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都說朱棣和尚軍師姚廣孝厲害,那與朱元璋軍師劉伯溫比之如何?

“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明王朝的骨氣寫照,無論是開國君王朱元璋,還是末代君王崇禎,都用自己的行為方式展現了這句話,這也是中華民族骨氣的寫照。朱元璋開創明朝,本人固然是雄才大略,但也少不了謀臣,一說到謀臣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劉伯溫了,號稱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人,正是劉伯溫盡心盡力的輔佐下,朱元璋一步一步登上了權利頂峰,實現了推翻元朝的目的,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太子朱標體弱,皇太孫朱允炆又仁慈,以至於讓燕王朱棣鑽了空子,成就了一世英名,成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在朱棣爭奪戰爭中,其謀士姚廣孝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斷地為朱棣出謀劃策。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對姚廣孝和劉伯溫進行比較,認為姚廣孝比劉伯溫謀略高,那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側面進行比較一下,看看到底誰更厲害些?

劉伯溫提出的口號“高築牆,廣納糧,緩稱王”,寥寥九字訣,為朱元璋奪取天下提供了理論基礎,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要採取這個策略?主要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各地農名起義軍蜂擁而起,實力殘次不齊,諸如陳友諒、韓林兒、張士誠、明玉珍,請問那個不是人傑?農名起義,目標明確,是要推翻元朝的暴政,把元朝統治階級,趕回他們老家去,現在誰要是敢“稱王”,那豈不是自己伸著脖子給人砍嗎?且不說農民軍兄弟看不慣你,元朝也一定會把你當成首要目標打擊,這就是為什麼要“緩稱王”了。至於“高築牆,廣納糧”就是要養精蓄銳,保留實力,因為元朝退出中原後,農民軍之間一定會破裂,一定會再次出現爭奪戰,不練兵,不存糧,最終只能被人別吃了。正是朱元璋誠信接納了這個提議,並堅決執行了此政策,所以在爭奪戰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自身傷害和損失。

都說朱棣和尚軍師姚廣孝厲害,那與朱元璋軍師劉伯溫比之如何?


姚廣孝提出的口號“清君側”,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皇帝身邊有小人,朱棣作為國家棟梁,朱元璋委派的鎮守北國的重任,現在朝廷裡有小人,專門挑撥皇室宗親,必須回去勤王,除去小人,還朝廷安寧,保國家太平。實質是,朱允炆削藩太過於著急,而且順序不對,先弱後強,留給了朱棣機會。

都說朱棣和尚軍師姚廣孝厲害,那與朱元璋軍師劉伯溫比之如何?


從這個口號上,就能看出姚廣孝和劉伯溫的對手不是一個級別。劉伯溫面臨的對手都是豺狼虎豹之人,不是元朝暴政,就是農民起義軍,沒有一個善茬,稍有不慎都是粉身碎骨。而且大家都知道,當時朱元璋手裡不僅僅是劉伯溫一個謀臣,而且明朝初期名將如雲,即使這樣依然還一直執行政策,直到趕跑北元,消滅了最強勁的對手陳友諒後才稱王,這都足以說明了對手之強悍。姚廣孝的對手遠遠沒有那麼強大,古代封建王朝屬於家天下,而且當時朱允炆削藩已經觸動了很多親王的利益,這在很大程度上讓朱棣有一定的基礎,在起義中得到了不少支持。從口號上可以看出,朱棣表面只是想除掉皇帝身邊的小人,並不想推翻朱允炆,所以在攻城拔寨時,朱棣是名正言順地告訴對手,甚至是怒斥守城將領,這在消耗戰中大大減少了朱棣的難度,而且朱棣的很多對手也是親戚,本就是一家人,打來打去,還是一家人,比如李景泰,直接給朱棣送幾十萬軍隊,從口號上看,兩者面對的敵手從根本上是有區別的。

都說朱棣和尚軍師姚廣孝厲害,那與朱元璋軍師劉伯溫比之如何?


換個角度說,劉伯溫的口號,是陽謀,是實實在在的,即使其餘農民軍或元朝知道,他們也不一定能做到,這是需要胸襟和忍耐的,說是口號,實質是朱元璋起義軍的基本政策。而姚廣孝的口號,是陰謀,是屬於披著羊皮的狼,是不敢讓對手知道的,更不能讓普天下百姓知道的,因為這口號只是藉口,實質是幹著推翻政權的事情。

但從這點來看,梁一雜說認為,姚廣孝的水平是沒有劉伯溫高。誠然,姚廣孝也是謀士中的極品,也很厲害,自身的環境讓他不能最大限度地縱情發揮,如果他的主子是朱元璋的話,或許他會更有名氣,或許能和劉伯溫稱為“國之雙士”。

梁一雜說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參與評論。我只是單從“口號”中去進行分析,諸位可以從別的方面進行闡述,看看你是否有更好的觀點,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