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要將首都從太原遷都長安呢?

挖河難賤洛犬野墳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唐朝並沒有將首都從太原遷往長安,為什麼呢?唐朝李氏源於隴西,起於太原,在隋朝時,李淵就是冊封在晉地的唐國公。



經過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今太原)起兵,一路攻入長安,第二年在長安稱帝,國號為唐,後來,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殺死了李建成,李淵自知形勢,退位給李世民,並鬱鬱而終。

建都


在唐朝,長安是國都,並稱為上都,除了長安,唐朝先後建立了北都太原,東都洛陽,南都成都,西都鳳翔,

總結

其中武則天掌握政權後,遷都洛陽,並以神都自稱,後來李氏重新掌權後,又遷回長安,所以在真正意義上的首都,只有長安,洛陽都只能算暫居,因為唐朝是李氏所建,後來由武則天掌權並遷都洛陽,所以在李氏後人看來,遷回長安是對李氏政權在實際和象徵意義上繼承,至於其他的幾個都,應該是看作當時首都長安的衛城。


A三杯茶


答:關於唐朝為什麼會選擇長安而不是選擇太原的問題,我個人想法大體上原因三個方面。

一、長安是隋朝的正式首都,具有正統的繼承性。

李淵本身就是隋朝的臣子,他實際上和太原的關係並不是想象中的那種世代盤踞於太原。相反他來到太原的時間非常的短。也就是在起兵造反前半年成為太原留守。相反長安城作為隋朝的京師誰佔領此地都是具有指標意義的。正如當年項羽所喊出的入咸陽為王的道理一樣,佔領首都就等於控制了整個國家。

而且從隋代的長安城的規模來說那時候叫做大興城。它是在西漢舊長安城東南另築的新城,規模更大,周圍城牆長36.7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花費了2年時間才興建成的一座嶄新的城市。

整座城市的是當時天下第一大都市,又有水路相通,來往的物資交流非常的便利,大興城。自然是作為首都的第一首選。

二、以大興為支點可以操控中原

大興城據有潼關之利,北側又有晉陽作為支點,是進攻中原,向西拓展領土的一個天然的中心點,作為新建的唐朝國都也是情有可原的。歷史上大唐的統一之戰也正是沿著東西兩條路徑而走的。

武德元年,李世民率部向西平定甘肅地區的薛舉集團,武德二年擊敗李軌平定河西走廊基本掃清了長安城以西的武裝力量。

在東面戰場武德三年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關(各個擊破王世充軍和竇建德軍,打開了東進中原,向南挺進江淮的戰略。這裡不得不說以長安為中心點東西兩路作戰都非常的順利,這也是選擇長安的優勢。

三、李淵對於長安的偏愛。

李淵其實是出生在長安,家族的勢力在長安可比晉陽或者太原要深厚的多。特別是佔領長安前,李淵的三女兒平陽昭公主就在陝西戶縣散盡家財招徠幾萬人義軍、打下大片地盤進行策應。可知長安周邊都是李家人的盤踞的勢力,你說不選長安選哪裡呢?


南閣水哥


首先太原從來不是唐朝的首都,李淵在晉陽起兵後,目標就很明確,奪取長安以統天下。所以他在先人一步奪取長安後,就定都長安,建立唐朝。

太原只不過是李淵在隋朝時當官的地方,隋煬帝大業十三年,他出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這才有了太原是其老巢之說。

那麼李淵為何定都長安呢?愚人以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正統延續性

自西周在長安建都後,長安就成了皇權的象徵。在唐朝以前的歷史戰亂中,基本上得了長安,就相當於得了正統的地位。古人講名正言順,皇權神授,從這一點來講,有助於籠絡民心。


所以李淵聽取了建議,晉陽起兵,直指關中。

其二、關隴集團所在地

李淵本身就出生在長安,其家族本身就是關隴集團的一員。不管是從個人情感上來說,還是從利益關係來說,建都長安,更易得到關隴集團的支持,也更有利於統一天下。

攻打關中時期,其女兒平陽昭公主就在長安附近的李家莊園招兵買馬,以策應他的到來。

其二、地理條件優越

從地圖上看,長安三面環山,也就西北有出入口,也即所謂的關中平原。這就導致長安易守難攻,只要守住某處的關隘,想打進來還是有點難度的。

且長安城經過那麼多年的建設,城高牆厚,水路發達,如果想要出兵,簡直佔盡地利。


可以說是時代造就了長安獨特的地位,也是古人的眼光選了這麼個好的地方。唐以後,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中原王朝想以長安為都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更多精彩歷史,盡在愚人之娛。期待您的關注哦!


愚人之娛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在長安,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拿下關中後就把長安定為國都,太原是李唐起家的地方,並不是國都


華夏問長安


只能說你的歷史太爛了。唐朝從來都沒有定都太原 ,談何說起唐朝首都從太原遷都長安?公元617年李淵從晉陽(太原)起兵佔領長安,同時擁立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公元618年李淵接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朝時期除了首都長安之外 ,還先後設立了四個陪都:分別是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所以說整個唐朝時期太原從來沒有做過首都,只做過短暫的陪都。



烈火柔魂ZL


唐朝第一次遷都至洛陽,是因為武則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為“周”,定都在洛陽,名義上不算遷都,而應該是“定都”。但是武則天的登基並沒有造成朝廷太大的動盪,並且“武周”只存在了一世,所以很多人覺得武則天就是唐代的皇帝,其實個人覺得不是,按照朝代算,武則天算是開國皇帝,建立的是自己的朝代“周”朝!但很多史學家不承認武則天的“周”為獨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部分,因為武則天最後還是傳位給了李顯,並沒有傳位給武氏族人,所以武則天算是為李唐守江山,只因為她姓武不姓李,所以無法沿用“唐”的國號,只好自己建立“周”···武則天退位後傳位給其兒子李顯,李顯登基後又將“周”改為“唐”,武則天駕崩後,李顯才正式宣佈遷都回長安···所以一定要算是遷都的話,也是李顯在洛陽登基,將京都遷回長安。所以如果要問遷都的原因,那隻能算是“朝代的更替”了。雖然更了一下,又更回來了!京都也是遷了一下,又遷回來了!

第二次遷都是在唐末

公元904年,在位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曄(867~904)。當時的唐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唐昭宗根本沒有實權,一直是藩鎮手中的傀儡。唐昭宗被當時最大的藩鎮朱溫控制著。朱溫為了篡權,先殺掉宮裡所有宦官,再不顧大臣反對遷都洛陽,接著鎮壓各地藩鎮,最後又於天佑元年(904年 )殺害了唐昭宗,立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為皇帝,僅僅三年後,李柷被廢,次年被殺,享年17歲,唐朝滅亡了。

所以,唐朝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





十五軍捍衛者


這個問題,老梁有話說!

題主估計是對這塊歷史有誤解了,唐朝自建國立都以來,從未將首都設為太原為首都,一開始便一直是長安。太原只是李淵起兵之地,而長安乃關中四戰之地,是非常理想的建立國度的地方。

不過唐朝曾經先後設立了四個陪都:分別是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

因此綜上所述,太原從未做過首都,只是做過陪都而已,兩者相差還是很大的。


老梁說歷史


李淵在太原時候只是隋朝一個侯爺。起兵了,地方大了就把都城搬到了長安。

長安主要是地理位置好,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易守難攻。容易掌控全國。

後來佔領長安後,打敗瓦崗軍,王世充,後來統一天下,著名的唐帝國。


dadagou


首先要聲明一下,在李世民時期,太原並不是唐朝的首都。太原在唐朝歷史上有了一定政治地位的時候,是在武則天時期成為唐朝的北都。

其次,李世民之所以定都在長安,一是有基礎,長安有一定的政治性,經濟也較為發達,更是古代的風水寶地。

從地理方位上來看,長安是大唐的中心,交通便利,便於防守。


Noel志遠


唐朝從來都沒有定都太原 ,從何說起唐朝將首都從太原遷到長安呢?公元617年李淵從晉陽(太原)起兵佔領長安,同時擁立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公元618年李淵接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朝時期除了首都長安之外 ,還先後設立了四個陪都:分別是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所以說整個唐朝時期太原從來沒有做過首都,只做過短暫的陪都。

唐朝自建國立都以來,從未將首都設為太原為首都,一開始便一直是長安。太原只是李淵起兵之地,而長安乃關中四戰之地,是非常理想的建立國度的地方。

因此綜上所述,太原從未做過首都,只是做過陪都而已,兩者相差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