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小阳的漂流记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为什么要带孩子见世面?

有的人说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有的人说可以提升孩子的眼界等等。

我觉得让孩子见世面,是为了让他找到值得向往的东西,在心里产生一丝敬畏之意,对自然、对艺术或者是对某个不知名的东西。

世面,就是我们未曾见过的东西。也许是某个官场或商场的大场面,也许是某个艺术展览,也许是一场音乐会,也许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世面扩充了我们固守的疆界,我们曾以为熟知的,原来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着别样的色样。有时候是认知的颠覆,有时候是思想的升华,有时候是打开了全新的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从小能经历一次次不同的世面,如同在他的思维即将固化的时候,又凿开了一扇别致的门,有来自其他领域的光突然冲击着他,带他进入一个更深的境地。于思想、认知、情感、理性,甚至身体都是一种洗礼。他可能会紧张、兴奋,也可能迟迟不肯离去。他那好奇的砝码不断地往上叠加,产生不可名状的情愫,我们称之为“敬畏”。

有一次我在桂林的漓江,天下着毛毛雨,我们穿着薄薄的雨衣,乘坐着一叶竹筏,江水时而高涨,而而低落,我们迎着微凉的江水逆流而上。天阴沉沉的,带着我们的师傅向我们介绍各样的奇峰怪石。当我站在竹筏的前沿,冒着雨仰望高于我数百倍的山峰,思想着这峰的独特,感受着脚底下水流不断地滑过,一阵阵冷意袭来,然而,我的背后却升腾起不可诉说的敬意,是对自然,是对生命。

后来,我将这称之为“见世面”,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回到孩子,见世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生命的体悟,孩子有审美的能力,他也有自己的判断。在他空白的脑海里,这些世面逐渐形成了他的价值观,让他在面对人生和世界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感悟。这种感悟融入生命,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洋溢在孩子的一举一动里。

当孩子有心里所向往的,所敬畏的,他就会慢慢探索生命的意义,最终朝自己的目标进发。这是我觉得让孩子见世面的重要性。


欢迎关注“暖遇亲子关系社区”专注于研究25岁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对人一生的影响。

暖遇亲子学习社区


什么叫世面?

心理学怎么理解世面?


世面其实就是各种复杂的各个层面的多维度多视角的社会真实的情况。皇帝也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见见世面。不过皇帝的孩子更需要见的世面,不是官场,而是农场。

平民百姓的孩子也需要见世面。平民百姓的孩子有机会需要见的是大世面。

我们经常说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在北上广深的超一线城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城市提供了足够多的见世面的环境。能够参加各种各样的最先进的科技博览会音乐会。能够见到最大的博物馆。这些都叫做世面。

见世面这个词其实出自红楼梦。红楼梦第16回有句话叫做~~果然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世面在古代的时候指的是衙门面前的一块圆石。所以见世面也就只是见官,对百姓而言,了解官场,这就是见世面。

现在人经常把见世面说成是出外旅行。这其实是见世面其中的一种。王阳明的心学讲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说学了多少知识就应该走多少路,见到多少世面,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到一起。

如果讲到儿童教育方面,那么见世面真正的含义就是让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让孩子了解社会的不同侧面。让孩子通过社会了解人性的不同侧面。让孩子知道世界如同硬币一般。永远有两面,只知a面不知b面一定会带来人生命运的损失。

在心理学里面我们理解见世面,把它作为一个人维持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性,有更好的应对生活能力的视角去看待世面的。。

一个人是否心理建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而是取决于社会适应性。所以一个人越能够适应社会,越代表着他见过足够多的世面。一个人面对生活难题的时候,是否能够找到最佳的应对生活的策略,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多的对世界的了解。因为每个人应对事情的策略都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

而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如何去提升,其中有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足够多的见识。在与人的交往中见识,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见识,在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寻找见识,在与自己不同的家族背景中去寻找见识,在与自己不同的阶级经济地位中去寻找见识。

因此足够多的对世界的了解才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人生成功并不取决于文凭的高低。

小明经常去央视做节目。发现央视的很多导演制片人都有非常好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不管他们所学的最初的专业是什么,他们都有足够多的对世界各个方面的了解。甚至也包括对人性各个层面的了解。

其中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在一个中国最大的媒体平台上,你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去见到形形色色的社会,去见到形形色色的见识。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三体的秘密》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心理团队


有一次,我在一家高级自助餐厅里,遇见一对夫妻带孩子来吃饭,从坐下来,两人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个餐厅多少钱一位知道不?如果不是为了让你见世面,我能花这个冤枉钱来吃吗?”

“这样的餐厅赚的都是黑心钱,咱们再怎么吃,连个零头都吃不回来!”

“不好吃的就扔掉,不要吃了,我们是来享受的,不是来受罪的!”

“一定要多吃点,把本钱吃回来!”

......

走的时候,他们把剩下赶紧的菜一股脑倒进火锅里,然后偷偷摸摸的拿着一些吃的离开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父母带孩子来,到底见了什么世面?如果父母自己没有格局的话,就算带着孩子走遍天下,他们自己依然是孩子最大的世面,也是孩子最大的局限啊。

所以,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自己不努力,天天催孩子努力,自己不成功,天天期望孩子成功,这样不是教育,这是控制,是违反人的天性的。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曾经说:“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成人,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环境,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世面”,不在乎孩子是否见多识广,在乎的,是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题目说得很对,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才是带孩子通往更大的世界的途径。


美可亲子


我深深地体会过让孩子见世面的重要性。

我的孩子今年8岁了,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在今年之前,当地能玩的地方基本上都领着他去玩过。因为孩子小,带出去不方便,所以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秦皇岛。

去秦皇岛的原因,其实源于孩子说过的一句话。有一天,带着孩子到河边去看水,因为水被橡胶坝拦截起来,水位比较高,孩子看到水比平时宽了好多,突然发表感慨:“好大的海呀!”,啊?什么情况?这是海呀?

正好有个出去玩的机会,于是带他到秦皇岛近距离看了看海的宽阔。虽然只是到海边玩了玩,并没真正领略到大海的壮观,但回家后再也没见他对着河水发过对海的感慨。

今年的一天,看到一辆双层旅游车,孩子对我说:“妈妈,你看那是双层公交车。” 我告诉他,那是到这里旅游的旅游车,并不是公交车,北京有双层的公交车,有空带他去坐,结果孩子问我:“妈妈,北京在秦皇岛哪儿呀”,我直接懵圈了。

后来找了个时间领孩子到北京一趟,观看了天安门升国旗,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像,在广场远距离的给他介绍人民大会堂,有参观了博物馆,动物园也走了一趟。

虽然有的他不是很清楚和明白,但基本上懂得北京是首都,有天安门,有毛主席遗像等。回到幼儿园里,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多了好多的话,显摆了个够呛。别人故意逗他问北京在哪里,他会毫不犹豫,坚定的说北京是首都。

虽然是个小事件,但我认识到,孩子应经常带着去见见世面,让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并不是他眼里的那点儿地方。让他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时有话说,不至于说起其他的城市,会一脸的茫然。

我认为孩子见世面,玩的同时,又长了见识,也许会有助于孩子的格局,不会目光太短浅,知道谦虚,知道山外有山。


书香育儿经


说一个我的故事,我是山东一个农村的宝妈!对于孩子见世面周围的人真的不是很重视!2018年的6月份,我单位组织去青岛旅游,我和我对象商量着带着我女儿去,我女儿3岁半!但是家里老人都不让去,因为春天的时候去了一次济南的动物园女儿回来大病一场!家里老人都比较担心,但女儿兴致很高,一直吵着要去,也就带着去了,我青岛玩了两天,也比较轻松,孩子很开心,遇到外地的游客女儿会用普通话给人家对话!这是我在家里都想不到的!

今年夏天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女儿额头贴着一个小心心的贴纸,我问她谁给你贴的,她说是老师奖励的,我说老师为什么奖励你啊,女儿说,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一张图片,老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全班只有我自己知道是青岛,女儿拿出女本我一看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五月的风”,我当时都惊呆了,时隔一年多,没想到女儿记忆力这么深,那天女儿特别开心。别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每年带孩子出去转转,及时是穷游也得出去!别老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出去见见世面,别让孩子啥也不知道!


俊俊妈


简单来讲我身边的2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让孩子“见世面”的内涵和到底有多重要了。

我理解的见世面,不仅是物质富裕,让孩子去很多地方玩,更是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经历不同的人和事情。

第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学生的女儿,3岁快4岁的样子,刚上了一年幼儿园。家里是相当富裕的那种,但夫妻二人都很低调,从吃穿用度上完全看不出是富贵之家,可是那天我们聚会,她带了女儿一起去,看到她的女儿,我们终于明白“女儿要富养”的真正含义。

小女孩进门后很礼貌的用不大但很清晰地声音向大家问好,还说今天会辛苦妈妈和各位阿姨带她了。饭桌上也是有礼有节,既能坦然的告诉妈妈自己想吃的东西,但对于食物也很节制,不会一味贪吃。妈妈让她吃蔬菜,她虽然不喜欢,但还是一边说“吃蔬菜皮肤好身体好”,一边努力地吃下去。大人问话也是不卑不亢,有问必答,有时会顺着你的问题再多说几句,比如问她最近学什么,她会介绍学的内容,还会介绍不同的老师,说老师有什么特点,自己喜欢哪个老师等等。

饭后,我们去ktv唱歌,小女孩安静的坐在沙发上拿着手鼓给大家鼓掌,盈盈笑着,也不乱跑,偶尔走到妈妈面前找吃的。等大家都唱了一圈,她站起来说,阿姨我给你们唱个歌吧,然后大方的走上前拿起话筒请唱一首英文歌曲,虽然不是惊艳的那种,但气息很稳、音准也很棒,看得出来孩子非常自信。大家夸她,她既不羞涩,也不过分骄傲,很礼貌的笑着说谢谢阿姨们喜欢。后来大家聊天,她就拿着手机跟自己的外教聊天,聊外教的旅行,聊自己去展览馆看到的植物等等,不时咯咯笑着,真是太可爱了。

第二个例子

我的同学,是个很优秀的女生,全国Top3大学硕士毕业,国家机关工作,高挑苗条,性格温和。却一直拖到29岁没有谈对象,今年终于领证了,但周围人都觉得男孩子条件实在差(外貌、工作、个性等)。当然,谈恋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她好也行,可就是这一点也达不到,女孩子经常委屈、哭,找我诉苦,男孩子恋爱中对她并没有多么疼爱和包容。这女孩的脾气我是知道,出了名的温柔憨厚好说话,所以她的委屈我相信绝不是作的。


我问她为何不分手,她说自己以前一直认真学习,家教也严,没谈过恋爱,所以在这段恋爱里一直觉得有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想要自己改进,而且总是想着,这男孩子毕竟已经谈了这么久很熟悉了,分手后会不会更难遇到对的人。

我听了心痛,她在恋爱方面太没自信、太没自我了,女孩子在恋爱里想要幸福,首先得肯定自己的魅力,散发自己的魅力。而魅力,很多时候是靠你以前认识、谈过恋爱的男生发现,然后自己感知到的。这女孩压根没谈过恋爱,她自己不自信,也没有看到过她在别的男生眼里熠熠闪光的样子,所以总是觉得有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自尊感很低,委曲求全。看到她,我就想,我将来一定不会阻止女儿在大学里恋爱,只要不太出格,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所以,“见世面”不光是出国玩、看展览,更多的是接触不同的人、看看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去体会生活,去经历,变得更加独立,并从他人身上折射、发现多角度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肯定自己的美好、悦纳自己,过好人生。


小毛阿姨聊营养


周末,去闺蜜家做客。

闺蜜的儿子6岁,闺蜜做饭的时候,我和孩子闲聊。

他说在班级是数学小组长。我说那你的数学是不是很好啊?他回答一般吧。我心里不由暗笑:这小子还挺深沉。我说,那咱们来说说数学吧,你喜欢什么数字啊?他说:"阿姨你猜。"

我说:6。他摇摇头,我又说8,他又摇摇头。我还真就猜了好几次都没中。

后来他说是“4和5”。我马上问为什么啊?他说:“因为4像旗子,5呢,像五角星。那么组合在一起就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我爱祖国,也爱五星红旗啊。”

天啊,我真心没想到能听到这样的回答。

我跑到厨房问闺蜜:你儿子喜欢什么数字你知道么?她想了一下说:3么?

听到闺蜜的回答我心下觉得孩子这答案真不是大人教的啊。

我把孩子的回答说给她听。她听了很高兴但没有很差异,她说孩子经常会给她带来各种各样的“出其不意”。

有一次,她让孩子做卷子,孩子打了99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加法。明显是马虎所致。

闺蜜本想教育孩子以后要认真。她就唉声叹气的说:儿子,妈妈都上火了,你说这1分,明明可以得到的啊,这就差1分,多遗憾啊!

她儿子说:“妈妈你不用遗憾,你没听过一个故事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么?牛奶已经打翻了,你遗憾有啥用,你需要注意下次别打翻就好了。”

闺蜜被这套歪理弄的哑口无言。。。。。。


闺蜜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每年至少要带孩子旅行一次。时间都要在一个月以上。


每次旅行中,儿子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还会买几本书。


每次去不一样的地方回来,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

见识多了,人也自信了,和班级的小朋友总是能侃侃而谈。

想象力也丰富,画画的老师总说他想象力好。他自己没事还能作两首小诗。

闺蜜说:我没有希望他将来成为大科学家、大画家等的那种伟大的理想,我只希望他能活的快乐,面对生活,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她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两件事:

事件一

闺蜜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境很一般。13岁那年,父亲要去省城里的亲戚家办事,她正放暑假父亲答应带她去。

那是她第一次去大城市,她很高兴,找出了自己平时最喜欢的衣服。她说当时她上身穿了一件类似连衣裙的长款衣服,下身穿了一条西裤,脚上穿了一双布鞋。可以想见这样的搭配是多么的不伦不类。

多年以后,她回想起表哥当初那一见面有些震惊的,上下打量的眼神,心里还是会感觉到尴尬。

省城的马路很宽,有红绿灯,还有她在书中才听过的“斑马线”。虽然书上说“红灯停、绿灯行”但是书上没说怎么会有好几个红灯。。绿灯。。。


不懂,也不敢问,怕被嘲笑。到底,那次去省城,也没学会怎么过马路。只是跟着别人走罢了。


事件二

闺蜜很聪明,可高中的时候就是不学习。

她说:我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我妈总说学习好了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我不知道什么是好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是好工作。

那个时候为了省钱,下着大雨也舍不得打车,回到家浑身都湿透了,母亲也没有一句关心的话。她就认为省钱是对的。

什么大学,什么工作,那都是虚无的东西。王叔叔家很有钱,但是他也就上了小学。而且他儿子学习还不如我呢。

青春期的叛逆,和家里总是矛盾重重。学习,就这么被放弃了。


闺蜜只考上了专科大学,找工作的时候吃了许多的苦。到了社会经历的多了,才知道学习的重要。后来她利用闲暇时间考了许多本证书。

她说:一方面为了提升点收入,另一方面我也想证明我自己。

童年的见识短浅和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总是我挥不去的梦,午夜梦回,都是回到高中,不学习的遗憾在梦里都那么清晰,那么难受。这个遗憾,在我心里挖了个洞。只有拿到证书的时候,我才觉得它能被填充一下。

一个人的出身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见识,你思想的高度。没见过更多元的世界就没法有更高的见解和认识,遇到困难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只有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才会发现世间有那么多的美好。定位自己。找到前进的动力。

所以你看,带孩子见识更广阔的天地,真的很重要。


雅潇老师


先举一个例子,侄女一直生活在北京,虽然我们条件也一般,但每年也能支持1~2次的国内旅游,周末也可以带孩子去北京周边或市区、郊外公园等地玩耍。4岁时回老家和小表妹一起玩(小表妹13岁,一直生活在农村),两人一起玩橡皮泥,小侄女一会儿捏出一碗面条,一会儿又捏了一个桌子和几个椅子,说全家要坐在那吃饭,然后再捏个小人儿坐椅子上。捏的栩栩如生,还真是那么回事,而小表妹拿着橡皮泥却只是瞎玩儿,一团团的,什么也没捏出来。和邻居小女孩玩拼图,年龄相仿,但是小女孩都不知拼图是什么,更别提怎么玩,所以拿了随便扔。之前给她买了一本儿童版《人类简史》,是远古人进化的故事,看完开心地跟我说:“我一直都想知道人是从哪儿来的,人是从哪儿来的,现在终于知道了。”然后还画了一幅远古人穿兽皮裙站在大太阳底下的画,还跟我讲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爱画画,画的每幅画都有个故事,边画边讲,画完了故事也编完了(我妈一直好奇这么点小孩,怎么能想出这么多事情)。这个是因为孩子平时爱看书,爱听故事,而且听完看完自己能复述出来,所以如此也丰富了她的想象力。

当然这些看起来是个小事,但是孩子生活环境、见识多少,直接影响了她的行为和想法。前两天写了一个微头条《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宝宝的重要性》,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会使孩子智力发育更好。和朋友聊天经常说“现在孩子真聪明,想想我们小时候那叫个傻”,其实天生智商来讲未必差,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信息获取更多也更容易,所以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聪明,不仅智商高,情商也普遍高。比如侄女小小年纪特别会哄人,吃饭的时候会开心地说:“奶奶做饭真好吃”,哄的奶奶开心不行;看见妈妈生气了,赶紧去哄:“妈妈别生气,没事的……”

我们看一些亲子节目,家庭优越的孩子从小表现出不一样的教养和知识体系,有人会感叹,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这就是见识不同造成的格局不同。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羡慕,在自己条件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环境刺激和见识机会。当然在制造客观环境之外,父母本身的表现更重要,出去玩要先储备那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知识,到了要能够给孩子讲述;平时和孩子一起多看书,不能宝宝看书,我们玩手机,如此也传到不到正能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交礼貌,我们不能一面带孩子去高档场所见识,一面私下还爆粗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他觉得新奇好玩就更容易习得。


也正如您问题所提,真正影响孩子的很多时候不是钱,而是父母的格局和眼光,确实也是如此,父母有格局,即便有限的钱也能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儿童健管师蒋桂雪


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一个是我六岁女儿的。

先说我的。

我是农村长大的。进大学前,我知道电脑但没用过。更不会打字。我清楚记得大一上计算机课的情景。我旁边坐着的,是北京长大的孩子。我还在默记键盘上字母的顺序时,他已经敲击如飞了。那年这门课的考试,就是按照要求,在电脑上录入一篇文章,设置缩进等。那位同学分分钟搞定。而我,也过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曾经在多少张白纸上,用笔画下键盘,写上字母,练习敲键盘。

那是一种深深的自卑感。真的。虽然我知道,我可以努力,可以补回来,但那种感觉,真的让人难受。我到现在还记得。

再说说我女儿的。

她比我幸运。她出生在北京,她的户口本上就是北京的身份证编码。我不是说北京户口有多了不起。我只是说,她有机会见到很多我当年绝对不可能见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她不需要努力,就是她每天生活的构成。当然,作为母亲,我也有意识带她去见识更多,欣赏更多。

比如,我会带她去看舞台剧。今年5月带她在朝阳公园看完《Cavalia·舞马》之后,又带她看了一部小剧场的儿童剧《市场街最后一站》。她看完跟我说:“这部剧也不是不好看,可是跟舞马比起来,太简单!”我很震惊。因为她的评价很到位。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品味。

所以,我不想大谈特谈见世面的重要性。这在今天这个时代,这简直无需多言。我只是觉得,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创造长见世面的机会。

不为她超越谁,只为她不自卑,有自己的谈吐与见识。而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尽我们所能去给予,也会不留遗憾。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小公主变形计”。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喜欢心理学,也是六岁女孩的妈妈,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来自我育儿的亲身体验。欢迎您关注我,与我交流!


小公主变形计


我父亲只是个初中文化,但是我爸是真的对教育来说,绝对舍得投入,也绝对会让我们主动去见见所谓的“世面”。

我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教育,永远都是“先好好读书,认知这个世界,用你学习的去实践,认证是否正确”。虽然我们几个孩子都没有说很成功,至少相对我家周围来说可以说衣食无忧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种。

学习很重要,理论是基础,去实践才知道是否可行。

这就是我父亲教给我们的所谓的见世面。

很多人说见世面就是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其实真是这样么?

答案是肯定得:并不是!

以前的邮递员,千里行万里奔,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米粒都多,但是他们的认知并不会真的很丰富,只是知道有过那么一回事儿。旅游也是一样的,走马观花,哪儿好看,哪有得玩儿,拍张照,证明自己来过,就算你走过全世界,你的认知里依旧是如何好玩,如何好看吧!连自己的开心都描绘不出来。

所以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就是对世面的见解;

这也是旅游和旅行的区别之处;

(请关注我,下期文稿会发布关于”旅行和旅游对人生的意义的不同”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