!”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什麼意思?田文鏡就是在告訴胤祥,胤禛之所以這樣冷面冷心,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胤祥陷進這場得罪人的差事中,這是康熙皇帝對於胤禛一人的考察,不能因為胤祥的不知情捲入而打亂了康熙皇帝的計劃;另一方面就是胤禛將田文鏡逼死就是康熙皇帝想要看到的結果,就是胤禛能夠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唯一辦法,而成為皇位繼承人,成為後繼之君才是唯一能夠保住自己和胤祥的唯一辦法。

另外,康熙皇帝既然想要將昔日自幼跟隨在自己身邊、立下諸多功勳的功臣們作為考驗胤禛的政治犧牲品,那麼他為何又在這類功臣向自己哭述的時候,從大內拿出銀兩為他們還債呢?

這就是康熙皇帝對於自身皇權的維護,對於自身政治勢力的安撫。、

相對於皇位傳承,自身皇權的穩固才是康熙皇帝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魏東亭去世後,這幫老臣之所以聚集趕到暢春園,向康熙皇帝哭述,就是為了重新取得康熙皇帝對自己的認可,用自己一生的功勞來避免自己落到魏東亭的下場。

雍正王朝:並非“還不起債”那麼簡單!魏東亭到底是被誰逼死的?

對於康熙皇帝而言,一個行將就木的魏東亭自殺,考察胤禛的目的已經達到。而且,魏東亭的死對於康熙皇帝自身政治勢力的削弱並沒有多大影響,但這種逼死功臣、削弱自身政治勢力的行為決不能再次發生,魏東亭只能是一個“個例”。畢竟,擁有了這幫德高望重的朝臣,擁有了這幫絕對忠誠的功臣,康熙皇帝的皇權才會從根本上穩固。

對於皇四子胤禛而言,如果沒有明確康熙皇帝的真正意圖,他也是斷斷不敢將代表著康熙皇帝政治勢力的魏東亭逼死,這種極端維護自身形象的做法,如果沒有康熙皇帝的認可,無異於“殺雞取卵”!康熙皇帝為諸多“魏東亭們”償還欠款的行為就是給胤禛的警示,就是康熙皇帝和皇四子胤禛都達成目的以後的“和平”

而魏東亭,也只能成為康熙皇帝傳位、皇四子胤禛繼位過程中的政治犧牲品!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