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開元盛世的唐朝到底有多強盛?

小方說歷史1990


經過唐玄宗近三十年的勵精圖治,大唐王朝出現了空前的繁榮,進入了全盛的時期。

1.人口增長

武則天統治結束的時候,唐朝一共3200多萬人,到了天寶元年,已經達到4890萬人了。天寶末年更是達到了5288萬,這已經是唐朝人口數字的最高點。特別是關中、河北和江南地區,人口密度已經到了每平方公里60人,與現在的歐洲基本相同。人口數字上去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自然提高。

2.儲糧豐厚

唐玄宗時代糧食總產量不少,但具體落實到長安城,反而經常鬧糧荒。長安是首都,官多兵多百姓多,雖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但是畢竟面積有限,糧食經常不夠吃。但是經過運河水運運量和收購餘糧等方法並多年努力,在天寶年全國儲備糧有一億石之多,相當於全國四年的糧食總量。

3.驛站、水運發達

當時的全國物資流通主要靠驛站,不過驛站主要供官員往來和公文傳送用的,老百姓不能用。因此私人經營的驛站就像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私人驛站不但給旅客提供食宿方便,還搞起了連鎖經營。每個驛站都向客人提供驢子供拉人拉貨用,相當於那個年代的出租車。

江南的經濟發展起來後,大規模運輸還是靠水利運輸。一個叫韋堅的財政專家把江南到長安的運河全線疏通了一遍,然後在長安城的禁苑挖了一個大人工湖,這樣,江南的貨船就可以直接開進長安了。漕運開通後,唐玄宗親自檢閱貨船入港。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廣運潭盛會。它的規模相當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就是通過這次盛會,開元天寶時期的社會繁榮富庶表現得淋漓盡致。

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的繁榮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擬的。它是繼漢武帝之後,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二次繁榮,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巔峰。


參考書目:《唐明皇》


小方說歷史1990


在經濟上,玄宗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支持官員懲治不法豪強。在全國開展檢田括戶運動,增加國家稅收和勞動收入。玄宗重視興修水利,他執政期間全國共興建五十個重大水利工程,佔整個唐代水利工程的20%以上。玄宗還下詔裁汰天下僧尼,嚴禁興造佛寺,禁鑄銅像。大力提倡節儉, 從宮中遣放宮女回家。


在軍事上,廢除了府兵制,改為募兵制。通過各種措施整頓軍隊:頒佈 練兵詔》,提高軍隊戰鬥力,重視馬政,擴大屯田。上述措施增強了唐朝的軍事實力,現固了邊防。玄宗時期在與吐蕃、突厥等的軍事鬥爭中取得較主動的地位,這使唐朝國威遠播,加強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開元年間唐玄宗君臣的文治武功,造成了開元盛世的出現。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的社會經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唐人對此津津樂道。總結說:開元天寶年間,從事耕作的農民積極性很高,四海之內,無論山川溝壑,都是一派農耕興盛的景象。杜佑說:當時一斗穀物的價格,多則二十文線,少則只幾文錢。絹一匹只有二百餘文。全國各地的驛道四通八達,夾道店肆林立,準備酒食以待來往商旅。人們出門即使是到千里之外,不需要攜帶任何防身武器。一代“詩聖”杜甫則滿懷熱情地謳歌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聚米白,公私倉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開元盛世還表現在許多方面:天寶末年全國戶數達八百九十萬戶,創唐代最高記錄。唐長安城商業繁榮,文化發達,是當時著名的國際交流城市。開元年間,唐玄宗命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圖書蒐集整理工作!


尚武菌


公元712年,28歲的李隆基登基。之後他勵精圖治,使唐朝的綜合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隆基不但是個合格的帝王,同時也是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在《唐詩三百首》中,有留下了他的詩篇。而且他和楊玉環浪漫而悽美的愛情故事也流芳至今。

李隆基在位的44年裡,前29年是開元盛世,後15年是天寶時期。李隆基統治時期的唐朝有多昌盛,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武周統治結束後,唐朝人口有3700萬人,到了天寶元年人口4890萬人,到了天寶末年人口達到了5288萬人。在當時,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數字。

另一方面,各朝各代的帝王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糧食問題。因為古代生產力水平較低,糧食總是不夠吃。可是到了天寶年間,唐朝人均糧食佔有量是700斤,這個數字在古代是絕無僅有的。直到1982年,我國糧食的人均佔有量才重新回到700斤。

文化方面就不用多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的這些頂級詩人,大部分都出自這個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等,隨便拿出一位來,都是華夏文學史的瑰寶式人物

經濟方面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元時期首次出現了民用驛站,此前,驛站是朝廷的專用機構。有了民用驛站之後,使民間貨物的流通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水路運輸也達到了歷史頂峰。大量的江南特產通過水路運往長安。長安周邊的繁華超出了同一時期世界上任何國家。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也都匯聚到了長安。長安街頭每天都是歌舞昇平,文人弄墨,商旅絡繹不絕的繁華場面。

開元天寶時期的繁榮,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都不能比擬的。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衝仔只是初級歷史愛好者,有不同建議歡迎評論區交流,原創不易,衝仔期盼您的點贊和右上角的關注。


衝仔學歷史


一提到唐朝,我們就想起它的繁榮。《貓妖傳》中,陳凱歌導演也特地渲染過唐朝的繁榮與開放。看一個時代的強盛與否,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經濟

唐朝農業的發達,對於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闢荒田,進而導致了糧食的增長與人口的增長。從貞觀年間的360萬戶到唐玄宗統治時期的900多萬戶,人口可謂增長了一倍多。不只是農業,手工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技術與種類都超過了前代。特別是陶瓷業,著名的青瓷、白瓷、唐三彩,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唐朝經濟極其發達,商品交易頻繁,湧現了長安、洛陽、揚州等多個大都市。

政治

唐朝採用了科舉制度,極大的提高了人才選拔的概率,更多的普通人也能入仕。改善的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底下的權利,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鼎盛時期的疆域東至朝鮮半島,西至中亞的裡海與鹹海,北至貝加爾湖,南到越南,地域空前擴大,是歷史之最。

文化

唐朝的文化自由開放,對很多新事物也採取包容的態度。佛教、道教與各外來教都能在此傳播和發展。“胡風”的盛行。女性服飾款式多樣,色彩鮮明。貴族及宮廷女子多為半裸胸的寬鬆羅裙,歌女服飾染色醒目絢麗。唐詩的發達,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著名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一系列詩人。《全唐詩》共收錄唐詩48900餘首,作者2200餘人。這麼龐大的數量,當時唐詩的繁榮可見一斑。對外文化的傳播。東渡日本,對當時日本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玄奘西行,他遊歷了110多個國家,對本國與途徑國家都帶來深刻影響。


逸聞軼事


開元盛世的強,是一種全方位的強,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沒有短板的強,又高又大,枝繁葉茂,所以才能稱之為“盛唐”。

盛唐人口6000多萬,封建王朝第二個高峰,橫向比較應該毫無疑問當時世界第一。杜甫詩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則人口滋生,經濟繁盛的狀況可見一斑。

軍事上,雖然周邊強敵環伺,但我大唐騎兵的鋒芒仍然從長安出發,萬里西征,留下了安西節度使的赫赫武功。在此之前,只有千年前的漢武帝曾做到。在此之後,也只有千年後的大清王朝才能做到。

文化上,唐詩成為中國文化史上最璀璨的一顆豐碑。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唐詩是一代代中國人啟蒙的文化讀物,是一代代中國人思考人生的心靈港灣。當代每個中國人,內心裡都融入了唐詩文化的血液。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大概只有宋詞略微可以與之比肩。

政治上,唐玄宗即位後,很好地繼承了唐太宗貞觀時期創立的政治體系。在封建時代,像李世民和李隆基那樣主動限制皇權,發揮相權的人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正是唐玄宗的放權,開元期間才出現了姚崇、宋景、張九齡這樣的千古名相,國家用人得當,政治清明。

唐朝之盛,還在於同期的文化、藝術、政治水平遠遠高於周圍部落小國,事實上承擔了幫助周邊落後國家拜託愚昧,走向文明的重任。為什麼唐朝後期周邊強敵很多,正是因為這些原始部族接受了唐朝的先進文化後,戰鬥力大幅度提升。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就是唐朝!

古代中國盛世稱呼的不少,但各有欠缺。

漢朝、康雍乾盛世武功與唐朝相仿,但文化是短板。漢朝除了寥寥幾篇漢賦和《史記》外,沒什麼重量級文人與作品。這時候中國才剛剛從數百年的分裂中走出,文化處在起步階段。滿清文字獄盛行,萬馬齊喑究可哀,更不用奢談文化。其他所謂的盛世,武功方面就比唐朝差很遠。

【一如歷史深似海,從此醍醐遠紅塵。荊人夜雨,80後,《體壇電競》主編。我的電競類賬號:夜雨憂笛。】


荊人夜雨


唐玄宗即位之初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任用名臣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等人為相,針對武則天晚年及中宗、睿宗兩朝的弊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歷經十餘年的努力,終於再造盛世,因這段時期的年號為開元,故被史家稱之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的成色到底有多足,可以從經濟和人口兩方面進行考察。眾所周知,盛世的第一要義便是財力的富足,這不僅包括國家財政的豐盈,更包括民間財富的充足。玄宗時期的唐朝到底有多富?對此“詩聖”杜甫有詩可為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庫之豐盈、百姓之富足,由此可見一斑。



人口數量的多寡,直接反映王朝實力的強弱,更是檢驗“盛世”成色的“試金石”。歷經隋末的戰火劫難,唐初人口銳減,即使到了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時(639年),也才緩慢地恢復到1235萬人。然而到了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全國人口總數竟攀升至5288萬,這淨值中絕大多數,正是“開元盛世”的功勞。


其載,戶部計今年見管州縣戶口:管郡總三百二十一,縣一千五百三十八,鄉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戶九百六十一萬九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見《舊唐書·本紀第九》。


然而這僅僅是官方的統計數據,考慮到大量的佃農、隱戶、奴僕、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納入戶口統計,其人口總數將遠超官方數據。現代學者認為,唐朝人口峰值不低於7000萬,最高可達1.4億(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的觀點)。



玄宗時期,隨著回紇、渤海、南詔等國的崛起,較之於高宗時期,唐朝的疆域有了不小程度的“縮水”,但漢族聚居的主體部分卻並未丟失。並且,因為有雄厚的財力做後盾,唐玄宗大力發展軍事,在實現戰略收縮的前提下,反而使唐軍變得更加強大。


在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唐軍在名將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人的率領下,馳騁於東亞、中亞和漠北戰場,屢戰屢勝,破國無數,真正具備“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的能力。彼時國人揚眉吐氣,自豪之情跟今日的美國人別無二致。



當然,“開元盛世”的成色並不僅限於財富豐盈、人口攀升和軍力強大,在文化方面自然也不遑多讓。唐朝的文化以詩代表,而玄宗時期恰恰是唐詩產量最高、內容最豐富、風格最多樣的時期,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等詩壇巨擘層出不窮,成果斐然,把盛唐裝飾成一個無比絢爛、無法複製的文化盛世,直到今天仍為國人所津津樂道。


文史磚家


提問者應該是漢服的?想借此問答吹噓漢唐?開元年代,唐朝對外戰爭敗多勝少!勝的都是小勝,或極度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勝利果實也保存不了多久,曇花一現。敗則一律大敗!大傷元氣的大敗。所謂盛世,僅限於內地沒有戰事罷了。那為何能稱‘盛世’呢?只因老百姓的訴求極低!老百姓只求“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語出孟子〕能有三十年的歲月靜好,(先天+開元)已感動得願作牛馬以報。遂使李三郎浪得盛世虛名!〔真正的盛世其實就是四九年以後迄今!〕


網友1166786693


盛唐文化出現的高峰才是唐強盛的表現,大家去讀讀感受下那個年代的自信滿足即可了,後世包括現在沒有一個朝代有如此自信和對文化的控制力,包括美國也不行,唐按中國審美觀修改了佛祖的法像沒有人覺得不合適,美國打個恐怖團伙花了這個多錢和還搞不定。另外一個側面,唐軍隊很多士兵要自購武器戰馬,而裝配水平可讓戰力超過歐洲騎士,歐洲一個城堡只養幾個十來個騎士,可想為何突厥敗兵可橫掃歐洲。


手機用戶5966618612


開元的盛世是全方位的,包含了政治晴明、經濟繁榮、文化多元,體現在國家官員廉潔勤政、社會安定與文明、老百姓富裕安定,外交的雍容與包容,文學書法等藝術的絢爛繁盛等等!如果非要舉個例子,估計也就是甚至更強於20世界的美帝在世界的地位!


雨巷素心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我們歷史上的唐王朝是最值得我們引以為驕傲的一段歷史。甚至把唐朝想象成所向無敵的世界第一強國。我們不妨揭掉歷史傳說的面紗,從歷史事件來看看,唐朝究竟有多強大。

唐朝是當時一個世界級的強國,這是一個不爭是歷史事實,但究竟強到什麼程度呢,這還要與當時周邊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相比較來分析。與唐朝同時存在的還有

兩個世界級強國,一個是突厥,一個是阿拉伯帝國。唐朝與他們都有過接觸並交過戰。

唐朝與突厥的戰爭是大家所熟悉的,總體來說是敗多勝少。後來由於突厥內部發生內亂,唐朝趁機將其擊敗。雖然這樣的勝利不是像秦始皇滅六國那樣憑實力取勝;但畢竟除掉了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取得了東方霸主的地位。

在滅掉突厥後,唐朝成了東方最強的國家,但與周邊國家相比,有多大優勢呢?當時在唐朝的周邊還有兩個地區性強國:一個事位於東北方向的高句麗,另外一個是在西南方向的吐蕃;唐朝與他們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唐朝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是敗多勝少;也是在稱其內亂的時候,還聯合了韓國(新羅)兩面夾擊才將高句麗打敗;與另外一個地區性強國吐蕃的戰爭也是長期處於守勢,多次被吐蕃打敗。連位於雲南的南詔國都沒打下來;所以唐朝的軍力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強悍。所以並不是所向無敵的,就是對周邊的地區性強國也並沒有多大優勢。

唐朝在突厥西遷後,收服了許多原來突厥的屬國,以致勢力向西擴張,直到與另外一個世界級強國---阿拉伯帝國相接觸,兩大強國於是發生了激烈的摩擦,唐朝頂峰的時期的天寶10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國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在西亞的怛羅斯地區進行了一場會戰,結果唐軍慘敗。這次戰役的結果,不僅使唐朝失去了對西域的管轄,而且對周邊屬國的控制力也大大削弱;不得不更加倚重於安祿山之流的將領,使之勢力和慾望加大,幾年後的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走向衰落和滅亡。

至於領土,唐朝的疆域有多大呢?

東北部邊疆,由安祿山把守,安祿山駐守在現在天津地區,也就是說,唐朝東部的邊界不會超過遼東;西南邊疆,雲南及四川南部屬南詔國,不在唐朝版圖中;西藏和青海地區屬吐蕃國地界。而新疆卻是回紇國的疆域,當時唐朝被安祿山及黃巢佔領長安時,兩次都是向回紇國借兵,這個“借”,說明回紇國並不屬於唐朝,否則應該下聖旨“調”兵或者“徵”、“派”兵。如此看來,唐朝的疆域並不大;基本上還是維持著秦始皇開拓的“東起遼東西至四川,北抵大漠南至嶺南”地方,大不了多少。不僅不如清朝,甚至還不如現在的領土大。

唐朝的文化還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她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科學方面卻不敢恭維,四大發明沒有一項是產生在唐朝。也沒有其他科學發明的記錄。

我覺得,對唐朝的看法和評價也應該客觀地正視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