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接手清理亏空差事,何目的?

红雨说历史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接手清空亏空的差事,是有意增加其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连这种吃力不讨好,弄不好还得罪人的差事都愿意干,正好表明了四阿哥胤禛是不结党、不营私,只是一心为了朝廷。

邬思道出场前夕

《雍正王朝》一出场便是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前往江南筹款赈灾。这是胤禛应该事先研读过邬思道的文章,知道此人的才学。于是,吩咐在杭州做参将的年羹尧,代为寻找邬思道,要聘请其作为儿子的老师。 从年秋月替邬思道泡脚来看,邬思道出狱不久,风湿严重,腿脚不便,且贫困潦倒,连郎中都是年羹尧请的,迫切需要有个吃饭的地方。其二,估计当时年羹尧表明来意之时,邬思道对胤禛已做了评估,判断出是个靠谱的主,尽管当时胤禛只是请他做老师,不是幕僚。

邬思道其人

为何这么说?在对康熙就“八阿哥党”,利用道士张德明一事上的表态分析,他自言细心研读过康熙所著诗、文,判断康熙对怪力乱神是深恶痛绝的,否定了四阿哥胤禛的看法。可以看出,他虽不在朝堂之上,早已洞悉朝堂之事。有如诸葛亮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事,其在《雍正王朝》中扮演的角色,也有点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谋士,又有所区别,邬思道谋的,更多的是人事,非军事。


征服邬思道

开始在江南赈灾的胤禛,并未与邬思道会面,吩咐年羹尧将其送到北京府上,一路上好生伺候,待其由江南返回京城,两人才有了初次见面。


胤禛深知对于汉人来说,尊师重教是很重要的,为了自己的儿子,在众多下人面前,对邬思道行拜师礼,做足了行为艺术,要知道胤禛已经封爵贝勒,地位崇高,屈尊汉族平头老百姓是不容易的。这还不够,面对为何要聘请“山野村夫、刑余之人”,作为老师的疑惑,胤禛将邬思道十年前写的文章,脱口而出,彻底打动了邬思道。有如刘备三顾茅庐,让诸葛亮看见了“诚”字。

邬思道献计

有了以上的铺垫,迅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加上前有在胤禛与十三阿哥,接下了江南赈灾的苦差事,在康熙心中加分不少,但治标不治本,“本”是各位大臣的户部欠款。


于是,邬思道急迫地将心中,对于所欠户部亏空的人员分类汇总,和盘托出,力主胤禛一定要接下这差事。尽管其中存在追缴亏空,得罪王公大臣的风险。也正因为有此风险,诸位皇子才不愿意接手这差事,其他皇子不愿意,你胤禛愿意接手,是雪中送炭,为康熙解决了大难题,也是在康熙心中,是很大的加分项。

后记:

被打动的邬思道,迫不及待地为胤禛出谋划策,有点违背了,聘请其出任世子西席的初衷。但生性多疑,也有主见的胤禛,对于邬思道建议其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仍心存顾虑,不置可否。再者,对于初来乍到的邬思道,谋划的水平还是未知之数。只是轻描淡写地假借天色已晚,容后再议为由,结束了这场秉烛夜谈。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导读:江南募捐途中,皇四子胤禛还在年羹尧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私事,那就是为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找来了一个“智囊”——邬思道。而后,被先行送回京城四爷府中的邬思道终于等来了皇四子胤禛,等到了自己命运最终的归属。

胤禛返回府中当天,在众人面前上演了一出“拜师戏”后,算是成功为邬思道找到了一个隐藏的身份。“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邬思道,在胤禛隐晦明确其“智囊”身份以后,邬思道开始了对胤禛的首次指点。

针对国库欠款的追比差事,邬思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指导意见,于当时的政局而言,邬思道的建议合情合理、正中康熙皇帝内心,但皇四子胤禛却给予了“早点休息”的含糊态度。

但在第二天,胤禛一出“孤臣形象”的正面演绎,几乎完全按照了邬思道的戏码进行,让康熙皇帝龙心大悦。

邬思道和皇四子胤禛在追比国库欠款的过程中,到底意欲何为?

两人这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你来我往,到底目的何在呢?


按照皇四子胤禛在崇阳门码头对前来“陷害”自己的众位皇子和朝臣的说法,胤禛对于康熙皇帝想要委任自己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已经明确;而且,从皇四子胤禛执拗于朝臣和皇子面前树立自己“冷面王”形象的做法来看,他也已经决定要接下这个肯定会得罪人的差事。

而在邬思道和胤禛之间第一次深入长谈的时候,皇四子胤禛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了。

就当时的朝局形势和官场风气而言,邬思道对于当前国库欠款的原因和借款对象分析非常精确。作为一个体制外的“刑余之人”,邬思道是如何得知这些信息的,我们不做讨论;久在朝堂、探明了户部账底的皇四子胤禛肯定对此非常清楚,但在邬思道给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后,皇四子胤禛为何予以了“早点休息”的含糊态度呢?

邬思道又为何明知道追比国库差事会严重得罪一大批朝臣、皇亲乃至皇子,又为何坚持建议皇四子胤禛接下这个差事呢?

首先,在明确了自己“智囊”身份以后,邬思道必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证明给胤禛看,证明胤禛没有找错人,证明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当前朝局的正确判断、理性分析。

毕竟,对于邬思道而言,能够成为当朝皇子夺嫡过程中的“军师”,成为辅佐未来帝王的“智囊”,乃系一个非常荣幸,能够最大可能施展自己才华和抱负的平台。

另外,让皇四子胤禛接下这个极容易得罪人,还非常不容易完成的差事,更是对皇四子胤禛能不能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会不会成为后继之君的试探。

对于邬思道而言,辅佐一个有可能成为皇帝的皇子,才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康熙朝晚期,康熙皇帝“以仁治国”而又“施仁太过”,导致官员贪腐成风、官风不正,以至于国库亏空、弊政百出。康熙皇帝对于当时的状态非常清除,只不过年岁已高、为“仁名”所累,再加上诸位皇子越演越烈的夺嫡之争,让康熙皇帝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在对弊政改革、对吏治整顿,也只能寄希望于后继之君。

邬思道对此非常清楚,他知道以康熙皇帝的英明睿智,肯定会选择一个敢于得罪朝臣、敢于向任何人亮剑的“冷血”帝王,也只有这样的帝王才能将康熙朝遗留下来的弊政清除、吏治整顿。而追比国库欠款,就是康熙皇帝用以考察后继之君这方面品行的重要手段。

如果胤禛听从了自己的建议,接下了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并本着“孤臣”、“一心为公、绝无偏私”的指导精神不惜“得罪”所有人也要完成差事的话,邬思道基本就能明确胤禛在康熙皇帝心中的较高地位和影响,也就能确定皇四子胤禛是值得自己辅佐的皇子。

而皇四子胤禛对邬思道建议的含糊态度,也有着自己证明和对邬思道试探的原因在内。

邬思道和皇四子胤禛之前并没有接触,这样一位“世外高人”能被自己找到,能成为自己的“智囊”,也很可能会成为其他皇子的“智囊”甚至“卧底”。皇四子胤禛在明确邬思道的详细底细之前,肯定不会像邬思道这个“外人”表明自己对皇位的渴望,表明自己的夺嫡之心。

这是皇四子胤禛在夺嫡过程中一贯的谨慎做法,也是他成功避开其余皇子势力攻击和设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皇四子胤禛再是尊重邬思道,再是刻意抬高邬思道的地位,也不能改变两人之间的主仆关系。从根本上讲,邬思道只是皇四子胤禛府中的一个食客门人,只是胤禛的奴才而已,所以,胤禛必须树立自己对邬思道的绝对领导和主子形象。对于邬思道的初次建议,胤禛如果立马将就接受了建议,有失身份的同时,还会让邬思道徒生优越感和自我感觉良好。

更重要的是,皇四子胤禛也看透了邬思道建议自己接下追比国库欠款差事背后的试探目的。

对于邬思道这样“脾气古怪”的“隐士高人”,单靠着高贵的身份、丰厚的报酬是绝对不可能收拢其忠诚辅佐之心的!胤禛还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具体品行和能力,才能让邬思道看到辅佐自己的意义所在。

当时就认可和接受了邬思道的建议,这就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所在,就会将自己的能力和见解全部掩盖。在江南募捐过程中,已经搭建了“孤臣”形象的胤禛,必须在康熙皇帝面前完成滴水不漏的表述,才能将自己的夺嫡之心掩盖,完成在康熙皇帝心中正面形象的搭建。

在加上于追比国库欠款过程中刻意表现出来的“冷面无情”、“一心为公”的形象,才能让邬思道真正看见辅佐自己的意义所在。

所以,邬思道在追比国库欠款差事上的建议,乃系对胤禛的自我能力证明,也是对其是不是能成为自己辅佐对象的试探;而胤禛对邬思道建议的含糊态度,同样是对邬思道的试探和自我证明。如此重复,才真正完成了两人之间的信任和夺嫡过程中的默契配合,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接手清理亏空差事,何目的?(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雍正是通过邬思道的文章,才知道邬思道比较有才。起初,只想让他给自己儿子们做老师,并没有让他参与朝政。后来,雍正看他对国库欠款分析的非常透彻,才彻底知道邬思道的能力。邬思道为何会替四爷效力?

对于邬思道而言,自己是一个牢狱之人,且身有残疾。四爷清楚的记得邬思道的文章,说明四爷比较关注邬思道,又佩服邬思道的文章写的好。

对于一个人文人来看,能有一个人懂得自己文章。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更像是遇到知音了。邬思道与四爷就是这样的人。当时,四爷说出邬思道的文章,邬思道感动的差点哭了。再加之,能让自己的才华有所展示,也是邬思道非常向往的。因此,邬思道便开始替四爷效力。

四爷与邬思道当晚见面时,两个人聊的非常投机,邬思道正是为四爷效力。邬思道便分析了,欠国库银子的三种人,给四爷分析的头头是道。让四爷有点佩服邬先生的能力,四爷还问邬先生,要不要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邬先生的回答是,一定要接手此事。

邬思道为何建议四爷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有何种目的?

长城君为您一一道来。

其一,替康熙分担压力,从而让康熙重视四爷。康熙接到江南赈灾的捷报,知道四爷与十三爷,把江南赈灾的事情办的非常好。十三爷与四爷还没有从江南回京,康熙就在朝堂上宣布,如果谁可以把国库欠款的2000万银子追回,可以加封为亲王。

当时,朝堂上没有一个人愿意接手,众大臣都知道,这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八爷党的大臣们,想让八爷接手此事。如八爷接手此差事,八爷党的大臣们可以拖延欠款。八爷被称为八贤王,肯定不会接手这个得罪人的差事。一旦自己接手此差事,就会树立很多对立大臣。

因此,八爷想让四爷接手国库欠款的差事,太子胤礽也想让四爷接手。因为太子胤扔也欠国库的银子,只有四爷接手此差事,自己才能拖延还款。八爷与太子胤礽都向康熙举荐四爷,最后,康熙想让四爷自己决定。

四爷回来之后,与邬思道一商量,便去拜见康熙,对康熙说自己愿意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且对康熙说,自己愿意做一个孤臣。康熙非常高兴,连忙让四爷坐下说。这就是邬思道为何让四爷接手此差事的目的。

康熙对四爷另眼相看,感觉四爷心里只有大清朝,知道替自己分担压力。一下子,四爷在康熙心里的分量就增加了。更为以后登基打下基础。

其二,让四爷树立一批对立的大臣,间接告诉康熙,四爷没有夺嫡之心,心里只有大清朝。四爷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必定会树立一批对立的大臣。这样很轻松,就让四爷与其他势力区分开。一旦与其他势力分开,康熙会认为四爷确实,是为大清朝做事,没有其他目的。

这就是让四爷在康熙心里增加分量,更加告诉康熙,自己没有夺嫡之心。更没有抱团的现象,自己势单力薄,没有能力与太子争夺地位。邬思道很清楚,康熙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正是让四爷往康熙的心坎里面钻,只有这样,以后才有机会得到传位。

就像打太极,以静制动。虽然没有夺嫡的动向,但是,幕后已经开始为自己铺路了。这是八爷党想不到的,更是太子胤礽想不到的。甚至康熙有可能也不知道。邬思道让四爷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其实,就是为四爷以后登基布局。

长城君曰:邬思道找到四爷为知音之后,便开始为四爷以后登基布局。可见,邬思道已经想好辅佐四爷,其目的是想把四爷辅佐到登基为止。因此,邬思道建议四爷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四爷是聪明人,经过一想,便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于是,亲自向康熙说,自己愿意接手清理亏空的差事。因接手此差事,还差点得罪了十三爷。康熙知道,如让十三爷参与此事,肯定会给四爷拖后腿,很难完成此差事。因为十三爷心底比较善良,如果有人求他,他肯定会让这些人拖延还款的。康熙这点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太史简


导读: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无论是太子还是老八一党都不愿意接手。不愿意接手的原因就是不但怕得罪人,更怕即使得罪了人也追不回欠款。而胤禛本来就以冷面王的面目出现,本来就没有多少大臣依附他。所以他也不怕得罪人,况且这个事关系国家安危。邬思道劝说他在大家都往后躲的时候勇敢往上冲,以孤臣的姿态赢得康熙的圣心。从而在九龙夺嫡中赢得先机,其实这就是销售手段中的差异化营销。胤禛通过赈灾筹款、清理国库亏空、举荐老十四做大将军王等,以国家利益为重最终赢得了康熙的青睐。

历史背景

这话还得从康熙四十六年说起,当时国库空虚不足50万两。而正赶上天降大雨,黄河泛滥成灾。当时八阿哥胤禩管理户部,国库的银子都被借光了。当然也许这也是八阿哥拉拢朝臣的手段之一吧。总之朝廷没钱,可水灾也要赈济怎么办?

毕竟追缴国库银两是个大事,没有那么快。而赈灾又是当务之急,所以康熙只能派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江南筹款赈灾。这哥俩在江南不怕得罪人,生生从盐商手里弄出了二百万两银子(不少是盐商给老九的孝敬)。

事情办得不错,回来胤禛也升任了郡王。但是这个追比国库银子的差事还没人办理呢?康熙许下亲王爵位,声称谁要能追回千万辆立刻加封亲王。结果没有用,各位阿哥都躲了,甚至老八都上书辞去户部差事反而举荐老四担任这个差事;而太子因为也欠了款,所以也有意让老四管理这个差事好给自己通融一二。


邬先生的建议

这是邬先生第一次和四王爷见面,两个人以邬先生当年的文章为切入点谈的很投机。邬思道初次献计就谈到了这个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并详细的对借款的对象做了准确的分类:1、贫寒官员不得不借。2、功臣宿将讲排场,大笔借钱。其中还包括王孙贵胄。3、贪财的官员。并且邬思道明确指出诸位阿哥不接这个差事的原因:得罪人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怕得罪人也追不回银子来会在皇上那里减分的。

邬思道指出四王爷逆流而上,一定要接这个差事。接了这个差事,想法做好才会在康熙心目中添加上能臣和为国为民的标签。而四王爷当时没有表态,估计也是打算见机行事。

如果王爷也不愿意接这差事,那皇上不是连一个分忧的儿子也没有了吗?

第二天胤禛面圣,说了在地方上因土地减少而造成的弊端。这也是印象分,至少胤禛能从地方上看出政务上的弊病。果然康熙都说他用心了。康熙想到许下亲王爵位都没有皇子来出面办差很窝火。

朕这么多儿子,难道就没有一个承担追款的差事

胤禛想起了邬先生的话,立刻结下了追比欠款的差事。态度也很坚决,当然估计也有在父皇面前作秀的成分。先不说能不能做好,就这个态度康熙就很开心了。四阿哥与其他皇子包括太子在内形成了贤明的对比。

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江山有利,大不了儿臣做个孤臣就是了

小结:

这是邬思道加入四王爷幕僚以来献上的第一计,这也非常符合四王爷冷面王的性子。同时兼顾了胤禛为国为民的心思,进而在康熙面前蹭蹭的刷好感。一举三得。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邬思道建议老四去接手追缴国库的差事,背景是两人初次见面之时。他为何这样说呢,目的当然是试探老四是否有夺嫡之心,还有近乎开门见山的表达出不想要当一个平凡的王府教书先生,而是欲做明朝时“奉白帽著王”于成祖朱棣的姚广孝式人物,来辅佐老四成就大业。

接下来宋安之来说道一番。

先声明一下,本文只是就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来分析回答,并非是以电视剧为正史的回答。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其中隐藏的职场道理还有历史隐喻,还望杠精切勿上纲上线。

康熙四十六年夏天,四阿哥胤禛刚刚完成下江南赈灾的艰巨差事。这次赈灾顺利不只是使自己由贝勒升为郡王,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朝廷大臣还有父亲康熙的赞赏,之前一直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四阿哥胤禛开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得到父亲康熙的另眼看待。

在四阿哥胤禛还没有回到北京王府之时,王府已经迎来了一位贵客邬思道邬先生。说起来邬思道还是四阿哥当年慧眼识珠所挖掘出来的人才,这位来自江南温柔水乡的才子并没有为温柔乡所侵袭,而是胸中有江山万里。为此当年面对科举的不公之事,敢于挺身而出写出一篇犀利文章来讽刺时局,因此被投入死牢。四阿哥当时读到这篇文章从而欣赏邬思道,因此派年羹尧救出了邬思道,到了自己下江南赈灾时提前派人将邬思道送回王府之中。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雍正王朝电视剧虽然只是一部电视剧,但隐喻之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说邬思道为什么被下狱呢,不正是一起活生生的文字狱事件吗,反映出了康雍乾盛世中的特色之文字狱。

四阿哥对于邬思道的安排是,好生供养,要求做王府世子的教书先生。所以四阿哥回到府上以后,见到邬思道是以礼相待,先是用了仅次于跪拜之礼的拱手相拜鞠躬到底,然后又说按汉人老辈规矩让邬思道一定要做世子的教书先生。

虽然世子的教书先生很重要,毕竟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嘛。但四阿哥如此礼贤下士,邬思道肯定也是能想到四阿哥的目的远不至此。


果然晚上两人开始彻夜长谈,四阿哥先是读出了邬思道当年那篇犀利文章,邬思道感叹到都十年了没想到四阿哥还记得。(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两人像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一般,相见恨晚。四阿哥这时问起邬思道追缴国库的差事,想必邬思道也清楚了四阿哥不只是让他当教书先生还要当幕僚,因此邬思道侃侃而谈。

邬思道对于追缴国库的范围分为大致三类,第一种是不得已而借之,这种人是没钱所以没办法了才借。第二种是不安分而借之,这种人以追随康熙的老臣为主,好面子讲排场,所以也借钱。第三种是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看见别人借,自己也跟着借没想着还,就想着趁机占便宜了。还有就是宗室王公了,里面四阿哥的兄弟也有不少。

这时候四阿哥试探着问到照这个意思是不应该接吗,邬思道说到不是,是一定要接。

接下来邬思道又分析到为什么其他阿哥不接这个差事呢,是因为怕得罪人,更怕得罪了人还还要回来。如果四阿哥不接的话,这岂不是说皇上连一个替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邬思道这番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这些阿哥们都害怕得罪人,却不考虑父亲康熙的感受,也不害怕得罪最高统治者康熙。眼下四阿哥如果甘于平凡,那么跟着这些阿哥随大流就行。如果四阿哥不甘于平凡,此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不要害怕得罪官员,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不得罪真正做主的康熙,获得大领导康熙的赏识才是最重要的。

邬思道这番话其实也在试探四阿哥到底想不想干一番大事业,同时不着痕迹的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意思是如果王爷想要成就大业,我邬思道可以辅佐到底。

四阿哥的表现也耐人寻味,脸上表情变了又变,然后假装睡意来袭打了个哈欠,说夜深了安歇吧先生,并没有正面回应邬思道,使邬思道有些懵。

四阿哥为什么会这般回应呢,宋安之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感觉邬思道有试探之意,所以不着痕迹的拒绝了这番试探。二是从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四阿哥的御下之术很高明,从来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是不动如山不在邬思道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不按套路出牌,使邬思道颇有一些手足无措之感,让这个心高气傲的才子明白,你有建议的权力,但主动权在我手里,切勿反客为主,真是高明。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隐藏的职场道理,现在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55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首先,邬思道是向着四阿哥胤禛的。

其次,当时最大的问题便是因为灾荒,因为连年征战以及库银被随意借出导致国库严重亏空,朝廷面临极大的风险。纵观所有快速充盈国库的办法,最不伤国力且最有效的便是催收国库欠款。

再次,借国库银子的大多是朝堂中有权有势的官员,这帮子人正因为借款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与派别,对朝廷的稳定形成威胁。康熙皇帝急需整治并清理,可面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大臣,甚至还有部分皇子,皇帝很是为难,很难令行禁止。能完成这项催收工作的人就十分局限。

第四,四阿哥胤禛符合催收欠款的所有条件。胤禛没有借款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能完成这项任务,便可以得到康熙最大的欣赏和信任,其三,当时太子和八阿哥等皇子对朝堂的控制力极强,胤禛可以借助催收工作增大自己在朝堂中的控制力和地位,其四,催收工作,虽然很得罪人,也容易滋生事端,但这件事最大的后盾是康熙皇帝,所以,只要能打开突破口,把关键的皇子和大臣催收完毕,这项工作就能够获取圆满,有可操作空间。

第五,依照胤禛的品性,通过催收借款这项工作,还可以拉拢一部分正直的人心,将来为己所用。

综上所述,事实证明,邬思道建议胤禛是接受催收工作是正确的,也很有前瞻性。


鹭岛行舟


对于这件事情,邬思道看的是非常透彻:

第一,康熙为什么要清理户部亏空,是因为国家缺钱,甚至是严重缺钱,缺到已经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国库的危机就是国家的危机,是现在最当务之急的工作,必然会引起康熙的高度重视,因为这关乎到的是江山社稷;

第二,康熙为什么要派一名皇子去追比欠款,是因为康熙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儿子们,太子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康熙感到失望,而八阿哥挪借国库的银两拉拢人心导致了灾患横行却无款可拨,这些都让康熙非常的失望,康熙希望看到的是能办事的阿哥,希望看到的是能把朝廷放在第一位,敢于得罪人的阿哥,希望看到的是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能为自己分忧的阿哥,所以,这是一个争取康熙欣赏和喜爱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第三,接受清理户部亏空的差事,意味着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掌管、控制户部,作为国家财政的管理部门,掌握了这个部门,就掌握了整个王朝的经济命脉,对于国家重大事件包括战争、赈灾、建设等,都会有重要的话语权,从这一点来说,也要争取这个差事。

综上所述,邬思道建议四阿哥对于这个差事,是必须要接。


雍亲王府


邬思道刚来就出这个主意。在我看来,有以下原因。

第一,大清的国库危机的确特别严重。国库没钱,不能打仗,不能救灾民。长此以往必定亡国。邬先生作为有志青年爱国人士。必须站出来,否则他也是亡国奴了。

第二,就是以四王爷的忠君爱国的心思。他一定回去管的,问计也是对邬先生的本领的试探。如果邬先生不能妥善解决国库危机。那这个谋士也就别当了。邬先生看透这个真相,自然不会阻拦。

第三,就是邬先生强调管理国库虽然会得罪不少人,但是能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封建王朝君王最大,君王立贤也是帝王自己认为贤明的当太子。只要康熙喜欢,那就要去做。得罪那些乌合之众没有关系。

第四,国库危机证明了大臣的风气不好。一个个为一己私利不管国家存亡。一个个结党营私还贪污腐败。四爷去管就是要正风气。为以后亲政打下基础。当然,排除异己也是意外之喜了。

综上所述,邬先生分析的很到位。虽然国库查理因为各方阻挠而失败,但是康熙对老四的信任开始递增。直到雍正登基。


乱神虎


主要是要撇清党争,让他跟胤礽脱离开来。当时的胤礽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了。胤禛其实一直是太子党的二把手,太子胤礽的心腹,所以虽然看似九子夺嫡实际上朝中大臣却是分成两派,一派是太子党派,一派是八爷党派。这两派实际上都是康熙深恶痛绝的。因为康熙这个人由于小时候受过政治创伤,一直被鳌拜掌控朝政,所以对政治很是敏感,这种感觉就有点在一只老虎旁边再放一只老虎,这是康熙看到胤礽与八爷时候的感觉。所以,邬思道让他主动出来当得罪天下的孤臣实际上是把胤禛拉离权力漩涡,放在一个康熙觉得安全的位置。这样胤禛才能有机会得到康熙的放权并重新确立地位。

其次,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用康熙的话来说就是,不管是好事坏事,总得有人去担当。一个人要想当皇帝就不能挑菜吃,邬思道给胤禛出的这一步棋其实非常险。好在胤禛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处理起来也算是得当,没有捅出啥大漏子。说到底这就是胤禛跟李卫说的话,真金不怕火炼。邬思道让胤禛自己去找个炉子练自己,练不过早早淘汰练过了便是金。


优己


八阿哥不愿接这个差事,一心推荐四阿哥。太子胤礽也是如此,其余的阿哥大臣也都是这个意思。这种情况下康熙最后表态,说是等雍正回来了,看看他自己愿不愿接,而实际上康熙又让人准备追缴欠款人的名单,等追缴大臣一到立刻还款。

一、康熙的无奈

生活中有的时候说的话是客套话,而有的话则是自己真正的意思。康熙最后表态中看看雍正自己愿不愿意接便是场面上的客套话,而实际的意思则是默许了这个差事让雍正去干,所以他才会让户部准备好一切,只等雍正的到来。

康熙已经老了,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办法做了。追缴欠款为什么他不自己动手?一方面来说是康熙顾及自己的名声,另一方面他也的确不适合亲手做这差事。欠国库钱的人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儿子和追随多年的老臣,康熙怎么可能拉得下脸面去做这些事情?

以魏东亭为例,他是跟随康熙多年的贴身侍卫,伺候康熙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的欠款完全是因为康熙南巡而落下,康熙无论如何也不会亲自开口让魏东亭还钱。

所以康熙只能找一个皇子出面来办这差事,他自己暗中调停。这样既能够解决问题,也不会伤及大家的情面。问题在于没有皇子愿意为君父分忧,康熙无奈之中只能接着再用雍正了。

二、邬思道的分析

邬思道刚刚来到雍正的府上,雍正表面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实际上雍正心里也没有数,不知道邬思道到底能力如何。所以雍正借着这个事情,询问一下邬思道的看法。

不得不说,邬思道真的是洞悉世事,他首先分析了追缴欠款官员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人属于不得不借,因为官员俸禄太低;

第二类人是不安分而借的,主要为了讲排场,但是他们大多是康熙的心腹重臣;

第三类人则是贪得无厌而借,不惜一切的为自己谋利。

除此之外,还有宗室王公,以及诸位皇子。

雍正以为邬思道是不想让他接着差事,可是恰恰相反,邬思道是极力建议雍正接下了的。

封建王朝都是以忠孝治国,现在诸位皇子不接着差事,是非常伤康熙的心的。如果雍正不接着差事,那岂不是一个愿意为康熙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康熙面对百官,说是让皇子来办这个事情,现在一个人都不愿意干。那个时候康熙如何面对文武百官?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呀,也是要维护自己威望的人的。

雍正此时接下了差事,可以说是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更是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只是可惜,邬思道这个时候并没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所以雍正并没有完全听进去邬思道的意见。这也是为什么邬思道明明已经分析清楚追缴欠款的关键,而雍正最后还是把这个事情办黄了的缘故。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