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對比2003年非典行情歷史,討論一下當前疫情下的A股市場(上)

話說炒個A股還真挺讓人操心的。節前忙著去醫院看病,準備滑雪假期,沒怎麼顧上看盤,收官那天,A股就來了根大陰線,給了一個大大的臉色。很多分析文章都說這次下跌是因為非典引起的,更有一些數據分析文章出現。我感覺此次A股的調整不能簡單用非典時期的行情行進類比,在此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疫情對A股整體的影響

2003年非典的疫情爆發前,由於經驗的不足,自2002年11月第一例病例開始,至2003年3月廣州香港大爆發期間,對疫情的管控相對寬鬆。而A股自2001年6月6月見頂以來,至2002年底總體上處於下跌階段。時至2003年1月份證還走出了一段“春季騷動”行情。

2003年2月21非典在香港爆發,恆生指數一路下跌,雖然中間有短暫反彈,但一直到4月底,疫情在內陸與香港兩地得到控制,並且香港政府出臺經濟維護政策才止住。

而A股,自4月16日北京爆發最嚴重的階段起下跌兩週,之後經過5月的微弱反彈之後,一路跌到2003年11月,見到歷史大底998點,之後走出來一波著名的小牛行情。

對比2003年非典行情歷史,討論一下當前疫情下的A股市場(上)

對比2003年非典行情歷史,討論一下當前疫情下的A股市場(上)

對比2003年非典行情歷史,討論一下當前疫情下的A股市場(上)

從國際環境上看,當時的美國與伊拉克正面交戰,而2019年1月美國與伊朗也發生了一點“摩擦”。從政策層面上看,2003年國家開始重視股市,有意通過股市吸引外資提振經濟。這兩點與現在的A股比起來真有點相似。

與現在不同的是,2001年6月至2003年底,整個股市都是處於一個見頂之後的下行階段,1月至4月的行情,應該是處於一個下行區間的反彈。而2019年的股市,是從2019年春季行情之後的餘波,應該算是一個結構性的行情牛市,2003年的產業結構沒有現

在豐富,沒有創業板科創板這樣的新興行業板塊,2003年的股市制度與管理手段比現在相對落後很多;投資者-無論是機構與小散的水平-也比現盲目很多。而股市信息,數據的記錄與傳播也比現在渠道狹窄單一。

根據2003同時期的比較,香港的股市比A股貌似更成熟一些,那麼恆生指數的反應可能會比上證指數更契合一些。現在看來,無論是上證還是恆生,在疫情最嚴重的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所以,市場上普遍認為1月23日的指數大跌與武漢疫情的發展是有關係的是很有道理的。那麼再研究下去,還會有哪些細節呢。下一篇再來談一下,具體行業板塊的反應。


對比2003年非典行情歷史,討論一下當前疫情下的A股市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