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ofo启动新一轮融资10亿美元,若融资失败,是否步小蓝单车后尘?

自卑毁人一生


曾经风光一时的共享单车,如今让资本市场心灰意冷更加迷茫。曾几何时中国资本市场因雷军那经典的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让全国人民为了痴迷风口不惜代价好不疯狂。后又出现各种共享创业项目,例如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室、共享护士、无人货架等等,最终换来的是血淋淋的教训。

加之国内外形势变化,今年中国资本市场更为谨慎和理性,究其原因,就是怕了,毕竟对于大部分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来说,看懂未来或者说看懂趋势的萌芽,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很多时候看错了,看不懂。加之,一般的基金产品投资回报周期为6-8年左右,有相当一部分基金产品到期,该是清算的时候,投资机构需要给投资人一个交代,有的也是拿东墙补西强。

现在回到OFO融资的问题。2017年摩拜和OFO都已经感受到增长乏力,财务吃紧。因为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每个月的财务支出都以亿计,又一直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该融到的资金,都拿到了。所以去年金沙江创投CEO朱啸虎提过让摩拜与OFO像滴滴与快的一样,走向合并,终结价格战,然后考虑盈利。但两家单车企业却迟迟未见动静,听说是因OFO创始人戴威不满意合并后高管团队必须离开的要求没能达成。直到今年上半年,摩拜被美团收购,才让共享单车走向更趋明朗。

摩拜被收购后,OFO像热锅上的蚂蚁,急不可耐。频频传出OFO资金链断裂和贪腐问题。OFO已经退无可退,丧失了最佳的卖身机会,前有摩拜卖出45亿美金的高价,后被滴滴开出15亿美金的低价,让戴威心有不服。在艰难的挣扎大半年后,想必戴威一 天都没停过继续融资的想法,正是因为戴威的固执和短视,让阿里收回了OFO最后一次融资的决定。

就现在的形势来看,OFO已经没有退路,融资几无可能,更别说10亿美金,因为就算这个融资成真,OFO注定是做不长久。如果是卖身,现在估计卖出当初滴滴开出的15亿美金都困难,市场普遍认为最多12亿美金是其上限。

那么,共享单车最后谁才会成为终极王者?摩拜还是哈罗单车?我们拭目以待!


杜薄斯


团购app、旅游app、滴滴出行、摩拜ofo(共享单车),可以说,最差的项目就是共享单车了!



摩拜ofo与滴滴打车是天壤之别,摩拜ofo是重资产公司,所有的自行车辆都是摩拜ofo自己的,这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而滴滴出行是一个轻资产公司,所有的车辆都是车主自己的!

摩拜ofo的确带来了些方便,但如今,带来更多的是问题!第一,自行车随意在公共场所停靠,严重侵犯公共资源(小部分人得利,由全部人买单,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第二,共享单车是带来了一点方便,但更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不用刻意网上搜索,在身边就可以看到到处都是ofo小黄车,被骑的车多,没被骑的车更多!

以资本推动的公司只有在社会“钱紧”的时候才能遇到真正的挑战,千万不要忘了,08年金融危机,连Facebook融资都非常困难!如今,社会是资本过剩的时代,融资是非常容易的(只要有好项目),但即便如此,共享单车还是因为融资不畅导致众多公司倒下!真正到了社会钱紧的时候,考验就来了(不仅仅是共享单车,对所有创业项目都是考验。而不能够稳定创造现金流的创立时间很长创业公司压力巨大)!

摩拜ofo融资超过100亿,腾讯、阿里、金沙江创投、红杉资本……众多知名机构参与投资,你会说,难道他们傻,他还没有个“键盘侠”聪明?



说得好啊!但你要知道,红杉资本再厉害,其所投资的项目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创业股权投资,投资10个,哪怕成功一个就大赚了)!难道已经破产的共享单车的投资者是傻瓜吗?不是的啊,他们一样聪明绝顶!乐视网害了多少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哪一个不是有实力、有头脑的。其次,红杉资本这些是一级市场投资者,只要所投资公司成功上市,套现了就行了。但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不能够产生稳定利润的公司如果在二级市场上市,长期来讲,终究会害苦二级市场投资者(但不一定害苦一级市场投资者)!


WeStock


是的,ofo迟早会被并购的。

现在我用共享单车,第一是滴滴的小蓝单车,它最好骑了,在北京大兴的话,支付宝界面进入的哈罗并列第一选择,其次是摩拜单车。

自从摩拜零押金后,我就卸载了摩拜app,骑车只能在摩拜和ofo选时,我从美团扫码骑摩拜。

不再需要更多的app了,这就是ofo的败局,更何况它已没有钱去升级过去陈旧配置的单车。

ofo有个好的开始,却是一个悲伤的结局,这在商业史上很常见,即便如微软,谷歌,脸书,滴滴等,都不算最早那一个开启核心业务的。这就是商业的残酷。

ofo创始人戴威如果像快的的陈伟星一样认清现实,还能保持粮草和一些尊严,在区块链狂风时再次出击,戴维的固执和顽固遮蔽住他的眼睛,即便他有更伟大及崇高的构想,当没有后续资金支持时,一切都枉然。

最近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似乎扳回了一些信任,首富许家印公开站台之后,原来的搭档乐视网前总经理梁军也跑去跟贾在美国会合了。

ofo是不断的负面消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都没有,失去大互联网巨头的接盘,难道要卖给京东?或是大疆?做无人自行车?


财经作家邱恒明


我们发现,共享经济自2015年成为“风口”,出行作为大众刚需,共享单车迅速发展起来,相较摩拜的重体验、智能化,ofo以单车成本低、规模化成为行业领跑者,“共享”符合趋势、行业尚处摸索期、ofo的市场影响力,我认为ofo不会倒闭,如果做好几点调整,在该领域仍会大有可为:

(1)收缩战线,做精做转,前期为更好抢占市场,规模化、低成本投放的策略颇有成效,到市场地位基本确立,市场份额拓展有限的情况下,需着力客户体验、打磨产品、优化运营成本,从“虚胖”到“精瘦”;

(2)提高商业变现能力,共享单车在大消费的定位类似“生鲜之于商超”,高频、刚需,可做入口,利用批量实时的大数据做好精准营销、专注少数有竞争优势的商业领域构建生态(相较“摩拜+新美大”,业态大而全,ofo必须做深做透,纵深打法,才有未来);

(3)提高产品智能化,做符合趋势的产品,认同小马哥之前对ofo科技含量不足的评语:Token不是未来,双向通信才是未来,不要执迷于“小灵通”。深科技、智能化、好体验才是未来。

Ofo的Slogan是“随时随地有车骑”,我希望他们践行“随时随地有好车骑”的理念,同时做好内部管理(多数媒体曝出的大规模贪腐,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一定会有美好未来。


融资亮点


ofo融资艰难

其实要想清楚,ofo融资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互联网发展史也能看看出,优酷和土豆,美团和大众点评,滴滴和快的,最后都逃不过合并的命运。同质化竞争一开始是快速打开市场,抢占用户,生死关头,谁也没空理对方,停下来就是死路一条,要先跑在前头才有活路可走,而市场稳定之后,头部用户已经被收割完毕,老大和老二也是时候坐下来谈谈了。

谈什么呢,谈并购,前期投资人投资的钱,他们需要看到收益,看到回报,这时候一般是后期投资客入场,让前期投资人撤退。而你市面上两家,无论从投资角度还是收益角度,都不如合并成一家优势大,所以一般都会主导行业老大、老二合并。

尤其是在BAT阵营下,后面发展起来的公司都要在BAT之间站队。反正合并之后,无论是老大、老二,谁都是不爽的,对公司的控制权下降了么。所以之前,共享单车洗牌时,大佬推动ofo和摩拜合并,失败,推动滴滴收购ofo失败。

ofo的目的很明显,他就是要保证独立运营,谁来分他的权都不行。那这可能么?很难。

ofo需要钱,又要保持独立运营,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投资人给你钱,还不管你的事,这不是商业,这是慈善。


ofo太过倔强

共享单车大战开始是各凭本事线下抢人,你车辆铺得多,你就能抢占更多客户,完全没有bat什么事,反正大家都有APP,后来bat入局,直接投资腰部共享单车,比如青柠单车啦,哈罗单车啦,从支付宝、百度地图、滴滴打车这些大流量app上直接给他们流量入口,哈罗单车还给免押金,一下子腰部产品就上去了,果然不能小看bat的力量。


之后就是行业洗牌,摩拜后来被美团收购,有了美团和微信的流量入口,并且实行免押金,本来也没啥,毕竟ofo车多,用户多,可惜ofo非要收押金,在支付宝的端口本来可以用蚂蚁信用积分免押金的,ofo又不干,非要收押金,或者充月卡,我之前20块买的月卡,之后ofo改成95块钱福袋后,我的20块月卡就用不了了,钱也取不出来,也是醉了。

后来还被爆出各种骑行十分钟,收费两块钱,然后各种卖APP开屏广告,总之那阵子,ofo表现得很缺钱了。就算这么缺钱了,ofo也不低头,不过还是要融资,毕竟还要发工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反正在哈罗单车,摩拜的围攻下,ofo显得后继乏力,车越来越破,钱越收越多,对手越来越强,如果ofo融资成功,肯定还是要有所动作才能改变局面,目前的局面对他非常不利,在对手都在前进的情况下,留在原地不动就是退步。

现在的问题是,线上流量获取成本居高不下,ofo又不肯向大佬低头,阿里手里反正很多备胎,也不见得会给ofo多大支持,况且ofo又不听话。线下的空间也不断被压缩,三四线城市哈罗单车抢了先,一二线城市全是大佬的地盘。

一个不好的猜想,ofo举步维艰。

不过怎么说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ofo目前的用户数量仍是第一,用户数就是金钱啊,只要ofo想清楚突围打法,还是能找到人帮衬一把,再不济也能卖个好价钱。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我觉得ofo就算融资失败,也不会倒闭,不会步小蓝单车后尘。

因为:

1、共享单车目前进入到赛道的下半程,那些市场占有率低、缺少资金的品牌相继倒下:比如,3Vbike、CCbike、悟空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7号电单车、熊猫单车等等。而ofo是目前市场绝对的老大,它的运营能力、团队、市场地位和融资能力、资金储备等都比当初小蓝单车强大得多,不会轻易出现小蓝单车的困境。

2、现在是ofo和摩拜厮杀的时候。

目前剩下的两家:ofo和摩拜单车主要占领市场。而ofo小黄车的投放数量和派单量都远远领先于摩拜单车。实力上似乎ofo还占优。大家都知道摩拜的大树是腾讯,ofo的背后是阿里集团。就像当初两大巨头扶持“滴滴”和“快的”一样,它们两家还将争夺市场,两个巨头以及身后庞大的跟投资本有足够的实力提供后续资金支持。这两家都不会轻易倒下。

3、烧钱大战、盲目扩张引发资金紧张问题。最终可能走向合并,一起服务市场。

昨天有消息指出,由于盲目的市场扩张,摩拜和ofo成本高企,导致资金紧张,已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自行车厂以及公关公司等供应商的付款也均已暂停。之后,虽然摩拜和ofo进行了辟谣,但仍未消除用户的担忧,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用户申请退款。

这一年多来的共享单车疯狂烧钱大战,让人们回想起2年之前“滴滴”和“快的”烧钱大战。为了共同的利益,最终以“滴滴”吞并“快的”而告终。互联网公司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并购已是一种惯例,比如:视频领域优酷收购了土豆。

所以,我认为最终应该是以ofo收购摩拜单车而结束这场争夺,然后一同服务市场和客户,不会出现像小蓝单车倒闭的情况。


隽永柴扉


享单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现有有小鸣单车、酷奇单车、小蓝单车倒在了革命的门路上,市面上只剩ofo以及摩拜各领半壁山河,好像有再现当年“滴滴vs快的”之争,行业变了,竞争模式大同小异---烧钱补贴抢用户!而ofo在9月份已经举行过一次融资,时隔2月再次开启新一轮融资高达10亿美元之多,共享单车烧钱的速率越来越快,与其在市场上竞争本领痛痒相关。

1、免费骑行,抢用户。共享单车已经摈弃用户骑行费用,改为免费骑行以及相称于免费骑行的月卡模式,2元/月以及5元/90天对于以往骑行一次5毛到1元来说根本属于免费模式,而且许多时间推出免费月卡领取运动。但是每每一家推出此类计谋,竞争对手紧跟厥后,造成了用户赢利,商家却仍旧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这个极度的方式,是拼资金的时间了,对峙到末了就是胜利,也轻易导致两败俱伤,烧钱速率极快,就看两边的资金斲丧战。

2、都会运营费用高自共享单车泛滥以来,都会规划部分发文限定单车投放数目以及分别可停单车地区,对于不能停放单车的地区接纳缴收等步伐。上班族看来,从租住的地方、公交车站、地铁站、公司楼下是停放的麋集地区,每每造成了早上公交车站、地铁站单车拥挤,晚上城中村街道单车拥挤。以是,ofo和摩拜在早上用货车把单车运走,到了晚上运返来,如许运营本钱激增。

3、巩固市场,推出单车新体验想要巩固市场,就要不停推出新产物新模式新体验,像摩拜推出了3代单车以及接入了打车行列,而ofo则投向付出宝平台生态。无论发展计谋怎么变革,单车体验始终是关注核心,而实际体验最差的就属ofo了,想要改观体验大概必要从计划、开锁方式等动手处置惩罚。

若融资失败,是否步小蓝单车后尘小蓝单车倒闭最大一个缘故原由就是错过了一轮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导致资金链断裂,指出出现第一批押金退还耽误题目,直接导致恶性循环,用户担心押金题目而挤兑押金,从而无法运营。而此次ofo融资可以看出业务的扩张必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融资方面不容有些许不对,入不敷出的运营环境,将直接崩盘,步小蓝单车后尘。

王宁:wangning900912


连锁服务员


对共享单车来说,现在谈收入和成本没有任何意义,找不到新的商业模式之前基本等于做公益。歪个楼。据圈内人说,朱啸虎已经开始后悔投ofo了。毕竟单纯比规模、比数量没有任何意义。据ofo内部人说,戴威赶走了管理层里滴滴的人。

毕竟眼看着自己的公司像独角兽迈进。据“中关村文理学院“的人说,光滑管理学院想让戴威捐1000万,戴威本人已经同意,但是最后被投资人拦住了。

毕竟有人图名,有人图利,大概内心的OS都是这样婶儿的。

老哥,比起融资额和运营成本,我捐母校1000万简直毛毛雨啦。

小子,你特么凭什么拿我的钱随便造?摩拜干死了吗?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可是,独角兽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哪天要是ofo上市了,Airbnb、Uber、滴滴一定会想起小沈阳说的那句名言:

哎呀妈呀,这都能上,那我也能上!

堆积如山。

阿姨累死了。

车坏的差不多了,融资买批新车继续投放。

冬天了,各个城市不是冻上了就是天天下雨,共享单车的MAU估计要开始锐减了!但是,冬天过后呢?我现在在上海还经常能看到最早一批的摩拜lite,除了就一点颜色掉色,扫开后还可以正常骑,OFO呢?

七八月份投放的小黄人版本现在还能看到吗,还能骑吗?更早的呢?看来过完年后,ofo又要全部重新投放新车了,又是一笔成本啊!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其实都是资本的问题了。最后的局势必然是妥协+合并。至于谁妥协谁,谁合并谁,并不由某一家投资方或者戴威炜炜就能决定。

现在来看,ofo抢先启动新一轮融资的战略是正确的。一旦融资成功,摩拜的投资方是否如果要继续追投或跟投摩拜,必然要更加谨慎。

因为在ofo获得更高更新的一轮融资的背景下,战线必然被拉的更久,更长。战争拉的更长,持续追投的风险就会更大,需要更深度的考量,也就增加了提前出现妥协合并的几率。

以上,如有侵删,谢谢关注,编辑:阿德。


鹭岛科技


共享经济,实质就是烧钱经济,又一个滴滴而已啦!在我们国家,股权投资要求太高,高也正是因为骗子太多了,比如贾跃亭,严重影响了投资市场的良性发展,其次是体制问题,制约了我们的投资发展,所以共享经济如果不能走出去发展,在国内必死无疑,因为国内的市场在恶性竞争,都在朝着垄断的方向发展。

后续如果ofo不行了,一定是被摩拜单车收购的结局,所以最后共享单车不再是那么便宜的啦


Evrything


现在如果从头做起可能还有救。有钱先不要投车,而用来做地下存车场,就象日本的那个一样,无人值守,一个车场能装200多台单车,地面上占地4~5平方米的小亭子。出车口总保持有一台单车待取,保证取走一台机构会自动从地下取一台补上,单车都不用上锁。小亭子的另一侧有一个存车小门,还存车时把单车的前轮推入小门既可完成还车。存车口与取车口各设一个触摸屏幕,还车时可以登记所还车的状况,故障部位,对不登记或登记不正确的扣分,完全正确登记的奖分,对有故障的车辆单独集中存放。这样的话不但能解决乱停乱放,加上摄像头拍照功能就能防盗了、防恶意损坏,也便于故障车辆的收集、修复。也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总之,有了存放地,单车的共享可能会走的长久些,存车场如果够先进,成本合理,企业能接受的话,共享单车就不会死,也会真正便民。我正在申请这个技术专利,明年就可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