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死而復生”術,其實並未消失,而是傳到西方

如果有朝一日,秦始皇的地宮開啟,考古隊會在裡邊發現什麼寶貝呢?

有很多學者都堅定的認為,那個時候,世上唯一一本完整的《山海經》會被發現。

秦始皇畢生追求不死,研究了《山海經》數十年,希望從其中找到死而復生的秘密。

他的地宮中,一定放置著一本《山海經》。

回想秦始皇的一生,或許也曾糊塗過,但他的大部分決定在如今看來都格外英明。

這樣厲害的人物,自然不會盲目相信《山海經》中藏有死而復生術。

多年來,許多研究《山海經》的學者也沒放過這個難題,如今,他們終於找到了答案。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死而復生”術,其實並未消失,而是傳到西方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三次"浴",分別是"舜之所浴"、"崑崙之師所浴"和"顓頊所浴"。

這裡的"浴"肯定不是單純的洗澡,其中必定還有其他的寓意。

隨後,學者在《大荒西經》中找到這樣一個故事:顓頊帝在瀕臨死亡時,北風吹過大海,將蛇吹成了魚。顓頊趕緊上前,進入魚腹中,成功死而復活。不過,此時的顓頊不再是人的樣子,而是變為半人半魚的魚婦。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死而復生”術,其實並未消失,而是傳到西方

無獨有偶,在《淮南子》中,也記載了類似的事情。

在建木西邊,有一個國家,這裡的人能夠死而復甦,復活後人的身體有一半會變成魚的形狀。

難道舜帝、崑崙師和顓頊的"浴",其實都是死而復生術的一個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海經》的記載中,並非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死而復生的沐浴,只有地位最高的人,才能經歷這個過程。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死而復生”術,其實並未消失,而是傳到西方

在地中海周邊的古文明中,有一個名叫奧納斯的天神。

他也是半人半魚的形態,從海中走上岸上,教會人們種植、知識與文明。

如果說這樣的想象只是不約而同,未免太過湊巧。因此學者袁枚認為這樣的情況,代表了東西文化的交流。

秦始皇苦苦追尋的“死而復生”術,其實並未消失,而是傳到西方

同時,也有學者提出,這樣的形式並不陌生,西方的洗禮習俗的最早含義就是舊人已去,新人復生。

不僅如此,就連"耶穌"二字在拉丁文中也是魚的意思。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宮玉海教授關於"耶穌就是顓頊"的發現。

不過,更多學者認為,"顓頊所浴"只是一種象徵。

在巫師的咒語下,將人扔到水中,當他重新出水後,就成為一個新的生命。

屬於廣義的"死而復生術"範圍,與西方的洗禮基本相同。

因此,《山海經》中的"死而復生術"從未消失,只是流傳到了西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