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当年14岁的女儿举报父亲聚众吸毒之后离家出走,如今父亲在出狱之后,登报(三峡晚报,记者张献科)并求助警方寻找女儿。而女儿最近在微博回应“我再也不会对他用父亲二字,他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而已”,并拒绝见面。

我们先来看看三峡晚报的原文报道:

(来源:三峡晚报《故事会》2018.6.1)

http://sxwb.cnhubei.com/HTML/sxwb/20180601/sxwb3251972.html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三峡晚报讯 记者王献科 通讯员童莉

毒品是万恶之源,一旦染毒,妻离子散。现实中的案例出现在宜昌48岁男子刘某(化名)身上。去年1月,他与毒友在家中吸食新型毒品,14岁的女儿拍照取证并报警,刘某获刑半年。去年7月,刘某出狱回家,发现女儿已离家出走,刘某苦寻近一年无果。今年5月23日,刘某向西陵区禁毒办求助,哭诉自己已戒掉毒瘾,希望女儿再给他一次机会。

14岁女儿举报父亲吸毒

48岁的刘某是宜昌人,10余年前与妻子分道扬镳,2岁的女儿甜甜(化名)随其生活。此后,刘某出门打工、做小生意,在为生计奔波时,因交友不慎,染上新型毒品。

去年1月,刘某与5名毒友在家中吸毒,民警突然闯入,将他们抓了现行。因容留他人吸毒,刘某获刑半年。事后,他才知道,是14岁的女儿秘密拍照取证后报的警。

去年7月,刘某出狱回家,走到家门口,感觉屋内有人,但任凭反复敲门,屋内均无人应答。“父亲去世了,肯定只有女儿在家。”刘某考虑再三,没有贸然闯入。然而,等到第二天请来锁匠打开门后,不仅没见到女儿,还发现女儿带走了行李。

刘某马上找到学校老师了解情况,才知道女儿并未参加中考,属于初中肄业。女儿独自带着行李出门,会去哪儿呢?刘某给女儿打电话、发信息均无回应,找遍了女儿可能会去的所有地方,至今联系不上。

离家出走警方帮助寻找

今年5月22日,刘某的哥哥收到一条短信“大伯,借3000元钱,我想去上海学美术。”寻找女儿近1年的刘某,得知女儿主动联系亲属,既开心又着急。“在外遇到困难,还能想到亲人。”刘某感到,女儿对家还有一丝眷念,同时,他又担心,“15岁女孩独自去上海学美术,跟谁去?日后生活怎么办?老师靠谱吗?”

刘某一夜未眠,次日向西陵区禁毒办求助,担心孩子独自去上海上当受骗,希望禁毒部门帮忙尽快找到女儿,让自己尽父亲的义务。

西陵区禁毒办副主任、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江永祥介绍,当天通过警方大数据查询、分析了甜甜的活动轨迹,一段道路监控视频显示:22日下午,孩子拖着行李箱,出现在亚洲广场附近。“孩子还没出门,拖着行李可能在找地方住。”江永祥说,因涉及未成年人安全,西陵公安分局高度重视,目前已部署警力全力搜寻。但甜甜意识到警方以及亲友在找她,刻意躲避,几次失之交臂。

因担心孩子遇到困难,刘某走出禁毒办后,当即将积攒的4000元低保金全部存入女儿账户,并发短信询问女儿“收到钱了吗?”但未得到回复。

父亲请求女儿再给一次机会

女儿与父亲仿佛是仇人,是何原因呢?

刘某说,他与妻子离婚后忙于挣钱,只能将女儿托付给孩子爷爷抚养。“父亲教育子女极其严格,对我是这样,对孙女也是这样。”刘某至今记得,自己小时候不听话,父亲将他打得进医院治疗3天。父亲对甜甜的教育方式大同小异,考试96分回家就要挨批评甚至挨打。甜甜童年时想学绘画,被观念陈旧的爷爷阻止了,认为要读书学知识。各种原因累积到一起,对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影响。

刘某说,自己对孩子,从来是尽可能的满足,需要自己付出的,不遗余力。至于带朋友回家,在孩子面前吸毒,他承认自己不应该。但已受到法律制裁,且如今也戒除了毒瘾,希望女儿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西陵区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证实,刘某出狱后每月定时到相关部门尿检,至今未复吸毒品,同时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工作,尽管薪水不高,但踏实、勤奋,较之前相比有很大改观。

西陵区禁毒办希望甜甜看到消息后,能给父亲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希望刘某尽自己的义务,将更多的爱送给女儿。

专家建议抱团疗“伤”

爷爷严苛教育,父亲吸毒入狱。同时,据民警介绍,早在几年前,甜甜的母亲因吸毒和非法持有毒品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性格上或多或少有缺陷。”江永祥说,甜甜曾主动去过医院寻求心理方面的治疗,政府相关部门也曾指派心理治疗专家,主动找到甜甜想深入“聊聊”。可是,孩子并不愿在陌生人面前敞开心扉,治疗失败。

昨日,记者找到了甜甜的微博:

5月23日:居然有警察蜀黍在找我!

4月13日:我有一个愿望,希望世界上再也没人问:你父母呢?

3月6日:被骗进了赌博平台组织,刻意在给员工洗脑,很烦,在思考怎么摆脱,骗我去的是合租房的姐姐……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家刘芳认为,甜甜重归家庭有助于刘先生感受到家庭温暖,安心戒毒。同时,父亲尽可能的用行动恢复与维持父女之间的关系,让甜甜感受到父爱,也有助于心理治理,两者相辅相成。建议父女见面沟通,增强目前状况下彼此间的了解。

从三峡晚报的报道来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浪子回头,想重担父亲责任的诚信悔过的形象。

但是,当事人女儿微博@仮面10030 回应称,报道与事实不符,“里面的内容描写大多都是捏造了些无中生有的事,包括我爷爷对我不好、我去医院寻求心理帮助”。

然后,她发出一篇长微博,从她的视角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总结一下,当事人女儿认为:

  1. 该篇报道失实。
  2. 父亲有长期家暴行为,甚至骂爷爷。
  3. 父亲拿低保不工作,在家吸毒、欠债,女儿给过他改正机会,他却没有悔改。
  4. 女儿不希望见面,坚决远离原来的家庭。

毒品的危害应该人尽皆知,一旦染上就很难戒除,并且能迅速使人堕落,家破人亡,极易驱使吸毒者走上犯罪的道路。毒品一直对社会安定有着巨大威胁。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不过,吸毒人员在坐完牢以后总是要回归社会的。而家庭和社区的帮助是促成“重生”的总要因素。我认为,这也是警方想帮助当事人找到女儿的主要原因。

我更愿意相信,三峡晚报的媒体同仁或许是本着一颗促进社会和谐的心,积极帮助曾经作恶多端的父亲找回那个亲手摧毁得千疮百孔的家庭,而不是为了流量、不顾后果地生拉硬造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不过,有谁在关注当事人女儿的感受和处境呢?从她发布的动态来看,她的近况并不太好。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小编看到,有许多网友关心她,支持她远离这个给她带来童年阴影的原生家庭: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也有出谋划策,愿意帮助她的网友: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看完评论,了解了大多数网友的态度,我也算稍微安心。世上还是好人多。

不过,回到我们最初讨论的问题:

当事人女儿应不应该再给这个父亲一次机会?

小编认为,即便曾经聚众吸毒的父亲即便已经戒了毒,真心悔过想重返正常家庭生活,这难道算真正意义上的“好事”吗?三峡晚报记者的所作所为算得上“成人之美”吗?

我认为,非也!即便当事人父亲刑满释放,成功回归社会,这最多算是“止损”。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当坏人只需做一件好事,人们便对TA刮目相看,赞赏有加;只要好人犯了一件坏事,人们便全盘否定TA曾经做过的好事,众人皆唾弃之。

这样不对!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事人女儿好不容易脱离了罪恶而悲惨的原生家庭,正在为自己崭新的人生而奋斗,虽然艰辛但是充满希望。

如果为了拯救一个曾经吸毒、家暴、好吃懒做的父亲,去拿另一个年轻、鲜活的人生作为赌注,值得吗?

基于血缘关系的传统伦理道德,高于独立个体的人生价值吗?

此外这个女孩还未满18周岁,如果父亲不能尽到监护义务,地方执法机关能不能帮助女孩变更更合适的监护人呢?能不能倾听网络的正向声音,给予应有的社会关怀?

小编Kyo在此表明态度:姑娘,自立自强的你才是社会的正能量,你勿须对任何伤害过你的人负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请在留言区讨论吧。

讨论:这个逃离悲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错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