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爸爸帶孩子洗澡可以嗎?

壁立千仞無需則剛


那要看是男寶還是女寶,寶寶多大了,如果寶寶三歲以內,那絕對OK沒有問題,完美的促進父子感情,但如果是女寶超過3歲我個人覺得還是讓媽媽去給孩子洗,讓孩子有一個性別意識,可以更好的讓孩子在成長路上有一個性別意識連帶的自我身體保護意識!


Kelly私人號


可以啊,我現在就帶著我兒子洗澡,以前都是我老婆洗,但是因為要回家得一個人帶孩子,所以就自己先在老婆的幫助下學會了給孩子洗澡,特別是洗頭髮小孩子挺排斥,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告誡爸爸用什麼方式安慰孩子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後續爸爸就可以試著用這種方式來給孩子洗澡了。


浪矢雄志雜貨鋪


因人而異,不是所有的爸爸都不是個帶孩子的好爸爸,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導致他的做事方式也不同,我隔壁房間的孩子爸爸都是經常帶孩子去洗澡,而且都是自己幫他洗澡不要阿姨洗的全是自己動手,而我老公雖然是陪著我們去的,可全程都是在看手機,[捂臉][捂臉][捂臉]


妮妮媽媽621


這需要看孩子的年齡與性別。如果家裡是女寶寶,家裡情況允許,我建議一直由女性來給孩子洗澡。但如果家裡人都特別忙,1歲內可以讓爸爸洗澡。1歲之後的寶寶自主意識開始形成,是非觀也在這個時候慢慢養成。慢慢地,孩子開始自己的“領土”意識,知道要“護著”自己的東西。但真正的是非觀他們是需要大人引導的。

1歲的寶寶可以開始在生活中慢慢教導他們一些是非觀,隱私的意識以及簡單的性教育。例如,我女兒1歲後基本就不讓爸爸洗澡,洗澡一定要關著門,由媽媽或者奶奶幫忙。在家或出去都會穿內褲,並且隨著她開始長大,告訴她穿著內褲是最後的底線。1歲後,我們換衣服也一定要關著門,不能隨便就把孩子脫了。兩歲後,基本懂得一些的時候,告訴她女性的器官是屬於她的“隱私”,誰都不能輕易碰,連媽媽其實都不可以。但是因為年紀小,獨立的問題,所以媽媽只是幫忙。除了媽媽、奶奶,誰都不可以!

如果是男寶寶,爸爸比較細心的,我建議是可以幫孩子洗澡,但僅限於幫忙,而不是一起帶著刷澡。如果孩子年齡小,需要極細心照顧,一起洗澡會分散到注意力,可能不小心傷害到孩子。二是孩子在懵懂階段,可以教育孩子簡單性教育,但不能太過!如果跟爸爸洗澡,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早熟!

另外,孩子到六歲開始,應該可以自己獨立洗澡。獨立自主,也是孩子很重要的品格,家長可以慢慢鼓勵噢。


糖果媽媽育兒筆記


個人觀點

1:寶寶在5歲之前(不分男寶女寶)爸爸媽媽都可以帶孩子洗澡。

2:5歲之後女寶需要媽媽陪同洗澡,因為女寶慢慢的開始懂得男生和女生的區別。男寶需要爸爸陪同洗澡。

3:8歲以後就需要爸爸自己洗澡,還要教寶寶自己的內衣內褲需要自己動手清洗。

最後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寶寶,可以無私奉獻所有的愛,隨意覺得出題人應該沒有自己的寶寶,這個題目我覺得很沒有意義。



言綠創業


3歲以下的孩子,異性家長幫忙洗澡是沒問題的。從3歲開始,最好是爸爸帶著兒子洗、媽媽帶著女兒洗。如果是女孩,這個年齡也可以提前到兩歲。因為相對而言,女孩遭到猥褻性侵的風險更大,越早進行隱私保護教育,就對女孩越有利。

那我們又該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呢?

每次洗澡時,可以告訴孩子背心褲衩遮住的所有的地方,除了洗澡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觸碰之外,任何人都不可以隨便觸碰。除非是爸爸媽媽允許的,否則你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不是所有大人的話都是對的,你覺得不喜歡的話,可以說“不”。從這些日常的生活中給孩子教育示範會更有效。

最晚從六歲開始,家長就不要跟孩子一起共浴了,因為這時孩子已經開始步入第一個性發育期——性蕾期,點擊懷孕後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兒···身體開始分泌性激素。為避免過早性喚起,家長應從輔助孩子開始,慢慢讓孩子獨立洗澡,自己清洗隱私部位。而家長洗澡的時候儘量避開孩子,也不要光著身子或衣著暴露地出現在孩子面前。

總之,洗澡事小,卻又沒那麼簡單。只有我們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有尊嚴的人來對待,給予健康、正確的性教育引導,孩子才能更好地認知自我,愛惜身體,從而學會保護自己、並懂得尊重他人。


平丘月初


我認為沒有問題,完全可以。

但是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怎麼個分析法呢,讓我一一說來,

孩子男女,孩子大小,從這方面考慮,畢竟我們不是日本,風俗習慣,思想文化,還沒那麼開放,在日本爸爸領著20多歲女兒泡澡也沒問題,大家也能接受,不會指指點點。

四種情況:

如果孩子是男孩,而且年齡小,沒有問題,你可以帶孩子去洗澡。

如果孩子是男孩,而且年齡大,也沒問題,作為父親,你可以帶他去洗澡。

如果孩子是女孩,3歲之前,你也可以帶她去洗澡。

如果孩子是女孩,3歲之後還是交給她媽媽吧,三歲左右孩子漸漸有性別意識,不適合帶去了,越早進行隱私保護教育,對女孩越有利。

  • 其實爸爸帶孩子洗澡這件事,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孩子的安全和心理發展,才是我們關心的。

浚麒玩具


一、有利於加深父子間的感情

大多數爸爸長期工作在外,顧著賺錢養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媽媽要少得多。這就很容易造成父子間的感情淡薄。爸爸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爸爸應該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打好感情基礎,而洗澡就是最有效的方式。這既可以讓媽媽放鬆一會兒,還能夠增進父子的感情,讓孩子更加開心快樂,可謂是兩全其美。

二、有利於性教育啟蒙

有句古語說得好:“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在不斷長大,身心發育較之前也會更加成熟,會產生朦朦朧朧的性意識。如果讓媽媽給兒子洗澡或讓爸爸給女兒洗澡,就會刺激孩子性意識的發展。有些孩子會因為身體部位的不同而產生求知慾,加速性意識的覺醒。

雖然父母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但也不宜過早。在做任何事是之前,父母都要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尊重其身心發展規律。所以,建議媽媽帶女兒一起洗澡,爸爸帶兒子一起洗澡。

三、有利於男孩子養成剛強的性格

在洗澡的過程中,爸爸可以教會兒子為人處世的道理,做一個剛強大度的人。男孩子如果能擁有心胸寬廣的品質,與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胸是否寬廣決定了男孩待人接物的態度。如果男生對瑣事斤斤計較,別人就會覺得是爸爸沒有教好。相反,如果男生不輕易計較個人得失,剛強大度,則會令人刮目相看。

如果讓媽媽給男孩子洗澡,男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偏女性化,少了些陽剛之氣。因此,建議讓爸爸給男孩子洗澡,讓孩子養成剛強的性格。

從以上幾方面可知,爸爸給男孩子洗澡的效果比媽媽好,既有利於加深父子間的感情,還有利於性教育的啟蒙,最重要的是,有利於男孩子養成剛強的性格。如果你家兒子沒有讓爸爸洗澡,那即日起就開始實施吧!


聚點傳播設計


小男孩是可以的,但是小女孩一定不要一起洗澡!!!



程豬豬影視


首先,對於三歲前的小寶寶,雖然並沒有強烈的原則,非要媽媽陪女兒洗,或者是爸爸陪兒子洗,但是考慮到給小寶寶洗澡十分需要體力,爸爸們通常在這方面有些優勢,理應積極參與。尤其是對於剛剛出生的小寶寶,產後媽媽們的身體需要回復,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更不方便親自為小寶寶洗澡,此時更需要爸爸的加入和參與;其次,對於三歲以後的孩子,還是建議爸爸帶著兒子洗,媽媽帶著女兒洗比較適宜。按照這樣的準原則,對於小孩子的洗澡,爸爸和媽媽的數據如果能夠調轉過來,即爸爸佔93%,媽媽佔40%似乎還比較合理,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按照性別各半,似乎應該是各佔50%。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糙的推理,只是身為父親,應該懂得重視對孩子的每一個日常環節的重視和陪伴。

爸爸們不為小寶寶洗澡,原因也是多種的,有的覺得自己不擅長,擔心自己弄不好,也有很多爸爸認為,這些事情天生就應該由母親完成,而且他們會堅信,媽媽比爸爸更懂得如何為小寶寶洗澡。但是,爸爸們可能忽略了一點,在初為人父人母這件事情上,爸爸媽媽是一樣的拙笨,媽媽們真的沒有理由一定強於爸爸們。總而言之,在這裡我還是想鼓勵爸爸們,尤其是那些生了兒子父親,要擔當起給兒子洗澡的任務來。

上述是對爸爸和媽媽的差異對比,但僅就父母角色而言,不同的父母彼此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確實有一些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幾乎都沒有參與過孩子的洗澡,孩子剛生下來,常常有月嫂代勞,隨著孩子長大,可能再由老人或是保姆代勞,總是參與的機會很少。這實在不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樣的,如果父母相信一件事情對孩子有益處,那麼父母就能克服一切困難為孩子去做,但是如果父母沒有認識到一些事情對孩子的益處,則會選擇漠視。有位媽媽,也是經歷了二胎剖腹產,一直堅持親自為小女兒洗澡,因為身上有很長的縱向刀口,不方面蹲下身坐下來幫助孩子洗澡,於是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將家中舊的塑料抽屜櫃,搬到了衛生間,當成一個可以直著身體為孩子洗澡的操作檯,檯面上再放上孩子的洗澡盆,一米多高,直著身體剛剛好。想做成一件事情,辦法總比困難多!就這樣,媽媽在最初身體有些不利的條件下,還是能夠堅持為孩子洗澡,而且這件事情對於媽媽本身的身體恢復也沒有任何不好的影響,再加上每次都有爸爸在旁邊陪伴和幫忙,洗澡成了孩子跟父母最愜意的互動時間。

為什麼要如此鼓勵大家陪伴孩子洗澡?那是因為洗澡時間往往是絕佳的親子游戲時間。從剛出生的時候起,大多數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都會很享受在水裡面的感覺。半歲以後的小寶寶,越來越能夠坐在澡盆裡,這時他們就會變得非常調皮和不老實。因為他們很容易在偶然的情境下,發現拍水玩水的樂趣。富於變化的水,無疑是寶寶們的最愛,柔軟的水帶來舒適感,更是讓寶寶完全的放鬆,產生強烈的想要撒歡的慾望。所以,帶寶寶洗澡時父母要做好隨時可能被弄溼的準備。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旦他們越來越享受洗澡時,父母們就可以準備一些專門的洗澡玩具,當然也可以是清理乾淨的瓶瓶罐罐。孰不知,孩子的很多發展,都可以在日常洗澡的過程中得以實現。換種角度來看,陪孩子洗澡,也是真實見證他們成長的好時機。讓孩子充分地玩水戲水,放鬆身體部分,感受水的流動性和易變性,有利於科學興趣的激發。這些內容,其實只要親自去做,大家和孩子所能收穫的快樂和趣味真的是無法窮盡,難以言表。在陪伴孩子洗澡的過程中,父母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個性。

洗澡對孩子來說,不是單純的身體清潔,還可以是有趣的親子游戲,亦或是樸實的科學探索實驗,還可以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甚至有助於孩子的社會交往。

觸覺是人類皮膚、皮下肌肉組織以及關節、骨骼神經體系的綜合感覺。觸覺分佈最廣,皮膚能感知物體的性質、溫度變化、觸摸、擠壓、碰擊、疼痛等。

這些信息以每秒數以萬計的頻率刺激皮膚感受器, 大腦對這些信息具備兩種反應, 一是觸覺防禦性保護反應,如對危險的信息( 如手觸火爐、刀割) 產生迴避/ 反抗性反應;二是觸覺識別,如閉上眼能說出觸及物體的大小、形狀、質地。有效的觸覺功能是指中樞神經系統能過濾或抑制從環境中而來的其他不必要的感覺。

但是,如果大腦對觸覺信息刺激不加過濾, 不分主次, 一律忙於反應,而且反應過強, 這便是觸覺防禦過度或功能不良。

觸覺敏感可能導致交往中有以下反應:被摟抱時感到不快;和別人接觸時,孩子感到緊張, 當同伴表現出親熱關係時, 孩子會反抗、退縮等。因此,觸覺防禦反應過度的孩子,多表現為情緒化, 膽小, 缺乏自信等,這些孩子常在情緒和人際關係上出現不良現象。而常見的洗澡,則可以演化成“水浴”,對孩子的皮膚給予充分地刺激,讓孩子的皮膚不再那麼敏感。

除此之外,洗澡也是一件能夠增強孩子對父母親密感的事情。對於很多養育環節,父母們都想了解具體的操作細節,但很多時候,細節真的是無法展示,就像我們難以描述,你的擁抱是如何給孩子帶來瞬間的安全感滿足感一樣,但我們又確實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從我們的擁抱中獲得了怎樣強大的力量。養育孩子,最忌諱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果父母們,能夠放下浮躁的心,踏踏實實陪孩子做好每一件小事,這樣的養育一定錯不了。今天,就從親自陪伴孩子洗澡開始吧!但還要切記,陪伴不等於包辦代勞,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來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