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評價晚明第一猛將劉綎?

聊聊文化歷史故事


劉綎是南昌人。

劉綎的父親名叫劉顯,力大無窮,勇冠三軍,曾經獨自幹掉五十多個敵人,生擒三個首領。

劉顯在歷史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名氣,但在當時卻是很牛掰的人物。

他有兩個同事,戚繼光和俞大猷,他們一起打倭寇,是戰友加兄弟。

俞大猷厲害不?到了少林寺都橫著走的人,見了劉顯也是很客氣的。



劉顯積戰功官至總兵。

他已經夠厲害了,而他的兒子劉綎更猛。

劉綎手持一柄120斤重的鑌鐵大刀,策馬狂舞,旋轉如飛。這可不是吹牛,這是正史上記載的。

“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明史》

老爸是明帝國的高級軍官,劉綎當然是官二代,但他可不是紈絝子弟。



劉綎十三歲便從了軍,隨著父親東征西討,他一生中參加戰鬥一百多次,是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

虎父無犬子,劉綎很年紀就考取了武狀元。十幾歲的時候,就隨父討伐九絲蠻,第一個登上城樓,獨擒敵酋首阿大。

劉綎21歲時,父親劉顯去世。

次年,邊境燃起戰火。緬甸十萬象兵犯雲南。劉綎率川軍南下,參加保衛戰。

雲南之亂平息,劉綎立下戰功升為副總兵。但因其治軍不嚴,貪財掠貨,縱容部下擄掠,被京城言官彈劾,很快就被解除職務,以遊擊身份候遣。



兩年後,廣西匪亂。正好劉綎率軍路過,巡撫劉世曾大喜,請劉綎進剿。劉綎率軍直搗匪巢,斬首50多級,招降萬餘人,一舉平定。

但朝堂上又有人說他私吞戰利品,又打算抹掉他的功勞。廣西巡撫劉世曾聞訊,打抱不平,上書辯護,朝廷方才賞賜。

此刻,倭人侵犯朝鮮,朝鮮一戰即潰,國王逃跑,嚮明朝求救。 萬曆皇帝經過考慮,決定應援,命李如松率領大軍抗倭援朝。

劉綎聞訊,上書請戰被批准。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劉綎到了的時候,戰爭已接近尾聲,王京已復,日軍敗走,劉綎打了一回醬油。



劉綎歸國,因為他幫助朝鮮練兵出了力,劉綎希望考核報告中能美言幾句,可以多獲些賞賜,便向御史宋興祖行賄,宋御史卻把錢退了回來,還告發了劉綎。因為劉給功勞很大,萬曆就沒有降罪,給了他個降級處分。

萬曆二十五年,倭人再次來犯朝鮮,劉綎被任命為御倭總兵官。

劉綎到前線時,明軍剛吃敗仗,軍隊分三路,劉綎帶領西路軍。倭軍也一分為三,和劉綎對抗的是小西行長。劉綎用計,卻被漢奸出賣,先吃了敗仗,差點被監軍王士琦問斬。

劉綎怒了,一發狠就率兵擊敗了小西,斬獲頗豐。

不久後,豐臣秀吉去世,倭寇退走了。



勝利後,劉綎被調去討伐播州作亂的楊應龍,劉綎做了四川總兵。明軍分八路並進合擊,劉綎負責其中四路,劉大帥親自率領最艱難的一部。劉綎充分發揮了才能,使用火攻,生擒敵軍首領。平定播州之亂,他立下首功。

萬曆三大徵,劉綎參加了兩場,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他性情比較暴躁,得罪了人。多次被貶,又多次複用,卻總不吸取教訓,終被貶斥削職回鄉。

光陰似箭,老將白首。劉綎年近花甲,閒居於南昌,接到了朝廷詔書,讓他去遼東作戰,征伐努爾哈赤。



臨行前,當地知府在滕王閣設宴為他餞行,席間,文人墨客們提出以“送劉都督出征”為題,賦詩一首。看著那些文人們哼哼唧唧,劉綎一臉蔑視,自己提筆寫道:

幼習干戈未讀書,滕王閣上逼留題。

江南花月君同賞,塞北烽煙我獨知。

斬發接韁拴戰馬,拆袍抽線補旌旗。

貔貅百萬臨城下,安用先生一首詩。

遼東誓師,天降暴雪。

明軍總指揮官是楊鎬,雖然他也打過仗,但主要以敗仗為主。



明軍號稱47萬,實際上也就十多萬人。兵分四路。由杜松、馬林、李如柏、劉綎各帶一路,分頭出擊,合圍赫圖阿拉。朝鮮也被要求派1萬多軍隊支持劉綎一部。

劉綎認為風雪太大,應暫緩出兵。楊鎬拿出尚方寶劍掛在帳門:再敢說,就斬首。

川兵遲遲不到,劉綎只好率領並不熟悉的部下出發了。



努爾哈赤得知明軍分散前來,制訂對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努爾哈赤6萬鐵騎殺來,杜松、馬林被各個擊破、全軍覆沒。

楊鎬急令李如柏、劉綎回撤,但劉綎此時已經孤軍深入三百里了。

劉綎軍至阿布達裡岡,才發現後金軍己佔據了制高點,匆忙應戰。

皇太極率領山上的騎兵藉助地形優勢進行俯衝,阿敏率另一部騎兵把明軍截成兩段,代善則正面衝擊。

混戰中,劉綎身中數箭,仍然掄刀力戰,一半的臉頰都被削去,重傷又砍殺了十幾個敵人,血盡力竭而死。所部明軍全軍覆沒。

劉綎戰死的消息傳回朝廷,舉國震驚。



乾隆觀史,曾讚美劉綎:

“勳勞特著,膽略素優,奮勇爭先,捐軀最烈”

做為大明的戰將,劉綎年少從軍,戎馬一生,立功無數。

他也有自己的缺點,貪功好財,但客觀的講,哪個軍官不貪功?不貪功能成為優秀的將領嗎?

貪財也很好理解,做為軍士,常年不知何時就會殞命沙場,能享受一天算一天,功勞賞賜都是拿命換的,誰不想給家人多留幾個?



無論戰略戰術水平怎麼樣,但作為軍人,劉綎是優秀的,他花甲之年,力戰而死,忠誠於國家,忠誠于軍隊,忠誠於戰友,踐行了一個軍人最基本的準則。


饞嘴肥貓鏟史官


晚明第一猛將劉綎,是嘉靖朝與戚繼光、俞大猷齊名的抗倭名將劉顯之子。

將門虎子的劉綎精通暗器袖箭,百發百中,手持120斤的鑌鐵大刀掄轉如飛,誰跟朝廷作對他就砍誰,砍遍大江南北,砍出國門砍向世界。

到四川砍過造反的蠻夷,到緬甸砍過緬甸人,到朝鮮砍過日本人,到播州砍過楊應龍,最後又提著大刀去遼東砍努爾哈赤。

由於不明地形中了敵人的詭計,在阿布達裡崗自己的一字長蛇陣被後金八旗軍截成數段,劉綎毫不畏懼率軍與八旗軍血戰,從中午到傍晚奮戰大半天,雙臂受重傷繼續砍人,半邊臉頰被砍掉依然奮戰不休,手殲數十人力竭而死,絕對的英雄好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