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人参果到底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孩还是水果?为啥唐僧说谁吃谁不是人

却说万寿山五庄观出一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的一颗灵根,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清风明月敲了两个给唐僧吃了解渴,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人参果到底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孩还是水果?为啥唐僧说谁吃谁不是人

那么人参果到底是三天未满的小孩还是一种水果呢,其实唐僧虽然转世十世,但是记忆犹存。晋祖冲之《述异记》写到,大食王国在西海中,有一方石,石上多树,干赤叶青,枝上总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动其手足,头著树枝。使摘一枝,小儿便死。此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到,猴行者带着三藏法师来到西王母瑶池,看到很多蟠桃树,猴行者即将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爪似鹰鹞,开口露牙从池中出。行者问,汝年几多?孩曰三千岁。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见一孩儿,面如满月身挂绣缨。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岁。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问你年多少?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

人参果到底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孩还是水果?为啥唐僧说谁吃谁不是人

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人参果最初并非人参或者水果,而是未满三天的小孩,生长在西海,西海属于西牛贺洲,所以《西游记》说,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出此果。后来西王母将人参果带到瑶池经过上亿年培育,人参果的外部形状和内部构成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一种蟠桃形状的水果,而且延年益寿的功效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混名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也将此树栽培到了五庄观,但是由于技术和土壤等原因,他栽培的人参果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都没有多大进展,还是小孩形状,唯一可观的成绩为此果已经是一种水果,而不是未满三天的小孩了。

人参果到底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孩还是水果?为啥唐僧说谁吃谁不是人

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傻编你说树上能长出小孩吗,只能长出小孩模样的水果好不好,其实还真能。大唐有个诗人名叫王梵志,他的传记是这样的:王梵志,卫州黎阳人。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抱胎而出,因收养之。及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汝因林木而生,曰梵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意旨,盖菩萨示化也。看到了吧,人家就是树上长出来的。王梵志写的都是白话打油诗,小编摘录一首《吾富有钱时》与诸君共勉: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 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 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 且看来时道。看来梵哥估计是遇到过拜金女所以才心灰意冷出的家。其实孙悟空都是石头里变出来的,所以树上长出小孩也在情理之中。正因为唐僧知道人参果是从三天未满的小孩进化而来的,所以打死不吃,还说谁吃谁不是人。只可惜最终还是吃了一个,所以妖怪界才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传闻。

人参果到底是刚出生三天的小孩还是水果?为啥唐僧说谁吃谁不是人

参考书目:《西游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述异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