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您覺得酈波教授的詩詞創作水平如何?

雪月蒼狼


還是那句話:詩詞水平怎麼樣,得看讀詩的人水平怎麼樣。

你高他就不高,你不高他就高。

說紅樓夢詩詞的時候我就說過這句話,可以說放之四海而皆準。

對酈波教授也一樣。因為不大關注這類綜藝節目,所以對酈波先生本人沒有概念,不能發表背景、人物感情方面的看法,也不知道他寫過哪些詩,只能對網上他的作品就詩論詩。

因為詩是可以評的,而人並不一定就是詩文反映出來的樣子,所以我們只就詩論詩,談作者的詩詞創作水平。至於鑑賞水平高,藝術實力怎麼樣,這些都因為不瞭解而不在討論範疇。

隨便選兩首看看。

先看一首

《元日》:

今朝晨起東風至,

惆悵韶光又一年。

元日元氣原應滿,

新春新歲信欣然。

沒有自注七絕,所以平仄出律是允許的,但是整詩又只有第三句二四位置失替,讓人感覺是不小心,也可能是不在意。在很多人眼中,這就是“不以格律害意”,是高手之為。

且慢。

不以格律害意,這意境在哪兒呢?一首大白話口水詩,起承轉合絕句文法亦缺,也沒有任何深遠的意義,類似於“恭喜發財”,有什麼高深的地方不能改個字合律?

這不叫“不以詞害意”,這叫做“不嚴謹”。

肯定又會有朋友說:“你行你上啊”。這種邏輯錯誤的槓精咱們不反駁,我們看看酈波教授這首七言的問題在哪,是否能更好。

口水、出律、淺近。

偶爾指點詩詞同好改詩,口水(廢話多)、出律(平仄格律)是可以修改的,但是淺近(意境)是不多嘴的,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高度不一樣,不必強求。其實酈波教授這首《元日》要小修的話,非常容易。

去掉前兩個字,變成五言就好了,因為廢話多,沒有那麼多內容可以撐起七言。

《元日》:

晨起東風至,

韶光又一年。

元氣原應滿,

新歲信欣然。

注意,第三句“氣”字仍然出律,所以並非五絕,但是沒有關係。是不是精練了許多呢?當然“新歲信欣然”的意思還是模糊不清,不過總比“新春新歲信欣然”羅裡吧嗦要好吧。

再說一遍,不對詩意進行修改,因為這是詩人自身的想法,沒有定準的。雖然不好,但是是他自己的創作。

再看一首

《自明本志》:

數卷詩詞論古今,

幾行話語寫晴陰。

一溪雲水三生意,

萬古滄溟四海心。

我都能透過這首詩看到作者搖頭晃腦吟哦的樣子,想來這應該是他得意之作了。

這是一首合律七絕,仄起平收格式,押平水韻十二侵。關於平仄的知識另外有文說明,這裡就不囉嗦了。

這首七絕在意境上的轉結要好於前面那首,但是作為一首《自明本志》的詩,有點過於拔高自己的心態,其文風有些“天下盡在我手”的張狂,偏偏又隱藏在“一溪雲水三生意”這種逍遙禪意下面,給人一種字詞上榫卯相扣(一、三、萬、四),但是意思卻有衝突的表現。

到底是要逍遙三生,還是縱橫四海呢?三、四句應該是承接關係,對應一二句的轉。整體讀下來沒什麼問題,但是細想就覺得這種誇大虛浮,只是一種自我陶醉。

這是一種比較細密的感受,很多人不會感覺出來。

總結一下

因為確實瞭解不多,也沒興趣去查人物性格、背景,所以只能憑自己感覺分析兩首作品。

就這兩首作品而言,酈波教授的實力在當今詩人中屬於中等偏上水平。有格律要求,有情思表達,但廢話偏多,表達方式不精確,但是作者的身份決定了他無法靜下心來對詩詞進行創作。

就好像一位修行者,懂佛理,想成佛,卻沒有苦修的心。

那麼靈光一閃的醍醐灌頂就不會到來。

這是大部分寫詩愛好者的瓶頸所在,而這個瓶頸的突破是需要長期的、有耐心的甚至是痛苦的準備。

酈波教授的詩詞創作水平,就在這個瓶頸下面靠上的地方。

說中等偏上,主要是現在詩人的基數太大。

僅僅就詩論詩,不涉及任何人物看法。


梧桐樹邊羽


酈波老師創作的格律詩,只是玩票的水平。評詩可以,寫詩不行,可以說詩才無多。

下面,就以酈波老師的《元日》為例點評一下,請讀者諸君裁決。

《元日》:

今朝晨起東風至,

惆悵韶光又一年。

元日元氣原應滿,

新春新歲信欣然。

點評:

一、元日,指正月初一,是新年的開始。說“惆悵韶光又一年”是不合適的,此句在《年終》或《除夕》中寫是合適的,如其《除夕·守心》中就有“獨往人間又一年”之句。寫詩和說話一樣,要“切題”。

二、第三句平仄失調。正確的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絕句一般不用對仗結尾,容易給讀者詩沒寫完的感覺。

四、轉結空洞無味,只是說喜話而已,毫無詩意。

五、“詩是情感語言的濃縮形式。”(王長俊《詩歌美學》)而此詩嚴重詞費。例如,今朝、元日(題目、詩裡都有)、新春、新歲,語意重複。

因此,《元日》可以說是一首不達標的詩。

下面附錄幾首酈波老師的近作,供各位欣賞:

《自明本志》:

數卷詩詞論古今,

幾行話語寫晴陰。

一溪雲水三生意,

萬古滄溟四海心。

《醉花陰》:

辛苦相逢將進酒,

與君花下論春秋。

凡為過往皆章序,

恩怨從來不入流。

《除夕 · 守心》:

來去無心作鄭箋,

幾回除夕夜難眠。

素琴不鼓光陰迫,

獨往人間又一年。

《除夕》:

君我在紅塵,流年舊復新。

青山添歲月,綠水送江春。

字句生詞賦,賢愚渡苦辛。

東來西往客,多少望鄉人!


王君敏


當看到這個話題是酈波老師的時候,頭腦裡不禁浮現出一些優雅的詞語:眉清目秀、玉樹臨風、風流(此風流非彼風流)才子、才高八斗、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博古通今、胸藏萬卷、獨俱慧眼……剛到今日頭條,幾天前無意中發現酈波老師的身影,欣欣然成為他的粉絲。與其他喜歡酈波老師的粉絲一樣,關注著他的文章,他的詩歌……

早在前幾屆《中國詩詞大會》上目睹過他的風采,他評詩論詞的專業水準讓我受益良多,羨慕之至。以他為榜樣,一年前也開始了格律詩詞的學習……

前不久,我看過他在春節期間發得幾首詩,其中有兩首,我有一點兒不同看法:其一,

《元日》

今朝晨起東風至,惆悵韶光又一年。

元日元氣原應滿,新春新歲信欣然。

這一首寫得很好,尤其是三、四句,能用相同的字寫出不同的意境,且對仗工整,非常出彩。

而其中第三句的最後一個字“滿”,我有不同看法,因為格律詩詞對押韻(我用中華新韻)非常講究,“滿”字與韻腳“年、然”相遇,嚴格的講屬於“撞韻”,會產生“硬傷”。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愚見),不一定正確,我也知道古人寫詩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我是按格律詩詞的基本規則去評析這首詩的。

其二,《除夕》

君我在紅塵,流年舊復新。

青山添歲月,綠水送江春。

字句生詞賦,賢愚渡苦辛。

東來西往客,多少望鄉人。

這首律詩,我最喜歡“青山添歲月,綠水送江春”,簡直寫絕了!最後兩句“東來西往客,多少望鄉人”,更是表達了思鄉之深情之慨嘆!

而第六句中,“苦辛”兩字結句,似有不妥,感覺讀起來不太順暢,我試著把“苦辛”改為“命身”,這樣,“命身”與前句的“詞賦”好像對仗更工整些,不知合不合原意,通不通意韻?就成了“字句生詞賦,賢愚渡命身。”我這樣做是不是“雞蛋裡挑骨頭”,請各位原諒我的“無知”,我也在一直努力學習,要求上進,請原諒我的“冒失”與“不敬”!

如果在我僅僅看了酈波老師的這幾首詩作後,讓我說酈波老師的詩詞水準,我給90分,因為我不會給任何人打100分,95分算是極致了,像李白、杜甫、王維、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他們的影響太大了,自唐宋幾千年來,再沒有人能超越他們了。毫無疑問,酈波老師的詩詞水平處於第一梯隊,屬當今詩詞界的豪傑。

最後,我也寫小詩一首,表達對酈波老師的敬意:

汝是良師我是民,天涯四海共詩心。

中華自古多才俊,字句生香溢滿春。


三顆沙子


論酈波

散文白話嗷嗷叫,

誇誇其談象小鳥。

起承轉合懂了嗎?

漁翁讀罷直想笑!

最終評論:李白杜甫王勃等,教授級水平。蘇軾李清照文千祥魯迅等,大學生水平。唐寅徐渭鄭板橋等,高中生水平。酈波康震董卿等,小學生水平。而象我,童言無忌,什麼都敢說,幼兒園水平[捂臉][捂臉][捂臉]。




鑑水漁翁


讀了他的很多詩。格律詩的話小學生的水平。現代詩歌還可以值得一讀。不過他的詩不講韻律。但人家名氣大,所以閱讀量多,點贊多。看的人大多是看熱鬧的,覺得文學教授寫的詩,還能差了,盲目崇拜。

我點評過他的幾首詩,人家懶的理我,直接把我拉黑了。


南山一花奴


他寫的詩,確實不敢恭維。

在頭條裡,看到他發的很多的詩文,能夠稱得詩的,的確不多。

但是在他很多的詩裡,反倒有個一兩句頗富寓情的詩意,這已很難得。

也就是說,就他的詩來論,整體不是很好。

這是實話,望解!

然而,他對古詩詞的講解與看法,很在情於理,這應該是他的真實的長項,叫人很佩服。

當然一家有一家的視角,我言之不周處,有失妥當者,請諒!


宋春來


念奴嬌·緬懷

乙未年小寒

老兵阿鐵

當年追想,正風雲變幻,未來難卜。締造共和纓戟爍,勞苦當家稱主。義勇高歌,九州紅遍,革命歸何處?崑崙蒼莽,望中千險萬阻。

夙願傾訴衷腸,而今從越,敢問東流付。重鑄長城新夢是,正道人間之路。掠過韶峰,井岡再上,告慰先驅汝。江山如畫,日昭華夏千古。



用戶1532209876474


風流倜儻,中年婦女之偶像;玉樹臨風,花痴小妹之帥哥。

詩評鑑賞之功,承先人之述,娓娓道來,妙語如珠。佳作不敢恭維,盡偈語讖言,朝朝如是,故作高深。

觀頭銜,覽佳作,陡然而生自信;看識見,讀其文,平常而又稀鬆。

點評只堪娛樂,作品不足學習。觀點人云亦云,崇拜過於狂熱。

其點評文化娛樂,多喜聞樂見;將作品散入唐詩,能幾人青睞?觀點不出詩評,似精神無主;崇拜曾文正公,嘆厚黑有術。

昔外侮內亂迭生,曾國藩身躬外虜,內剃太平之頭,血染頂紅,如鷹似犬,且曰忠恕。家書何秘,非刻意而為,怎使天下盡知,昭家書而示品行,竊得文正。

聽講壇酈學士虛崇剃頭之高,不盡拍馬諛詞,是以憑識見而輕豎子,綜其識見,閱頭條日日所著,教書有餘,著述不足,水平沒有海撥,只有滄溟!雖自詡滄溟,嘆胸腹酸刻,可能容物?



狼主1970


評詩與寫詩是有聯繫又有區別的,這就是廚師與美食家一樣,一個會烹,一個會嘗。詩寫得的人不一定會評,會評的人不一定寫得好。這就叫既通又別。酈波的詩,技巧不行還在其次,關鍵是滿紙的俗氣。又是詩書,又是雲水,又是四海,都是古人用爛了的意境。說明這個人毫無自己的思考與創建。從這兩首詩來看,照貓畫虎還很勉強,只會強做高雅與超脫,又掩蓋不住自己的教授的地位虛榮。給他評為中上真是高了,下等偏上吧,比老幹體強一點。

《元日》寫出了大年初一守舊迎來了新的一天,寒冬的冬季過去後,寒風卻沒有減緩它的腳步,在新年的弟一天早晨還是吹起了東風,使人瑟瑟發抖,前一年的惆悵還沒有消失,並且在眼前歷歷在目,是如此的清晰,舊年卻一閃而過,新的一年,新的一天粉墨登場,抖擻精神,應該在新的一天,有新的氣象,開心自然的去迎接新未來。 此詩寫出了對舊年的依依不捨之情,但是對新的一年充滿著希望,對美好明天的嚮往,這種只有經歷過風霜,才獨有的既悲傷又高興的複雜心境,過中滋味皆在其中,讀詩不是隻是文字表面,而是通過文字背後去看到詩作的本質內涵。

元日(初一)與惆悵韶光又一年很合適呀!中國人傳統過年都要守舊迎新,在這個轉折點上是一隻腳在舊一年,一隻腳跨進新年,所以在24點前與24點後寫寫這兩句都是合適的,所以評論不能一味的扭曲的評論呀!酈老師寫詩尚在模糊間,無論是詩意,格律,承轉,比興等等詩理上都處於模糊狀態之中。可以說他連自已都搞不清楚此詩想說什麼,表示什麼,所以,詩人雖有一定的功底,卻須有一個高手詩友助之方可昇華。

正如水之沸才至六七十度,沒人添柴是不會滾開的。此後倘能入了門,詩人進步必定很快。酈波的詩要評他為中等偏上的水平是否抬高了他?他的二首七絕我都不看好,一是出律,二是重字,這都是律詩的大忌。二是遣詞造句的水平不高。三是如果有寫詩的水平不應當寫絕句,寫五律或者七律,他的才華與水平就會充分顯現,可是他可能不敢寫,也許不會寫吧!評詩是大家,寫詩不行,這個不奇怪!評與寫歷來是二條路,他沒有系統地學過,按照他的目前的詩詞水平,只要研究三至五年,必成作詩大家!

這是當今中國文化界的普遍而奇特現象,搞古典文學的大學教授不會作詩或只會寫打油詩。可能是體制只要求寫空對空的論文就能評職稱害的。為此,戲作幾句諷之:此等詩作,就當放屁。身為教授,如此無趣。學詩教詩,學去哪裡?文法不通,遑論詩意。擠眉弄眼,就象演戲。不要寫詩,繼續放屁!曾國藩身為國之棟樑,為國行本份之事,才能卓越,言行一致,家書雖微,可見其本性鋼正,公心當中。平亂定安,乃為民除害,太平天國雖為農民起義,但非為民生而變天下,爭權奪利是其核心主線,內鬥不斷,自相殘殺,敗絮藏其中,失敗乃必然,非滄溟之扭曲,乃為爾紅眼病發,酸氣排山倒海,洶湧澎湃,捶胸頓足,蹬鼻子上臉,羞有詩書,不務正道,損人之事信手拈來,非正人君子所為,不中不正,妖言惑眾,不驚不死,口無遮攔,乃君之宗旨。

評詩是專業,像很多學中文的,沒絕對義務成為多高水平的大詩人。酈教授以其身份,在頭條“眾生平等”的平臺,願能拉出遛遛又與大眾亙動也是在普及傳統文化。對能者草根高人是鼓勵,對低者是鞭策提攜。名人“過載”點贊多抬紅喧譁,這在其它行檔名人明星更顯多多膚淺者。白雪由巴人簇舉的金字塔道理規律泛通時空人事!

"絕句不是一般三四句不對仗"這般理解,應以照當時寫詩的需要、且具有實力的高手才能"信手拈束",你所提供酈波老師近期的詩都是很好水準,且向一大幫追隨學詩的青年提供了範例,是很適合的。象酈波老師這等鴻儒,優勢就在於他們博覽群書、文學底蘊厚,若遇良辰、美景、好心情,寫的律詩、絕句可以成傳世佳作的。點評和創作是兩回事,就像你不能要求評論家寫出他所評論的文章一樣,也像很多人說郎郎一樣,說什麼只能彈不會創作,你能要求帕瓦羅蒂、多明戈去創作歌劇嗎,你能否認他們是最優秀的歌唱家嗎,評論和創作屬於不同領域,你們非要別人全才,這不切實際。


歷史深度揭秘


論一個人的詩作好否,肯定不在韻腳,而在於是否能夠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是否能夠給人力量,撫慰心靈;是否能夠指引方向,惺惺相惜。

酈波老師的詩歌是寫己心,又直指人心。平心靜氣暗蘊驚雷,娓娓道來哲理富蘊。是高居廟堂之先生,又如鄰家親切一阿哥。

酈波老師的詩歌柔而韌,剛而潔,鈍鋒能斬亂麻,簡語可開雲遮;是精神育成的花朵,是閱歷造就的獨特。

論詩先論心,無心空談技,不若街頭侃,酒徒也成詩。

總之,酈波老師是在用心寫詩!足值我等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