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本週,我們將陪大家閱讀的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戈爾丁的《蠅王》。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2014,上海譯文出版社


戈爾丁的作品常常是由別人的作品派生而來的,《蠅王》也是如此。


書中的幾個主要人物便是脫胎於《珊瑚島》,但他又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對於人性的思考,使得作品富有獨特的個人色彩。


今天我們將一起跟著戈爾丁去經歷荒島生活,看看《蠅王》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和人生感悟。


在開始《蠅王》的閱讀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你是怎麼看待人性之惡?
  • 人能否擺脫自身的獸性?
  • 身處荒島,你會怎麼生存下去?
  • 當活下來都成問題時,你會顧及道德嗎?


這些關於人性,關於人生的命題,相信在完成本週的閱讀後,你也許會有新的思考與認識。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威廉·戈爾丁,英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是1983年諾貝爾文學的獲得者。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戈爾丁在成名後也大量產出作品,如《繼承人》、《品契·馬丁》、《自由墜落》、《教堂尖塔》、《金子塔》、《看得見的黑暗》、《蠍神》等。


其中《過界儀式》獲得當年英國最具聲望的布克獎。


除了大量寫小說外,戈爾丁也嘗試寫過劇本和評論等。


他在1955年成為皇家文學會成員,1961年辭去教職專事寫作,同年還獲得了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1970年獲得布萊頓市薩西克斯大學文學博士,1983年獲得諾貝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因為他的小說用明晰的現實主義的敘述藝術和多樣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神話,闡明瞭當今世界人類的狀況。”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還富含寓意,也廣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學、神話、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徵主義。


因此,他被西方評論家稱為“寓言編撰家”,其作品也被稱為是“神話”或“寓言”。


英國文學批判家伊文斯就稱《蠅王》是關於惡的本性和文明的脆弱,這樣一部哲學寓言式的小說。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就《蠅王》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描寫等,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性。


縱觀戈爾丁的作品,《蠅王》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


然而這樣的一部作品,它的出版之路頗為坎坷,曾被二十一家出版社拒絕,直到一九五四年才得以出版,而這離作品完稿已過了二十年之久。


令人可喜的是,《蠅王》一出版,便廣受好評。


英國小說家、批評家福斯特甚至把這部作品評為當年最佳小說。


英國評判家勃列卻特當時就稱戈爾丁是“我們近代作家中最有想象力、最有創造力者之一”。


尤其在六十年代,《蠅王》一躍成為大學校園裡的暢銷書,廣受英美學生的喜歡。


現在,《蠅王》已經被列為“英國當代文學的典範”,成為英美大學文學課中的必讀書之一。


聽到這,你一定很好奇《蠅王》到底是一部什麼內容的小說,它又為什麼在西方引起如此的重視呢?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蠅王》的故事情節不復雜,它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在一場未來的核戰爭中,一架飛機帶著一群男生從英國本土飛向南方疏散。


飛機在中途被擊落,孩子們乘坐的飛機艙落到了一座珊瑚島上。


起初,這群孩子齊心協力一起在島上生活,後來由於害怕所謂的“野獸”,就分裂成兩派,一派為獸性,一派為人性。


蠅王一詞,出自希伯來語,即是蒼蠅之王。


在《聖經》中,蒼蠅被當做萬惡之首,在英語中,蒼蠅是糞便和汙物之王,因此也是醜惡的同義詞。


小說取此名,似乎預示著獸性戰勝了人性,這群孩子害怕莫須有的野獸,其實真正的野獸是隱藏在人性中的獸性。


歸根到底,孤島上並沒有什麼怪物,是人本身把樂園變成了一座冰冷無情的屠宰場。


《蠅王》很好地體現了戈爾丁寓言式小說的風格,小說中的人物、情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性。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的發展是從拉爾夫和傑克這一基本矛盾出發的。金髮的拉爾夫出身中產家庭,心地善良,有自己的主見,代表著一定程度的文明和理智。


與之相反,紅髮的傑克,個子瘦高,是教堂唱詩班的領唱,象徵著野蠻和專制。


兩人的矛盾在於,頭頭拉爾夫最關心的是怎樣才能得救,所以他堅持要生一堆火,來作為求救信號。


此外,他還要求大家建房子躲避風雨,要大家講衛生,到固定的地方解手。


這些想法和要求都代表著文明和傳統的力量。


傑克卻不以為然,他對於打野豬一事入了迷,其他事情一律不管不顧。


隨著矛盾的深化,傑克漸漸得勢,拉爾夫的追隨者寥寥無幾,連自己都差點被傑克的人殺死。


在矛盾衝突的過程,對野獸的恐懼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從全書來看,海中來的野獸,空中來的野獸其實都是一種渲染,作者無非是想借此對比突出真正的野獸是來自於人本身。


除去心中野獸,即是淨土。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的結尾,拉爾夫感嘆萬分,他為“童心的泯滅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為忠實而有頭腦的朋友豬崽子墜落慘死而悲泣”。


事實上,拉爾夫和豬崽子也曾在雷雨時,參與殺害西蒙的狂舞,所以作者認為他們的童心也不在了。


不同於豬崽子的是,拉爾夫在故事的最後,終於認識到人性的黑暗,而豬崽子始終否認這一點。


所謂的人性黑暗,指的是嗜血和恐懼。


嗜血最先是從傑克開始,然後逐漸發展為他那幫獵手的共同特性。


恐懼是從害怕野獸開始發展,最終成為支配孩子行動的異己力量。


在這種力量的作用下,傑克一幫人把臉塗得五花八門。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些假面具的背後,他們擺脫了羞恥感和自我意識,並激發了體內的獸性。


這標誌著獵手們已經可悲地退化為野蠻人。拉爾夫強烈地反對塗臉,實際上是在堅守著文明的最後一道防線。


戈爾丁想通過這場文明與野蠻的決鬥,來揭示作品的道德主題——人性之“惡”。


他認為,社會的缺陷是因為人的缺陷,而作為一名作家,他的使命是醫治“人對自我本性的驚人無知”。


他的作品要使人正視“人自身的殘暴和貪慾的可悲事實”。


戈爾丁將這些理念深深地融入在書中的各種人物身上,採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對人物進行全角度全方位的細節刻畫,讓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小說前半部分,以溫暖的色調為主,後半部分急劇下降為冷色調。


除了色調的轉變外,小說的結構也是一種簡潔明快的風格,開篇就讓人直接進入故事的場景,結尾的戛然而止又給人無窮的回味和反省的餘地。


被拒絕出版21次的暢銷小說,看完久久不能平靜


如果你問《蠅王》到底寫了什麼?


那是在荒島上,當生存成為困難時,一場文明與野蠻的對決不可避免,你會選擇堅守文明,還是把臉塗上顏料,拋棄羞恥感和自我意識,讓心中的獸性把控你的頭腦。


世間本無鬼,鬼自在人心中。


在明天的閱讀中,我們將一起走進這個考驗人性的故事,去到荒蕪人煙、世外桃源般的珊瑚島上,看看困境下人性是如何被泯滅的。


看看拉爾夫、傑克、豬崽子這些鮮活的人物,去感受野蠻與文明的角逐,聆聽一曲人性的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