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鬼谷子智谋:如何从被动变主动,让事情顺着自己计划来进行

【鬼谷子反应原文】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鬼谷子智谋:如何从被动变主动,让事情顺着自己计划来进行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鬼谷子反应译文】

  对方发言,是处于动的状态;自己沉默,是处于静的状态。根据对方所说的话,来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如果别人的话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反过来探求,对方必然会有应对之辞。

鬼谷子智谋:如何从被动变主动,让事情顺着自己计划来进行

  所说的话都有外在的形象,事情都有可以比较的范围;既然有形象和比较,就可以观察下一步的情况。形象就是事物的外在形貌,比较就是类比对方的辞意。以无形无声的玄微之理求得对方有声的语言,以诱导的话得出与事理相符合的发言,就得到了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兽捕鱼一样,多张开几张网,等待对方进入。

  方法符合情理,对方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捕人的网。常用这样的网激发对方,对方言辞仍无表露而失去比较,就要改变方法。以形象启动对方,以符合对方心意,了解对方实情,随后进行调查加以阐明。
  这样反复试探,所说的话可以类比模仿,因而奠定基础。再三详细重复审视,任何事情都不离开所说的那些情况。圣人以此诱导愚者和智者,都能得到实情而无疑惑。

  【历史典故】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吴王决定攻打荆楚,并宣布有敢谏者诛。在其谋臣中有一年轻人,想去劝阻但又担心触怒吴王。为了避开吴王的强烈拒谏心理,又能说服其停止对荆用兵,他巧设了说服策略。

鬼谷子智谋:如何从被动变主动,让事情顺着自己计划来进行

  他用自己反常的行为有意的引起吴王的注意,一连三天,每天一清早就拿着弹弓在吴王后花园中游荡,不顾露水打湿衣衫。他以此来引起吴王的好奇,激发其探究自己行为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为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说服而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吴王问他:你何苦一清早就在这里,弄得自己衣服都湿了。年轻人就告诉吴王,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在一边高兴地叫着,吸吮着新鲜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后面。螳螂弓着身体,想要吃掉蝉,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后面。黄雀伸长了脖子,正想吃掉螳螂,却不知道正面的弹丸就要射过来。

鬼谷子智谋:如何从被动变主动,让事情顺着自己计划来进行

  这些都在自然界存在的正常现象,但并没有真正的出现在吴王面前,是年轻人编造出来的比喻,但其中却隐含着很深的哲理,其目的就是引入劝说吴王的正题。蝉、螳螂、黄雀都只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身后的隐患与危险。

  听到这里,吴王自然也想到了自己决定出兵攻打荆楚的事,想到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由此及彼的反思,最后停止了对荆楚用兵的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