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唯一投票反對中國入聯的歐洲國家,國小民寡,人均收入是中國3倍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恢復中國大陸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決議案。對於這項決議案,歐洲23國投出贊成票,3國投下棄權票,只有馬耳他1國投下反對票。那麼,馬耳他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它為何要逆潮流而動?

馬耳他屬於南歐國家,位於地中海的中心位置,北距意大利西西里島90公里,西距突尼斯284公里,南距利比亞333公里,是歐、非兩州之間重要的海上中轉站,極具軍事戰略意義,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故有“地中海心臟”之稱。與此同時,馬耳他風光旖旎,是享譽全球的旅遊勝地,因此又有“歐洲後花園”美譽。

唯一投票反對中國入聯的歐洲國家,國小民寡,人均收入是中國3倍

馬耳他地理位置圖

​馬耳他由主島馬耳他島及戈佐、科米諾、康米諾託和費爾夫拉島4個小島組成,海岸線長190多公里,國土總面積316平方公里,是澳門面積的16倍、香港面積的28.5%,首都為瓦萊塔。馬耳他總人口約為47.6萬,主要民族為馬耳他人(佔總人口的95%),主要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是馬耳他語和英語。

馬耳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當地便存在大規模的人類活動,並開始形成“巨石文化”。從公元前10世紀開始,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競相爭奪馬耳他,等到腓尼基人被羅馬人征服後,該地又淪為羅馬帝國的領土。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馬耳他出現前所未有的文明與繁榮,當時所遺留下來的精緻馬賽克圖案、浴池、大理石柱廊等,便是鮮活的見證。

唯一投票反對中國入聯的歐洲國家,國小民寡,人均收入是中國3倍

“巨石文化”的代表-馬耳他巨石廟

​羅馬帝國分裂後,馬耳他成為西羅馬帝國的屬地,但在4-5世紀時,一度被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盤踞,直到533年才交由東羅馬帝國控制。此後近千年時間裡,馬耳他成為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與西西里王國反覆爭奪之地,由此成為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對峙的最前線。

1523年,天主教三大騎士團之一的“醫院騎士團”,由於根據地羅德島被奧斯曼帝國佔領,為求得存身之地遂向教皇克里蒙七世、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七世上書,請求將總部遷至馬耳他,很快便得到批准。由此,騎士團開始被世人稱之為“馬耳他騎士團”。此後200餘年間,騎士團一直定居於馬耳他,不僅勇抗奧斯曼帝國在西地中海的擴張活動,甚至還在拉美開拓殖民地。

唯一投票反對中國入聯的歐洲國家,國小民寡,人均收入是中國3倍

今日的馬耳他騎士團

​荷、英、法等殖民帝國興起後,為了爭奪位於拉美的殖民地,競相擠壓馬耳他騎士團的活動空間,甚至還直接吞併它的海外據點。不僅如此,就連馬耳他島也成為英、法侵佔的目標。1798年6月,法國侵佔馬耳他島,迫使騎士團逃往俄國避難,直到1834年才遷到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辦公。然而,法國據有馬耳他島僅3年時間,便被英國人驅逐。

英國佔領馬耳他後,雖然一度承認騎士團對該地的主權,但卻拒絕它們重返故地,等到1815年《巴黎條約》簽訂後,更是公然將其變為殖民地。英國控制馬耳他後,在島上大建海軍基地,使其成為大英帝國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二戰結束後,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無力維持殖民統治的英國,被迫同意馬耳他獨立。就這樣,馬耳他在1964年9月21日宣佈獨立,並於1974年成立共和國。

唯一投票反對中國入聯的歐洲國家,國小民寡,人均收入是中國3倍

馬耳他首都瓦萊塔

​由於國小民寡、自然資源貧乏,加上技術人員短缺、工業基礎薄弱,馬耳他獨立之初經濟發展困難,不僅對外貿易長期處於逆差,而且連糧食都嚴重依賴進口。但在2004年加入歐盟後,馬耳他在美英法德等大國的幫助下,通過吸引外資和技術、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使得宏觀經濟不斷改善。如今的馬耳他,經濟以服務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為主,人均GDP約為2.7萬美元,是中國的3倍。

馬耳他獨立伊始,由於國小民寡、軍事和經濟力量薄弱,不得不依附於美國,並在外交政策上唯其馬首是瞻。正因如此,從首任總理奧利維爾開始,馬耳他歷屆內閣都追隨美國的腳步,在聯合國多次投票“封殺”中國大陸,即使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放棄反華政策時,依舊是執迷不悟。因此,在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上,馬耳他便成為歐洲唯一投下反對票的國家。

唯一投票反對中國入聯的歐洲國家,國小民寡,人均收入是中國3倍

馬耳他前總理明托夫執政時與華建交

​然而,馬耳他的反對無法扭轉局面,而中國如願以償“入聯”的結果,終於讓它看清楚國際大勢。為避免進一步損害自己的國際形象,馬耳他果斷地放棄反華政策,並在1972年1月31日跟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此時,距離馬耳他投票“封殺”中國,僅僅過去98天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