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8年的小麥價格會上漲嗎?

哢啥嘞


個人以為,2018年小麥價格並不是上漲,反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正式下調,一個是小麥去庫存大幕的拉開!

2018年小麥臨儲價格下調!

眾所周知,2018年國內主產區小麥最低收購價在連續4年保持不變後下調0.03元/斤,至1.15元/斤,國內糧食市場化進程進一步推進。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繼2016年國內取消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及主產區早秈稻最低收購價下調以後,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另一重大舉措。

政策麥拍賣價格全面下調!

今年以來,國家兩次累計將2014~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下調110元/噸,這將激發用糧企業的採購熱情,政策導向意在加快去庫存進程。時隔3個月,國家小麥拍賣底價再次調整,政策意在加快去庫存進程。

4月4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發佈通知,從4月18日起對部分政策性小麥銷售底價再次進行調整。其中,2014~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調整為2350元/噸,下調60元/噸,兩次累計下調110元/噸。

筆者認為,政策性小麥銷售底價再度下調將直接導致政策性小麥到廠價格下降,受此影響,小麥市場價格也會進一步走弱。

所以,在這雙重影響下,2018年國內小麥價格難有上漲!


糧油市場報


就目前小麥的情況來說,綜合天氣,市場大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來看,我對今年小麥行情還是不看好的,具體分析如下:

根據相關信息反饋,今年冬小麥部分產區由於倒春寒天氣所致,出現了小麥凍害現象嚴重,如山東、河南等部分地區小麥因倒春寒出現了不吐穗或吐穗少以及芘子等症狀。天氣的變化對小麥的收成品質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說關注天氣也是對小麥收益的重要一環。

先不說天氣對小麥品質的影響,當前對小麥的供給量也不缺失,原本小麥固有的消費市場不變,再加上現在豬肉價格不斷的下滑,這對養殖業又是一個打擊,勢必就會對飼料的需求上造成下降趨勢,工業方面需求看目前市場,也是趨於減弱。

看居民麵粉消耗上,這些年來不但不見增長,還有下滑趨勢。據我當地縣某大面粉廠上班的同村老鄉說,今年麵粉銷售情況很不理想,業務量也在不斷下降。


在國家政策方面,今年全國小麥最收購價較去年還出現了下調,由原來的2.36元/公斤降到了最近2.30元/公斤。即便這樣,還有消息透漏,有部分專家建議在2018年夏糧收購期間取消小麥最低保護價政策,具體能不能實施還在待定中。

今年還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的一年。對小麥市場也出現了重要變革,臨儲收購價有明顯的下調跡象。



綜上這些方面的因素,有理由認為今年小麥價格趨弱的可能性極大,但短期內出現大跌行情也不大可能的。


農大知事


今年小麥價格會上漲?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那兩個方面呢,一個是小麥的市場價格走勢,一個是小麥的市場供應和需求平衡來判斷!

今年全國各地小麥價格的市場走勢如何?

2018年2月中旬全國各地的普通小麥(中等)價格行情:

山東省各個區縣的平均批發價格為2750元每噸,也就是1.375元每斤!

內蒙古各個區縣的平均批發價格為2720元每噸,也就是1.36元每斤!

河北各個區縣平均批發價格為2680元每噸,也就是1.34元每斤!

廣東各地區平均批發價格為2630元每噸,也就是1.315元每斤!

甘肅各地區平均批發價格為2700元每噸,也就是1.35元每斤!

2018年3月中旬全國各地的普通小麥(中等)價格行情:

山東省各個區縣的平均批發價格為2680元每噸,也就是1.34元每斤,較上月下跌3釐!

內蒙古各個區縣的平均批發價格為2670元每噸,也就是1.335元每斤,較上月下跌3釐!

河北各個區縣平均批發價格為2665元每噸,也就是1.3325元每斤較上月下跌1釐!

廣東各地區平均批發價格為2580元每噸,也就是1.29元每斤,較上月下跌2釐!

甘肅各地區平均批發價格為2620元每噸,也就是1.31元每斤,較上月下跌4釐!

2018年4月中旬全國各地的普通小麥(中等)價格行情:

山東省各個區縣的平均批發價格為2560元每噸,也就是1.28元每斤,較上月下跌6釐!

內蒙古各個區縣的平均批發價格為2530元每噸,也就是1.332元每斤,較上月變化不大!

河北各個區縣平均批發價格為2600元每噸,也就是1.3元每斤,較上月下跌5釐!

廣東各地區平均批發價格為2580元每噸,也就是1.29元每斤,較上月上漲1釐!

甘肅各地區平均批發價格為2600元每噸,也就是1.3元每斤,較上月下跌1釐!

從以上的小麥走勢上來看小麥的市場價格目前處於下跌趨勢,部分地區小麥價格已經趨於穩定,但相對去年的小麥價格走勢偏低!


小麥市場的供需情況:

1.目前來看小麥的市場供應比較充足,所以價格有下跌的趨勢,但後期的變動主要還得看今年的小麥的收成,如果今年的小麥種植面積比去年小,或是受到雨水的影響,那麼後期小麥會呈上漲趨勢,那後期肯定會比去年價格偏高,如果相反,那麼價格可能會比去年偏低!



2.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這是唯一一個和往年不同的影響,貿易戰的影響,直接會影響到小麥的進口量或出口量,相對而言國內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小麥量是遠遠大於出口量的,所以後期上漲的可能性比去年大很多!

綜合以上因素目前來看,小麥近期的價格不太樂觀,當後期變化可能較大,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關注+點贊,農村小夥為你解惑!


生活閱錄


小麥的價格會受到政策調控、市場環境、民眾需求、國際市場環境、氣象土壤等多種因素一起制約調控,並不是單一變量的函數法則問題,因此看小麥價格的問題也應該從多個因素一起入手分析。老張認為今年小麥價格行情肯定會不如去年,雖然現在很多小麥遭受到清明時節“倒春寒”的影響,出現不同幅度的減產現象,但是依然無法阻止小麥價格下跌的趨勢。理由如下:

一、國家對於小麥品質採取的價格調控力度加大。

我國雖然是小麥主產國,種植小麥的面積和每年小麥產量都很大,但是我國的小麥一直品質不好,“筋道強”和“筋道小”區分不明顯,大家平時種植小麥也從來不在乎這些事,只管種植生產,品質問題以前一直被大家多忽視。近幾年來國家也一直在提倡推進小麥優品質生產相關工作,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所以今年來國家對小麥從收購價格這個源頭上進行了調控,旨在通過對低品質小麥價格的抑制做到推廣優質小麥品種的推廣普及工作。未來的小麥肯定會和其他農作物一樣分品質優異階梯價格收購。


二、民眾對小麥的需求減弱。

同樣作為三大主糧之一,小麥在民眾生活餐桌上的戰爭可謂是一直被大米壓制著,節節敗退。以前北方吃麵地區現在很多人都能接受吃大米,實現大米、麵粉輪換吃食,但是在以大米為食的南方地區,麵粉可謂是毫無立根之處,大家對面食不買賬,麵食很難進入大家日常生活的餐桌之上。這種持續的一進一退導致了小麥的民眾需求不斷下滑,市場需求下滑,價格自然不可能再穩定下去。


三、小麥其他需求降低。

小麥生產所產生的麩皮一直是畜牧業飼料的必備品,尤其是養豬業對麩皮的需求,但是今年以來養豬業連續遭遇不景氣的行業危機,養豬業受到重挫,未來長時間這種情況在老張看來還會持續,小麥內需大大減弱。

老張認為以上三個要素是促進今年玉米價格下跌的最主要因素,建議廣大種植小麥的老鄉儘快更換優品質小麥播種,以保障自己的最大利益,至於其他的咱們也無能為力,畢竟操作難度比較大。


老張談三農


2018年,國內小麥供需穩定!

現在,全國各地的冬小麥多數已經度過了返青,開始進入了拔節期,以今年的的天氣狀況來看,如果不出什麼氣象災害的話,今年全國小麥產量將較往年保持穩定態勢,整體產量變化幅度應該不大,加之我國小麥供需關係一直穩定,市場供應和需求之間不會出現較大的差額,所以,2018年小麥市場價格不會因為供需出現什麼大的波動。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今年的小麥價格就真的會一帆風順了呢?並不是這樣,顯然不是!

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下調!

眾所周知,在我國,政策是決定糧食價格的重要因素,由於國家下調了今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標準,而我國每年絕大多數的小麥都是要通過最低收購價格收購來進入國家臨儲倉庫,所以,最低收購價格標準將決定新產小麥的市場價格!

熟悉小麥市場的朋友都應該知道,2017年底的時候,有關部門發佈公告,較2017年相比,2018年我國小麥臨儲收購價格每斤下調了0.03元/斤!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的小麥市場價格將比往年下調3分錢每斤左右!2017年能夠賣到1.2元/斤的小麥,在今年,只能賣到1.17元/斤左右。

如何讓農民不減收益?

既然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下調已經是必然了,小麥市場價格下調也是板上釘釘了,但是筆者以為,農民的收益並不會降低,為什麼呢?因為國家將給農民發放一筆新的補貼,而且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也將提高種植收益。

比如說,一畝地產1000斤小麥,由於最低收購價格降低造成的損失,國家將通過發放補貼的形式來彌補,以爭取農民的種植收益不降低!

此外,農民朋友還可以在今後選擇種植一些市場緊缺的優質小麥,比如低筋麥和強筋麥,這些小麥種植起來收益將更加有優勢!

希望廣大農民朋友今年有一個好的收成!


鍾情三農


我國小麥庫存的有7626噸,呈逐年增加趨勢,其中蘇皖豫小麥產區佔庫存87%,小麥存量大,供應充足,市場供大於求。雖然,今年北方小麥受倒春寒天氣影響,但對小麥價格行情走勢不會帶來非理性波動,農民手中還有存貨應該儘快銷售!

麵粉行情略有下調,麵粉企業開工率平均只有50%左右,大型麵粉加工企業開工率也只有65%,小型企業不到50%,麵粉企業收購小麥積極性不高,加上養殖業低迷,麥麩及飼料小麥價格也在下調。


今年小麥價格可能在1.10元/市斤左右。我們農場職工小麥每年都0.85元至0.95元售出,從來沒有按國家保護價收購,一是要預留中間商收購利潤空間,二是我們當地小麥不曬不揚,給中間商壓級壓價藉口。今年小麥可能要取消託市收購,近期市場又傳出取消保護價收購,因此,今年小麥價格行情走勢不容樂觀!


有倉儲條件的農民,可以將新小麥曬乾揚淨,儲存到元旦前後銷售,沒有倉儲條件的農民,可以寄存在國有糧庫,企業倉庫或租或交存放費把新小麥存放起來,待行情走勢上漲再銷售!


長江三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每日糧油想說的是,今年對整個糧油市場而言,都是壓力重重,從玉米去庫存到稻穀去庫存,今年開始正式輪到了小麥去庫存。

首先,根據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18年小麥託市收購價格顯示,2018年小麥託市收購價格較2017年下調3分——這是今年小麥集中上市期的價格基調。

其次,國家託市小麥拍賣競價交易自進入2018年之後,已經連續兩次下調了拍賣底價,截止目前2014-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已經調整為2350元/噸,合1.175元/斤。參照今年玉米去庫存的步伐,後市小麥拍賣底價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針對大部分農民而言,由於多重因素影響,他們很難直接將手中的糧食賣給託市庫點,因此糧販子的定價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媒體報道,今年新小麥開秤價可能會在1.10元左右。

當然,小麥市場也不是一點利好消息沒有。

目前最大的利好可能就是今年的小麥產量問題,從目前小麥生產情況來看,前期的倒春寒和近期的陰雨天氣,都將對局部地區的小麥產量構成影響,很有可能小麥價格會出現階段性的連續上漲行情。

其實就是現在不確定的中美貿易關係,我國每年會進口一批優質專用小麥,調劑國產優質小麥市場缺口。若美國小麥進口受阻,那麼國內優質小麥將會迎來較好的上升空間——畢竟這幾年我國優質專用小麥市場一直處於供應緊張的局面,價格也較普通小麥高0.2元/斤左右。


每日糧油


2018年春季,各類農作物都遭受了倒春寒的影響,其中對小麥的影響最大,冰冷的天氣使得大部分小麥受寒受凍,溫度的下降也使得小麥的產量急劇下降,在小編看來今年小麥的價格將會迎來歷年的新高。

1.倒春寒的直接影響

倒春寒的影響是很大的,這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它也直接導致了大面積的麥田受凍和產量的下滑,成品的減少必然會導致價格的上漲,物稀為貴歷來的規矩就是這樣子的。



2.出口的影響

目前出口的形勢還是很不錯的,政策的支持和行情的良好也在側面提高了小麥的價格,畢竟好行情不是每天都有的,好的形勢必然會使得價格非常合理。



3.需求量增加

目前作為春季中段,各大需求工廠和單位對於小麥的需求量急劇的上漲,小麥已經達到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樣的形勢下供應商必然會抬高出售的價格。



4.種植面積的減少

農村的耕地減少也對小麥的價格有著很大的聯繫,目前農村有很大一部分耕地被用作了退耕還林,大面積的土地種植了樹木或者農戶種植了其他產品,畢竟紅薯等作物的價格是很高的,這樣一來產量也肯定下降,那麼價格自然而然就高了。



以上內容均為個人觀點,大家不喜勿噴,歡迎廣大網友積極評論回覆,鄉村張二小每天會為大家帶來三農類問題的解答。


鄉村張二小


我的觀點是:新糧下來之後,價格會先跌後漲。

為什麼說會先跌呢?

第一:國家保護價定位。今年的小麥收購保護價下調三分,政策的調整首先反映出我國的小麥不缺,供給充裕。收購商也會根據這個價格做參考,不會定價過高。



第二:農民銷售習慣。機械化收割使小麥一次性進家,晾曬成了農民的一大難題。這幾年基本都是等小麥完全成熟後收割,收割後最多就是晾曬一兩天,然後裝車送到收糧點。更有甚者收割完直接就拉到收糧點賣了。省去了晾曬,裝袋,往屋裡搬屋外運的麻煩。而用糧企業和糧商也會抓住這一點壓低價格收購。



為什麼說後漲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從小麥開始收割到結束,小麥價格會呈現一個上升趨勢,上漲慢的時候會兩天漲一分,快的時候會一天漲兩分。隨著收割進度推進,糧商也會慢慢把開始壓下來的價格提升,壓縮利潤空間來收糧。



目前的貿易摩擦和倒春寒所造成的減產,減產只能影響咱的收入,老王認為不足以影響到今年的小麥價格。可能這句話會招來一頓謾罵,但是老王不想借勢煽風點火。希望農民能理性看待。期望越高,失望會越大。



但願我的觀點是錯誤的!祈願小麥能漲價,讓農民多收入一點!

我是說農村事的農村人老王,同意我的觀點的加關注點個贊!


說農村事的農村人老王


目前,距離最早上市的湖北小麥收割,已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最近很多地區傳出因為清明節前後的低溫天氣,對部分品種小麥生長髮育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出現了空穗的情況,單產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在當前託市小麥拍賣持續進行,國家對小麥拍賣底價和收購底價都下調每斤3分錢的情況下,後期的小麥價格還會上漲嗎?


我覺得,麥收前不會再漲了,反而是小麥市場價格還將會向託市底價逐漸靠攏。主要考慮到:

一、自2006年實行託市收購政策以來,小麥價格的走勢絕大部分時間段是受政策主導的,今年同樣不會例外。對比當前的小麥市場收購價格,大體上國標中等多在2480-2520元/噸,比4月中旬下降了20-50元/噸。而小麥政策底價雙雙下調後,國標中等小麥拍賣底價在2350元/噸,2018年產小麥託市收購底價2300元/噸,這預示著夏收前小麥市場價格還會繼續向託市底價靠攏。


二、託市小麥拍賣每週200萬噸正常投放,雖然自4月18日首次拍賣底價再次下調的交易會成交31.28萬噸,成交率15.59%,比上一期拍賣成交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但總體來看成交還是偏低的,說明用糧企業對拍賣糧源還沒有到非拍不可的緊張時期。主要原因是隨著氣溫升高,麵粉終端消費進入淡季,加工企業開工率下降至5成左右,再加上各級儲備輪換小麥正在出庫,企業的採購積極性不高。


那麼,隨著夏收的開始,2018年產小麥陸續上市後,新小麥的價格走勢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近期出現的小麥空穗情況需要關注,但由於總體上主產區的小麥長勢良好,夏收豐收有基礎,後期更應該關注赤黴病、乾熱風、夏收期間天氣變化等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其次,在不出現明顯減產減質的情況下,由於託市收購價格下調3分,三等收購價是1.15元/斤,預計今年新小麥的開稱價同比將低開上市。隨著託市收購的陸續啟動,新麥收購價格將會穩定在1.15-1.20元/斤的水平,當然這是折為標準品的價格,從農民手中直接收購的價格還會更低一些。

再次,託市收購結束是在9月底,之後小麥市場價格的走勢就要看國慶節前後出臺的2019年產小麥最低收購價是否會再次下調,以及2018年產小麥託市收購數量的多少了。如果託市收購底價繼續下調,那麼往年常有的四季度小麥價格上漲行情將表現的不太明顯,價格上漲的空間會有限。畢竟,除了市場上流通的小麥之外,國家手裡還有以億噸為計量的託市小麥庫存呢。

當然,也不是說就沒有行情了,優質麥今年可能會再次被看好,雖然有關部門繼續扶持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產量繼續增加的預期增大,但中美貿易戰將其他小麥也納入了加徵25%關稅行列,或許對優質小麥價格起到一定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