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漂洋過海來尋夫,丈夫卻已有家室,從此定居中國,以中國人為榮

漂洋過海來尋夫,丈夫卻已有家室,從此定居中國,以中國人為榮

事隔經年,即使相隔萬里愛意也不曾減少半分,經過無數風霜雨雪,磨難卻將愛意打磨得愈發耀眼。最怕的不是兩鬢斑白的變化,而是心繫之人已換佳人的遺憾,但正如同張愛玲所說,“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若所愛之人幸福不在此處,那便將這份美麗放逐天涯,但是我愛的靈魂永駐,伴隨著歲月的流長愈發淡泊清香。

一見傾心

佐藤富子出生於日本的一個傳統武士家族,明治維新後,跟隨父親成為一名基督教徒,所以佐藤富子自小習得傳統女性賢良淑德的同時,又富有一顆追求自由,喜愛浪漫的心。母親在她21歲那年,為她安排了一段婚姻,但佐藤富子十分抗拒,隨即離家出走,到了東京聖路加病院當護士。

而此時的郭沫若,同樣是為了躲避包辦婚姻的毒害,東渡日本留學。一天,郭沫若去東京聖路加教會醫院看望朋友,緣分使然,他遇到了佐藤富子,一見便傾心於她。後來郭沫若在信中對她說道,“我在醫院大門口看見您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您的臉放出聖光,

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漂洋過海來尋夫,丈夫卻已有家室,從此定居中國,以中國人為榮

兩人一見鍾情,一如浪漫愛情故事的開場,但是後面的故事還是帶著曲折。郭沫若在岡山留學,而佐藤富子於東京工作,兩地相隔千里,他們只能靠書信來往,相思之苦思慕之情愈發濃烈,有時兩人一週來往書信竟高達五封,佐藤富子拜倒在郭沫若的浪漫書信裡,完全傾心於他,後來佐藤富子在信裡寫到,“除了你我不能再愛別人,我這個肉體,我這個靈魂,除你而外是不許為任何人所有。”

艱難相守

1916年,追求真愛的佐藤富子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來到岡山與郭沫若一起生活,這期間郭沫若還為她起了箇中文名——安娜,她十分喜歡這個名字,自此更名,終生未改。兩人同居的消息傳到佐藤富子父母的耳朵裡,這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本就不允許兩人未婚同居,加上郭沫若還是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

佐藤富子的父母萬般阻撓,萬萬沒想到佐藤富子竟因此與家裡斷了聯繫,去追求她羅曼蒂克的愛。佐藤富子的父母至死都沒有釋懷,不禁感慨,是怎麼樣的愛要走到到

眾叛親離的地步。

兩年後,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國大學,安娜為了他能專心於學業,便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活,裡裡外外都由她來打理。

漂洋過海來尋夫,丈夫卻已有家室,從此定居中國,以中國人為榮

郭沫若的學費外加兩人的房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安娜與家裡斷絕關係後失去了一大經濟支持,而郭沫若也只是一介書生,為了維持生計

,課業之餘,郭沫若還要寫作翻譯來補貼家用,但是那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他們的拮据生活,家裡連像樣的傢俱和生活用品都沒有,只能用皮箱當做桌椅,拿磨平的磚頭作硯臺……

安娜跟著郭沫若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但是好在還有愛和浪漫撫平了生活的困苦,在苦難中兩人還迎來了他們愛情的結晶,先後陸續誕下四兒一女五個可愛的孩子。這樣艱難的日子,兩人一起相守了22年,直至1937年,戰爭愈演愈烈,郭沫若下定決心歸國抗戰,支援祖國。但安娜日本人的身份,歸國多有不便,隨即他不辭而別,隻身回到了久違的故土。

越洋尋夫

郭沫若回國後,安娜的生活急轉直下。郭沫若歸國抗戰的消息被日本人知道後,安娜受到牽連,被警方逮捕遭受了20多天的牢獄之災,在那非人的折磨中,她是靠著再見郭沫若的念頭撐下來的。

出獄後的她,還要承擔起養育幾個小孩的重擔,日復一日的做著髒活累活,煮漿糊、醃鹹菜甚至苦力活,靠著一位母親偉大的愛,以及對丈夫的思念,風雨飄搖中總算將日子過下來了。

漂洋過海來尋夫,丈夫卻已有家室,從此定居中國,以中國人為榮

熬過了十一年,抗戰結束後,安娜以探訪妹妹為由歸國,歷經磨難兩人終於見到郭沫若。此時兩人不再是少年模樣,塵滿面,鬢如霜。

但最令安娜黯然的是,事隔經年,郭沫若早已另組家庭,面對他的妻兒,再多的思念和愛意也都嚥下了。多年的等待與堅持,竟然只是黃粱一夢,

真是令人感到唏噓。無奈之下,她選擇回到日本,繼續和她的五個孩子生活,從此離開郭沫若的生活。

定居中國

新中國建國後,周恩來總理特別關照安娜,特許她加入中國國籍,一起加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來。之後安娜帶著幾個孩子,到中國大連定居。人們敬仰郭沫若這位文學大家,也尊重為他無私奉獻的安娜。

1983年,安娜被推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但是她極少參與拋頭露面,也很少與人來往,在她九十歲壽辰時,記者想要對她進行採訪她也都謝絕了。她唯一的執念就是,希望再見郭沫若一面,經過安排,安娜終於如願,心有千千結,情難絕,再見一面還是忍不住掉下眼淚來。

漂洋過海來尋夫,丈夫卻已有家室,從此定居中國,以中國人為榮

安娜幾乎每年都要回日本一次,但每次呆的時間都不長,匆匆拜訪過父母,就又啟程返回了。她向親人表示,她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黃土埋脖子,不知道哪天就走了,萬一在日本病了怎麼辦?她想,要死在中國,埋骨在中國,永遠地留在中國,因為我是中國人。

1995年,安娜走完了漫長而又多舛的一生,享年101歲。她安詳地離去了,枕邊還放著郭沫若寫給她的一百多封情書,帶著她追求了一生的浪漫與幸福,就此瞑目。此前,她將她僅剩的500萬日元捐給了中國,這個因情結緣,一生所愛的地方。

愛讓安娜不畏生死,不懼等待,她漂洋過海越過風浪來到愛人面前,結果並不理想,但還是釋懷了,畢竟在愛情這道題中,不必問對錯因果,愛得自由、浪漫、幸福才最為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