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蝗灾比预想严重!中国面临入侵风险有多大?


3月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紧急通知,因初期防控不利,沙漠蝗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增值至当前的500倍。

目前已成立草原蝗灾防治指挥部,组织专家就沙漠蝗灾可能对中国草原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研判。经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已发生的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经缅甸侵入云南,或者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风险。

通知称,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要充分认识做好蝗虫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监测监控,并完善应急预案。

或暴增500倍,蝗灾可能延续至今年6月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蝗灾的扩大趋势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甚至可以增长到当下的500倍。一场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等大部分地区。其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重、趋势发展快。

一个普通规模的沙漠蝗群就拥有4000万只成员,它们日行150公里,消灭约3.5万人的粮食,被称为“移动粮食收割机”。繁殖能力也更是夸张,并且在受到攻击时,会向天敌释放剧毒氢氰酸...

东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王刚毅教授称,沙漠蝗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蔬菜,也喜食玉米、小麦、高梁、谷子、水稻、高梁、大麦等农作物。作为饥食类昆虫,没有粮食作物能幸免。

中国考察组:巴基斯坦蝗灾比预想严重

在旁遮普省巴克卡的蝗灾区,来自中国的蝗灾防治工作组正在考察当地的灾情。专家们表示,目前蝗虫正进入交配繁殖阶段,而这次蝗灾比预想得要严重。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生态修复处处长 王卓然:我们前两天看到的主要是沙漠蝗虫在荒漠草原上的危害情况,今天巴方政府带我们来到这片农地,看(沙漠蝗虫)对农业的损失情况。从目测情况看,沙漠蝗虫的密度还是比较大。

据专家介绍,此次灾害中的沙漠蝗虫与中国境内常见的东亚飞蝗相比,不但个体较大,攻击性较强,对生态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中国山东省植保总站副站长 王同伟:这个(沙漠蝗虫)个体,就要比东亚飞蝗要大、要壮,我感觉它要比东亚飞蝗要凶猛些,昨天它还咬我。

巴基斯坦当地植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交配产卵季节是治理蝗虫的关键节点,如果让蝗虫顺利完成繁殖,成长起来的下一代幼虫将带来更大灾害。

卡拉奇食品安全部植保中心主任 塔拉奇:实际上,在此阶段迁徙的成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当虫卵孵化并形成幼虫时,由于它们无法飞行,情况将非常令人担忧。它们将留在这些农作物附近,啃食这些农作物,它们将在几天内就吃光一片地。

切勿轻视了沙漠蝗

看到疫情未去,蝗灾又来,就想起老话说的:祸不单行。

历史上,瘟疫和灾害,总是结起伴来害人。大灾大难相继冲击的结果,直接导致一些国家、民族、朝代覆灭。而恰逢其时的百姓,只能感叹生不逢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面对翻山跨海、远道而来的蝗灾大军,不少网友并不恐慌,甚至流下了口水,表示愿意为灭蝗灾出一份力。

乐观是好事,过度乐观就不好了。真正的蝗灾遮天蔽日,能轻松逼退70万印军。

就蝗灾来看,我国历史上也不鲜见。即便今天,我国每年发生的草原蝗灾面积也达1.5亿亩,最高年份可达3亿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蝗经验。

万物如刍狗,说的也是此时的生灵。但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或许被这样的灾难击倒过,却从未被击败过。这在世界民族史上并不多见。所以,无论是瘟疫还是蝗灾,都不过是磨练我们意志和精神的魔障,最终结局只有一个:玉汝于成。何况,我们已不是科学不倡、知识贫乏的古人,我们掌握着料敌致胜的诸多武器,我们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掌控自己的未来。

劳动,果实才是甜的。战斗,人生方不虚度。让我们携起手来,共渡难关,阳光总在风雨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