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隨禮那些事:隨禮不回禮?無妨!

在百度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大體意思是:有一哥們結婚,送給了某朋友喜帖,朋友人沒有到,禮金沒有給,甚至電話也不接了,然後很生氣,發到網上了。

為什麼生氣呢?

因為,你結婚我是既幫忙又隨了禮的,我結婚你卻人沒到錢也沒到,我很煩,我要發洩一下,找網友評評理。然後網友一大堆評論。

網友的評論不一,大部分網友覺得這不回禮的哥們挺不地道:你結婚人家捧人場捧錢場,人家結婚,你如果真有急事,不來也就算了,可你電話不接,禮不隨,禮尚往來你不懂嗎?

那這件事,在我看來,結果是什麼呢?

註定兩人一定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情份到此終結,還可能以後老死不相往來。
隨禮那些事:隨禮不回禮?無妨!

如果換一個角度,從另一方面來考慮呢。

一,對方知道我結婚,收到請帖沒有來,一定有緊急的事情耽擱了。

二,打電話答應來,後來不接電話了,不來,一定是遇到難處了,也許是難言之隱呢:他連200塊隨禮的錢都拿不出來,一定比我更需要錢,我可以理解他,只要他開心快樂就好,因為我們是朋友。

三,他知道我結婚,也不差這個錢,但他竟然不來,也不隨禮,不接電話。那一定是我出問題了,我某些方面可能做得不到位,我本人還不夠優秀,使他看不起我,不把我當朋友看待。我要感謝他的冷漠和瞧不起,以後要加油了,努力使自己變好!

四,這夥計己經不是第一次這樣了,另外幾個朋友和我的情況一樣:他結婚我們去了,而我們結婚他失蹤了。這說明這夥計人品不行,朋友沒得做。

有人會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境界高,你牛逼!

我沒有那麼高尚,只是我認為:

如果抱著付出的態度,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了,我給你隨禮是因為我祝福你,你回不回禮是你的事情,我做好自己該做的,所以我心安,我快樂!

有個故事。​
隨禮那些事:隨禮不回禮?無妨!

張三和李四同時遭遇了不幸,兩人一塊到陰間閻王爺處報到。閻王爺看了兩人在陽間的生平後,說:你倆在陽間雖不是什麼大善人,卻也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就不讓你們下地獄受苦了,你們可以轉世投胎,重新做人。

現在我這裡有兩種人可供你們選擇,一種是索取的人,一種是付出的人,但你們倆不能同時選擇做同一種人,你們選吧。

張三腦袋比較靈光,聽完閻王爺的話,趕緊說:我先選,我先選,我選那個一生只向別人索取的人。李四說:我也只好選擇做那一生只是付出的人了。

閻王爺笑了,便在他們的判書上寫道:張三投胎去做乞丐,因為乞丐一生不用工作,只需向人們乞討便可;李四重生做富翁,因為李四經過自己的努力致富後,可以向別人施捨自己的財富。

故事寓意:人世間的得與失,似乎不是表面所想的那麼簡單,一心想獲得的人,卻淪落成一名乞丐,而甘心付出的人,卻擁有了財富。看了故事後,我們是否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隨禮那些事:隨禮不回禮?無妨!

不少人將付出當成了索取的條件,把付出總是掛在嘴邊。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很多人“做什麼”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方相應的“做什麼”來回報。當對方沒有按自己的期望來回報,就產生失望和抱怨,認為自己的付出就付之東流,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和財產,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

例如,你結婚我給你隨禮,我結婚你卻他媽不來!

例如,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卻不養老!好像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養老。

例如,夫妻二人爭吵,一個說,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是怎麼對我的?好像意思是說,我對你付出這麼多的愛,你卻吝嗇你的愛。

其實真正的付出是無條件給予的。同樣是養孩子,中國的大多數父母是希望兒女給予回報的,不說養兒防老,其碼我躺在病床上你能來侍候一下。而在歐美就不一樣,父母養孩子到十八歲,認為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也不需要子女為自己的養老買單。

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美國有一對年輕夫妻請自己的父母到家中做客,做了許多美味的食品來招待他們。飯後,老夫婦自覺地付了飯費,而他們的兒子也坦然地接受。

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

一個人向希望工程捐款,他是付出還是索取?

都有可能,取決於他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他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貧困孩子上學,那麼他就是付出。如果他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大家的讚揚和榮譽,他就是索取,因為他的付出是有條件的,是為了他自己。

如果我再結一次婚,不管你有沒有給我隨過禮,或者我有沒有給你隨過禮,你會給我隨禮嗎?

隨不隨禮,其實真的無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