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尚書令是一個重要的官職。尚書令始於秦漢時期,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但是,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尚書令的權力在漢朝時期實現明顯增長。特別是在漢末三國時期,尚書令可謂分走了部分丞相的權力。比如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他的繼承人蔣琬就擔任尚書令一職。隋唐時期,尚書令為尚書省長官。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在三省六部制之下,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長官,都可以稱之為宰相,所以尚書令作為尚書省的長官,自然可以稱之為宰相。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接近300年的歷史中,只有兩人曾擔任過尚書令這一官職。更為關鍵的是,擔任尚書令之後,這兩人最後都當上了唐朝皇帝。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分別是誰呢?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之前,曾擔任上述兩一職。義寧元年(617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在唐朝正式建立之後,唐高祖李淵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作為唐朝歷史上第一任尚書令,也即作為尚書省的長官,李世民得以參與朝政的處理,從而培養更多傾向於自己的勢力。當然,更多的時間內,李世民還是在外征戰,為唐朝一統天下而立下赫赫戰功。在此基礎上,戰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無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形成了衝突。而這,直接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秦王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淵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正式即位,年號貞觀,是為唐太宗。對於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其曾經擔任的尚書令一職空缺,李淵特別為李世民冊封的天策上將,自然也沒有人敢擔任此職。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不過,到了唐朝中期,尚書令一職終於出現了第二位人選,此人就是唐德宗李適。根據《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的記載,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唐代宗李豫長子。李適最初被封為奉節郡王,對於李適來說,即位之初經歷了堪稱唐朝歷史轉折點的“安史之亂”。

寶應元年(762年),李適擔任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雍王,在名義上統軍平定安史之亂。公元763年,李適被拜為尚書令。對此,在筆者看來,擔任尚書令這一官職,已經意味著李適即將被冊封為太子之位了,因為他之前擔任此職的就是李世民。果然,到了廣德二年(764年),李適被立為皇太子。大曆十四年(779年),李適正式即位,是為唐德宗。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國力走向衰落。對此,唐德宗李適在位初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格限制宦官,並通過一系列手段來恢復國力,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唐德宗李適在位後期發動削藩戰爭,並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沒能將中興的氣象延續下去。由此,在唐朝接近300年的歷史中,只有唐德宗、唐太宗這兩位皇帝擔任過尚書令一職。因為這一情況,其他重臣自然是不敢覬覦這一官職。

最後,《新唐書·郭子儀傳》中記載:子儀至自涇陽,恩賚崇縟,進拜尚書令,懇辭,不聽。詔趣詣省視事,百官往慶,敕射生五百騎執戟寵衛。

廣德二年(764年)十二月,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從唐代宗的角度來說,這是因為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了大功,所以才想冊封他尚書令這一官職。在郭子儀第一次拒絕之後,唐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對此,郭子儀也解釋了原因:“唐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之後的唐德宗李適)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面對郭子儀的這一回答,唐代宗也不好再勉強郭子儀了。連郭子儀這樣的重臣都不敢擔任尚書令這一官職,說明在唐朝歷史上,其他大臣自然對尚書令非常敬畏了。在唐朝之後,尚書令在五代十國時期成為虛職,成為榮譽官職。元朝時期,尚書令時置時廢,為相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