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準備上小學了,是在農村生活好,還是去一線城市好呢?有何建議?

用戶1059585404969479


肯定是在大城市讀書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我今年到鄉下支教,才發現鄉村學校與城裡學校的差距真的很大:1、教學環境和配套設施跟不上。城裡的學校運動場通常都是塑膠的材質和規範的跑道,學生運動起來既舒服又安全,但我今年去支教那學校,操場是水泥地面,沒有跑道,等著要開運動會需要跑道時,只有安排幾個老師老師用毛筆手工繪製,雖然辛苦了兩天,但那種粗糙程度還是可想而知的;多媒體就更簡單了,全校12個教學班只有2個便攜式投影,那教學場景的再現也就是空話了;沒有專職音體美老師,那裡的音體美課排出來說給語、數老師上,但大家都不會,所以也沒人上,所以學生基本只能上語文和數學課,素質教育也就形同虛設。2、師資配備不強。教學能力稍微強一點的老師都想辦法往城裡調,我去支教的那個學校全校有24個老師,就今年九月份就調走六個,聽說都是學校的精兵強將,剩下的大多是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和剛分來、沒有教學經驗的新教師,這樣的師資隊伍真的很令人擔憂。3、因為學生人數少,班級少,教師少,教師大多疲憊於看護學生,完成每天的上課任務,並沒有太多教學研究的時間,所以教學質量也難得提高。還有學生少,上課沒氣氛,我們送教時發現有一個班才有9個學生,我在上課時發現孩子們特別拘謹,很少有人回答問題,教學氣氛非常不好。4、就說這次疫情期間吧,城裡的孩子已經上網課一個周多了,鄉下的孩子大多反應網絡不好,無法實施,所以到現在還沒開始上網課。綜上所述,孩子上學,還是要到大地方去。



喜春教學


如果是我,我肯定是要帶孩子去一線城市上學的!

我們老家農村,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沒有學生,也都沒有這幾個年級的老師,五年級、六年級的老師還有些是初中畢業代課的,你說農村的師資水平能和一線城市的比嗎?一線城市教小學的老師最低要求也要得是本科畢業的師範生吧!

農村雖然呼吸的空氣是乾淨的,吃的蔬菜是有機的,生活是慢半拍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條件和學習內容都跟不上,家裡就一個電視,不要說給孩子報個網上課程了,就是報了得有電腦吧,得有人在旁邊指導吧,就是想請個家教老師都請不來吧!孩子回來寫完作業往邊一推,就去打鳥,就去撈魚去了,城裡呢,寫完作業去培訓機構學畫畫,學鋼琴,學象棋,學跳舞,你可能會說,農村裡的孩子也可以學啊,問題是這些培訓機構鎮上都沒有啊,孩子想學也得搭車去縣裡學,你說這條件能一樣嗎?

農村孩子從五年級才開始學英語,你能相信嗎?農村裡的孩子五年級也沒有見過科學書,社會書,安全教育書,城市裡的孩子從一年級都開始學這些了,你能相信這學出來的孩子能沒有差別嗎?

農村孩子週末了,不是去地裡挖個菜,就是找鄰居小朋友踢個球,城裡就不一樣了,這周可以去動物園,下週可以去博物館,下下週可以去海洋館,孩子的眼界能一樣嗎?

所以,題主不要猶豫了,果斷的帶孩子去一線城市吧,一年就可以看出孩子有明顯的不同!





常麗平


我在農村長大,到現在都覺得小時候農村的生活最為快樂!春天跟夥伴相約去田野挖野菜,採野花,在秋後原野裡奔跑,到大山裡去採野菜,採蘑菇,秋天森林裡採果實。冬天在白雪覆蓋的原野裡耍,跟著父親去伐木。秋天層林盡染的白樺林,一望無盡的稻田,風吹過莎莎作響的麥浪。跟父母和相親們流著汗,一邊收割一邊聊天的笑語聲。三五成群的小夥伴,躲在灌木叢林乾燥的樹葉上嬉笑的日子,滿滿的快樂和幸福!雖然那時缺衣少食,但是,是開心幸福的。從初中開始努力學習,到高中考入縣城高中,有時努力有時不努力,最後高三拼命學,考入大學。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鄉村的時光裡,充滿了明媚的陽光,是我一生珍貴的記憶。美好!


青禾書畫美術書法


上小學我建議去一線城市。

我的父母在農民工潮中遷徙,我也跟著從小漂學。就我而言,我認為小學的教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城市的教育會讓孩子迅速成長、建立三觀,我至今還記得小學上的“科學課”,老師帶我們去學校的池塘邊看荷花,從那時我感覺明白了什麼是科學素養;而要是在農村,寶貴的時光可能是用在了跳皮筋、看電視上,快樂的童年對成長也許是無益的。

小學培養的學習態度深刻影響我日後的求學。

長大後,我回家鄉上高中,感覺一切更好適應,特別是學習節奏。

感恩選擇~



成長大學生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最後拿主意的還得是自己。

孩子準備上小學了,是在農村生活好,還是去一線城市好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簡單。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孩子目前是生活存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從提問來看,孩子目前應該是生活在農村。因為問話中有個去字!

我也相信,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一般是不會讓孩子到農村長時間生活的。

就教學環境,教學條件,教學師資力量來說,一線城市優於農村。但是,農村孩子去一線城市讀書,會有諸多困難。

擇校,對孩子的監管,孩子的戶口不在城市,升學該如何?孩子成績如何?接收學校願不願意?……問題很多,不是你想去就可以去,說走就可以走的地方。

另外,從小孩本身考慮,離開自已熟悉的環境,孩子能否適應?喜不喜歡?

在自已熟悉的農村生活,我覺還是不錯的。

當然,如果有合適的監護人,孩子也喜歡去,城市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卜玉霞


你所提問的應該就是對孩子教育環境的選擇。

現在社會飛速發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對於孩子上學,我個人覺得城市學校好於鄉村學校,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城市學校師資配比比鄉村學校的好的多,師資配比均衡,各科都有專業老師,尤其一線城市。而鄉村小學,大多缺少教師,很多老師都是一人挑幾科,專業不對口肯定影響教學質量。

第二、城市的學校硬件好於農村,上課的專業設備配備城市都比農村的齊全,而且老師應用廣,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第三、城市學校的學習氛圍大都好於農村,音體美等科目都開的比較齊全,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而農村學校大多數缺少老師。

綜上所述,如果你有條件,可以去一線城市,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搏理數理化之巔


孩子準備上小學了,是在農村好還是一線城市好?

我的建議各有利弊,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農村的學習環境是什麼樣的,如果能從農村學到什麼是珍惜、什麼是努力、什麼是自強的話,農村是個好地方。

如果你認為在農村裡學習不到或者說你們做家長的無法能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的正確觀念的話,那麼建議去城市裡讀書。

所謂的農村和城市,其實都是一種偏執。我們常常擔心,在農村裡不被欺負,但可能教學水平上不去。在大城市裡學習,學費高、而且經常被其他同學欺負或者看不起、這樣的事情造成了家長的困惑。

其實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妨先考慮下孩子的角度,我們該怎麼去做,多聽聽孩子的建議最好。然後通過孩子的意願以及你們家長的影響在左決定





Tangtang的生活日記


我也很關心這樣的話題。

因為我以前也是農村小學的教師,因此我教育的孩子們都是留守兒童居多,對孩子教育關心的家長在孩子這個年齡升學階段,都很頭痛這樣的問題,那我就來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吧!

父母是在哪?之前是否長期在外務工?孩子是否願意跟您?

相信一般問這樣問題的家長都是在外務工的,孩子要上學了,一般都會想把孩子帶在身邊,這個觀點我是絕對支持的,但是我們也要看情況。要是父母在農村,想要孩子上個好學校而選擇讓他在一線寄宿,家長這樣的想法我並不贊同。

(一)孩子是否願意跟您?

我們首先考慮孩子的意願問題,他們不願跟父母,那一定是父母在他成長時期陪伴的時間是比較少的,能否抽出一段時間陪陪孩子,讓孩子熟悉父母,把您的想法跟他談談,或許他會願意呢?

(二)父母工作之餘是否有時間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父母把孩子帶到身邊,想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之外,我們更需要讓孩子得到應有的陪伴,想想看,孩子離開他熟悉的環境,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沒有了經常能看到的親朋好友,還改變了生活和學習方式,他此時的內心是相對脆弱的,而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溝通。

在一線城市擇校費用是否能接受?

這種情況比較少,但難免還是會有一些家長腦子一熱,說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送到好學校,結果費用昂貴,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可不必這樣折騰自己,因為經濟收入對一個家庭幸福感也會造成一定影響,父母壓力大了整個家庭氛圍也很難融洽。

(劃重點)考慮孩子性格問題。

(1)孩子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這裡想說的是換環境對孩子影響比較大。

但不能批判換環境對孩子造成的就一定是不良影響。

外向的孩子:要是您的孩子他正是個社交小達人,不怕生,能說會道呢。或者您的孩子他很善於表達內心也能快速適應環境,那何樂而不為呢?

內向的孩子:有些孩子,是內向的,他不善於表達自己,從小和爺爺奶奶長大,對父母沒有太多依賴感。

語言問題:有些孩子在家鄉習慣了說家鄉話,普通話說得並不是很好?導致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礙。

建議一:可以帶孩子適應一下城市環境,首先陪陪孩子出去逛逛,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喜歡與父母溝通,其次可以讓孩子熟悉小區裡的同齡孩子,帶孩子去遊樂場,公園,動物園,博物館看看,去少年宮學習感興趣的東西,上幼小銜接班,結交自己的朋友,主要是看看能不能讓孩子適應城市的生活和學習。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

能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自己也有時間培養一下,而且能讓孩子適應城市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是最好的,能不做留守兒童最好。我們也知道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的爺爺奶奶們也怕孩子吃苦,把孫子當成掌中寶,孩子就像一家之主,要什麼鬧一鬧就有,回到家書包一扔,可謂是“機”不離手,作業什麼的更不用提了。要是“老觀念”的爺爺奶奶們,只要孩子健康長大就好,學習這種東西自己能學就學,老人家催也催,自己也不會教,所以只能靠孩子的悟性了。

建議二:要是父母沒有時間帶孩子,或者孩子也比較內向,長期跟爺爺奶奶農村生活,可是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意識,教育理念,在孩子學前期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培養父母挺滿意,也可以考慮讓孩子留在家裡,父母有空就多回來陪陪孩子。

畢竟我們也知道,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留守兒童,就是父母太忙了,有些孩子來到城市父母也許就要換工作,或者孩子只能被關在家裡自己學習又或者是寄宿?可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又有什麼好處呢?

要是爺爺奶奶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條件的,能管的住孩子,可以讓孩子留在家裡,雖然農村的教學條件並沒有城市好,但成績也不是唯一標準,個人的素質修養,個人觀念,心理健康,樹立正確人生觀才是關鍵,在農村和哥哥姐姐幫著家裡做些家務或農活,和小夥伴探索一下大自然,感受新鮮事物,也未必是件壞事。

以上就是我給的建議,家長們慎重考慮喔!


也來給頭痛家長搭把手


孩子準備上學了,是在農村生活還是到一線城市生活學習,其實無論在哪生活學習都各有優缺點。

首先,我們可以思考下家庭分別在兩個地方能夠給予孩子學習生活的配套資源,比如孩子學習的接送問題、課後輔導問題、經濟條件的問題等。孩子放在農村老家需要仰賴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照顧,也許他們在課後輔導方面就會不那麼得心應手,但可能生活開支就會小很多,爸爸媽媽的不需要分心帶孩子,工作精力更加充沛。

其次,考慮教育資源問題。毋庸置疑,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優於農村,在一線城市更有利於開闊孩子的視野。但農村的生活簡單,慢速,淳樸,對孩子人生長遠發展影響未嘗就不好,需要爸爸媽媽多衡量。

個人建議,如果孩子爸爸媽媽有條件,應該把孩子接到身邊教育,那無論是在農村還是一線城市都是好的。


何必有如果


如果以我們70後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只要自己刻苦鑽研,努力讀書,一般情況會生活得很好,現在各領域奮鬥在一線的專業人士,大多來自於農村。農村娃和城裡娃成就相差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現在,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非常快,使資源越來越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佔據著優質的教育資源,小城市同樣如此,彙集著周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其他資源。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追求好的環境和資源,當然是去城裡讀書為妙。

另一方面,孩子的健康成長又離不開清新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孩子在大自然當中,觀察動植物生長,體驗農村的田園生活……讓他們擺脫學校補習班的壓力,身心獲得徹底釋放,讓他們更能健康成長。而所有的一切,城市未必都能一一提供。

綜上所述,平時可在城裡上學生活,享受農村所沒有的資源和快捷方便,週末可以回到城市附近的鄉村,當一回農民。

當然享受這些都具備家庭條件尚可的情況下才行,有些農民工子女,大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悲劇觸目驚心,離開父母身邊實在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基於此還是一起帶著孩子在大城市生活吧,即使在大城市養育孩子非常不容易,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