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哪個二胎家庭不是“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雞飛又狗跳”?!


哪個二胎家庭不是“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雞飛又狗跳”?!


1

聚會上,一個朋友問我,“你家老大會打老二嗎?”

朋友家有兩個相差兩歲的男孩。

“弟弟還不到1歲,可哥哥總是很用勁地掐弟弟的臉,還會突然揚起手就一巴掌。晚上最煩,兩個人都非要和媽媽睡,邊哭邊打,鬧死了。”

朋友一臉無奈。

兄弟姐妹間不是應該親密無間嗎?

我們生二胎時憧憬的那幅手足情深的美好畫面,怎麼在現實中變成了一場戰爭?

2

如今,身邊的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可大家朋友圈裡曬二胎的畫風卻越來越骨感。

以前,老二出生時,父母們一定是深情款款,“兩個孩子第一次見面好有愛呀,你們一定要相愛一生啊!”

現在呢,一臉的淡定高冷,“終於見面了,記住,兩個人不要打架哦”

過來人都知道,你推我一下,我還你一掌,你哭,我鬧,這才是大多數二胎家庭的標配場景。


哪個二胎家庭不是“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雞飛又狗跳”?!


著名早期教育專家伯頓·L·懷特說:

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在3歲以下,那很可能在老二8個月的時候,老大開始逐漸對老二感到由衷的憎恨和嫌惡,有時會對老二做出富有攻擊性和自私的行為。

這是因為老二學會了爬,接著又開始會走,他終於衝出圍欄,正式闖入了哥哥姐姐的領地。

聽著是不是有點恐怖?還沒完哦。

隨著老二的長大,衝突還會升級。

從前乖巧的老大,變得“小心眼”了,嫉妒,不滿,出手堅決果斷。

老二呢,自知力不如人,就用大哭作為回擊。

到1歲左右時,很多老二已經給自己裝上了預警系統,只要感覺苗頭不對,還不等對方有所動作,就縮成一團,直接開哭。

其實,很少有孩子從一開始就會由衷地愛他的兄弟姐妹。

手足,首先是天生的競爭者。

在我們家,相差4歲的哥哥和妹妹感情很好,但他們之間的競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妹妹剛學會自己吃飯,大人誇她吃得真好,哥哥就會以最快速度把飯菜一掃而光,大聲問,“你們快看,我吃得好不好?”

妹妹剛學會壘積木,大人誇她真棒,哥哥就會緊縮眉頭,搭出一大堆結構複雜的房子,拉著所有人參觀,“還是我的作品更好,對不對?”

除了要在技能上一比高下,兩個孩子還會爭奪父母的注意力和愛。

有時,哥哥看到我抱著妹妹時,會突然過來摟著我的脖子說,“這是我的媽媽。”

妹妹也不甘示弱,“這是我的媽媽。”

哥哥提高嗓門,“哼,我比你先見到她!”

妹妹一時無語,就趕緊往我懷裡鑽,生怕媽媽被這個處處先她一步的哥哥搶走。

這種競爭,也許會貫穿孩子的一生,影響他們的性格,甚至是興趣愛好、職業上的選擇。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很多孩子為了突顯自己在家裡的存在感,常常會努力地與兄弟姐妹不同。

比如,姐姐是運動健將,妹妹就會加倍用功讀書。在孩子們年齡差別不大、性別相同的家庭裡,這個表現就更為明顯。

所以,看著眼前的倆寶時不時就來個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大可不必傷心加詫異。

這世上,從沒有從天而降的手足情。

3


哪個二胎家庭不是“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雞飛又狗跳”?!


爭搶,吵嘴,打架,寶寶間的這些小摩擦本身並不可怕,關鍵要看父母是否有能力去處理和疏導。

演員胡可有兩個活潑好動的兒子,面對兄弟兩個大大小小不斷的矛盾,她上演了堪稱教科書級的處理方法——觀察、等待、淡化

一次,胡可開車帶孩子出行,哥倆居然在車上就“開撕”了。

先是哥哥安吉把弟弟小魚兒的玩具奪了過來,佔為己有。小魚兒立馬大哭,嘴裡還喊著“打,打”。之後便是冷戰,兩人都氣鼓鼓的,誰也不再理誰。

胡可邊開車,邊從後視鏡裡時不時地瞅著倆娃的戰況,但她自始至終沒有拉架,一聲都沒吭。

慢慢地,兩個孩子都平靜了下來。突然,安吉哼起了歌,小魚兒的眉眼也一下子展開了,很快也跟著唱了起來。兩兄弟就這樣在歌聲中重歸於好。

事後,胡可也沒有再對孩子提起這件事。在她看來,“相愛相殺”就是二胎生活的寫照,

過分干預並不見得好,孩子們會自己摸索出一套應付摩擦的方法

不過,有時兩個人真的鬧出了格,胡可也會板起面孔,及時喊停。

一次,胡可精心準備了全家包餃子的活動。本想著能借此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享受其樂融融的氛圍,可沒想到,哥倆又打了起來,麵粉滿地撒,哭聲滿天飛。

看著滿屋狼藉,胡可終於忍不住了,突然提高了嗓門,非常嚴肅地告誡孩子,如果不能夠互相謙讓,大家就都吃不上午飯!

看見平時很少生氣的媽媽“爆發”了,兩個孩子乖乖地收拾起殘局,開始彼此幫助,共同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

喊停時,胡可沒有去苛責一方,偏袒另一方,而是講清利害,讓孩子們明白吵架打架的後果。

孩子們由此學會了謙讓、包容和等待,改變彼此相處的態度和方法,換取到對大家都有利的結果。

就像美國蒙特克萊爾大學家庭與子女研究所教授強納森·卡斯皮所說:

適當的手足爭吵,能幫助一個孩子培養好人緣,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面對或是避免人際關係中不愉悅的狀況。

4


哪個二胎家庭不是“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雞飛又狗跳”?!


手足情,不僅有“打”這堂必修課,還會有“磨”的必經過程。

尤其在老大接納老二這個最讓父母頭疼的問題上,時間更是有著神奇的魔力。

育兒暢銷書作者牛雯雯在老二快1歲時,試探性地問老大:

“你喜歡弟弟嗎?”,

姐姐回答,“喜歡!”

“那你是怎麼喜歡上弟弟的?”

“是慢慢、慢慢、慢慢地喜歡上的。”

畢竟,對於老大來說,老二就像是個不速之客,他原有的生活習慣、與家人的相處模式都被徹底打破。

只有在漫長的時間裡靜靜等待,或許某個契機下,兩個孩子的內心就會真正產生鏈接。

我的同事琳琳,曾長達十幾年對妹妹冷戰。

從妹妹一出生,琳琳就覺得自己的所有東西都被分享了,始終對妹妹冷若冰霜。而妹妹一路走來都是在討好姐姐。

一次,上高中的琳琳暑假裡晚歸,一進門,竟發現妹妹留著燈,坐在客廳裡焦急地等著她。

就在那一刻,看著妹妹像個家長似地詢問她,叮囑她,琳琳的心被猛然擊中了,堅冰開始悄悄地融化。

在時間的作用下,老大的內心是微妙的,對老二,也逐漸有了一種複雜而特殊的感情。

就像著名繪本《又有了一個弟弟》裡的小羊戴維。

戴維曾是全家的焦點,但弟弟的降生打破了他的幸福。

戴維唱歌時,弟弟在大哭;戴維畫畫時,弟弟在上面吐;後來戴維又有了11個弟弟,而且不管他做什麼,弟弟們都跟著他學,讓他煩不勝煩。

後來,弟弟們長大了,終於再也沒有一個人會跟著戴維了。戴維感到很輕鬆,但同時又感到無比孤獨。

有的父母為了避免矛盾,會把兩個孩子分開養。這個最方便的方法其實隱患最大。

親情的培養需要土壤。只有經常在一起,孩子們才能揣摩到對方的脾氣,逐漸學習到如何減少摩擦,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可分割,彼此依賴。

二孩家庭一定會有煩惱,會亂成一團,可只有經歷了亂成一團的痛苦之後,才會找到自己家庭獨特的相處模式,而這一模式將讓我們受用一生。

不論是父母與子女,還是兄弟姐妹之間,天生的關係只能叫血緣,生活中一點一滴、磕磕絆絆中培養出的才是親情。


哪個二胎家庭不是“少林對武當,哭聲對喊叫,雞飛又狗跳”?!


5

手足情的建立,父母的態度和方法至關重要,需要我們從心出發。

一、先建立父母與每個孩子的緊密聯繫。

如果親子關係不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大多也好不了。

一個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才會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善意。父母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滿滿的愛,他才不會為另一個孩子的存在而感到焦慮。

一個家庭的相處時間應該分為夫妻獨處、全家共處、某兩個成員之間的獨處。

父母應該創造與每一個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

拿我自己來說,平時,老大課後上興趣班,我就趁著那兩個小時帶著老二盡情玩;暑假裡,老二送託管班,我就帶老大看電影、逛書店。

在獨處中,兩個孩子擁有了獨屬於自己和父母的經歷和秘密,孩子會有很大的滿足感。

二、及時響應老大的需求。

老大優先,並不是一味偏袒老大,而是要對老大的需求不拖延、不忽視,不讓他產生“爸媽不再重視我”的想法。

在生活中,要通過細節來表達對老大的尊重。

比如給老大設置專門的書櫃、玩具櫃等,讓他擁有獨立的空間,而不是什麼東西都和弟弟妹妹攪和在一起。

老大生氣時,要對他的情緒表示理解,而不是急於講道理,更不要用老大的身份強迫他必須懂事。

三、正面強化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 對“姐姐表現比妹妹好”這類傷人的比較說不;

● 對親朋好友“你媽媽是不是更喜歡弟弟”這類無聊的提問說不。

● 多說一些“哥哥幫助弟弟了,你們的關係真好”;

● 多誇兩句“你們越來越喜歡對方了,真是一對好姐妹”。

讓孩子們在各種場合和情景下都感覺他們是和諧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建立起手足相愛的信念。

相處難,相愛更不易,這就是手足。

但因為這份親情足夠美好,我們必須努力,與孩子們一起。

tips:更多養育0-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