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繼續教育」淺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知識構架

摘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是依據教師自身的職業特殊性來選擇的。職業道德教育、綜合和學科知識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班級管理知識、溝通交往知識以及科學研究知識,無疑是現代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要獲得這些知識,除了師範院校學習之外,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終身去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發展自己。

關鍵詞:教師 繼續教育 內容

在中小學教師中開展繼續教育,其目的是為了更新教師知識,使教師適應未來教育的挑戰。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以來,各級教育機構選取了大量的適合本土情況的繼續教育內容,但就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看,我認為,教師繼續教育應選取以下內容作為今後或將來一個時期內的教師繼續教育內容。(見下圖)


「繼續教育」淺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知識構架

教師繼續教育知識構架


一、職業道德教育

  這是教師從業必修科目。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行為的規範,它明確地規定了教師從業的水準,具有指導和導向作用,它界定了教師的從教原則、從教理念和從教的基本功。具體說來它包括:

(1)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一片愛心奉獻給學生,既對學生的現在負責,也要對學生的將來負責,以此促使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2)認識教師職業的崇高。獻身教育是教師基本的生命方式,把自己的職業當作自己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在自豪與快樂中學,在激情與奮發中教。

(3)要有高深的文化素養。教師好比一尊佛像,有靈光,才能受人敬仰。教師淵博的知識是學生為之奮鬥的楷模,同時謙遜的為人態度,常能贏得學生。

(4)要有服務意識。時刻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要有寬廣的胸懷,接納不同聲音的學生,且不可成為分數的囚徒,"一心裝著好學生,兩眼盯著升學率"的思想要不得,要為不同差異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服務。這些教師必備的職業素質,決非一日形成,它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修養,是教師不斷提升的大事。

二、單一學科與綜合學科知識

單一學科知識,就是我們所說的分科課程。他強調學科的獨立,強調學科邏輯體系。單科課程知識呈螺旋上升,專業性和學術性強,有助於學生便捷獲取學科系統知識。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從事單科教學,譬如:教語文的便稱語文老師、教數學的便稱數學老師等。對於單科知識的學習,教師應當注重知識的延伸、拓展,既有深度,也要有高度。要有"大語文""大數學""大外語"觀,不可拘泥在書本之中,以至於成為井底之蛙,畫地為牢。

「繼續教育」淺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知識構架

畫地為牢

綜合課程,是新課程體系的創新之作,是雙學科或多學科的整合。它強調了學科之間的聯繫,有利於人們對問題的綜合認識,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有幫助。作為綜合課程的教師,其要求比單科教師的綜合素質更高,例如《歷史與社會》科,要求教師既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又要有淵博的社會知識,且具有把這兩方面知識綜合到一起的能力,來解釋歷史和社會中的問題。還有象《藝術》《體育與健康》《科學》等課程,都要求教師具有該學科的綜合知識,否則難以擔當課程教學的重任。然而,在這方面恰好是我們教師的弱項,我們過去強調了單科知識,造就了數量綽綽有餘的單一學科教師,他們在某一學科教學中出類拔萃,有的成為學科教學的骨幹、帶頭人,甚至成為特級教師,但在綜合科教學面前卻束手無策,因為沒有足夠的雙學科(或多學科)知識儲備。為此,現在亟須產生眾多的綜合學科教師,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現在中考、高考中的《理綜》《文綜》試卷,已經迫使我們的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不培養出綜合課程的教師了。

三、信息技術知識

隨著電腦的普及,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應運而生。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已經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事。國際互聯網的開通,為人們的信息檢索、溝通交流提供了便捷。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在網絡上的查詢、檢索、交流、發佈信息,已是必需。可以這樣說,不會上網的教師就是不合格的教師,不懂得多媒體技術的教師就不是現代教師。幾年來,不少地區雖然下大力氣,投巨資裝備現代化教學設備,甚至採取多種手段鼓勵教師學習電腦,人事部門也把微機考試作為評定職稱的必要條件,教育部門也將信息技術的掌握作為教師評模評優的先決條件,從根本上引起了重視。但是,我們仍然看到,不少教師對電腦的掌握僅僅停留在打撲克牌、玩遊戲、聊天的水平,真正把多媒體技術用到教學之中尚屬少數,甚至有的學校的微機室常年不開,塵封了的現代機器如同廟裡的神龕。尤其是那些年歲稍大的教師,從來沒有摸過電腦,甚至什麼是主機、鍵盤、鼠標這些頑童皆知的東西,都叫不起名字,何以來操作運用?如何實現網絡互聯?因此,信息技術教育任重道遠,且十分緊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門技術將成為教師終身學習的知識。

「繼續教育」淺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知識構架

繼續學習計算機知識

四、班級管理知識

傳統的班級管理,是靠著教師的權威,靠著傳統的倫理,甚至靠著體罰,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應試的機器,很少有個性,缺乏創新的意識。當他們一旦走向社會,面對絢爛多彩的世界,卻是束手無策,則業績平平,很難有發展的後勁。新課程背景下的班級管理,倡導教師以生為本,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實現最有效的課堂教學。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現代學生的個性與生命要求;體驗與學生信息交流的特徵;摸索有效的教學方式。說到底,班級管理就是如何使班級風氣正、成才多、學生整體素質高。管理的才能不只是班主任擁有,科任教師也必須具有。只要有課堂組織教學就需要有管理,要勝任教師工作必須具有管理的才能。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師面對充滿個性的學生,感到無從管理,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無法處理,與學生溝通中更是無從著手,特別是遇到頑皮的學生更是無計可施,亂班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進行。為此,對於班級管理知識的學習,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學,在教學中長知識、長智慧,活到老,學到老。

五、溝通交往知識

現代社會需要合作,溝通與交往是合作的前提,如果沒有合作很難實現現代社會中的大規模生產。教師需要合作,他可以在與學生、家長、同事以及社會諸成員的合作中,實現心理支持、汲取力量、減輕負擔、增強動機、獲取成功。學生是教師從業的忠實合作者,能和學生愉快合作,必然會使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看到,一些教師在工作中十分孤獨,他在學生面前是"聖人",學生難以接近;與同事之間,因學科不同而"老死不相往來";看到領導,覺得高不可攀;遇到家長,他感到俗而不雅;給社會上的人接觸,又缺少共同語言,於是把自己包圍在一個城堡中,每天就是做那些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考學生之類的事情,自己不出辦公室,也從來歡迎別人進來,相互不合作,彼此孤立,很難談上交流與溝通。難怪一些人把教師當成"傻子",甚至有的成為一些居心叵測者捉弄的對象,實在是教師的可悲。實現教師的溝通與合作,需要給教師一個開放的環境,讓教師廣泛接觸社會各方面的人和事,讓他們參與各種活動。教師自身也要具有合作的本領,與人融合,學會接納,學會交流溝通,這樣才能走向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才能面向世界。

「繼續教育」淺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知識構架

中外教師合作

六、教育科研知識

教師是研究者,不是教書匠,不是教書的機器,不會研究的教師永遠做不了教育家。教師研究的內容,就是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教學工作,一個新的教學方法、遇到的一個問題、一個小小的疑惑、一個問題的解決,都去用文字進行描述、記錄,就是對教學的研究。能不能發現問題,對教學有沒有反思,能不能把一個個問題連接起來,是檢驗教師能否教學研究的試金石。有名望的教師都是教學研究的行家裡手,魏書生、於漪無一不是從搞教研中成長起來的教育家。教學研究是教師終身的事業,是教師成長髮展的基石。然而,茫茫教壇,教研者幾何?與龐大的教師隊伍相比,所佔比例多少?是沒興趣研究,還是不會研究,還是其它原因?調查得知,不少教師根本不懂什麼叫研究,認為研究高不可攀,是專家所為。我認為,教育要發展,教學質量要提高,必須有一批紮紮實實搞教研的教師隊伍,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以昭示後者作為借鑑。所以說,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驟、原則,毫無疑問是教師繼續教育必備的培訓內容。


教師繼續教育知識構架

1、綜 合 知 識

2、單一學科知識

3、職業道德教育

4、教育科研知識

5、信息技術知識

6、溝通交往知識

7、班級管理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