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这句话是清代的历史学家孟森说的。他在《明史讲义》中说:“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意思就是说,草根揭竿而起,没有凭借政治身世、门阀之威,仅仅是为了为民除害;他们没有谋权篡位的意思。(按照以上这俩标准)自秦始皇统一华夏以来,顺应民意开创一个新时代的王朝,只有汉朝与明朝两个朝代。模仿当年明月的口气来说:孟森看来也是一位猛人!(孟森,中国著名 历史学家,擅治明清史,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 江苏武进人。他文能治史,武能带兵造反)。

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不知道他和孟子是什么关系,反正主张和孟子差不多。因为孟子也觉得为民除害是正当行为,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里面主张:“(对无道昏君,可以)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孟子主张诛杀、铲除无道的昏君,安抚深受其害的人民,救民于水火之中,老百姓就会高高兴兴的(拥戴)。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吊民伐罪”的出处,(意思就是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大家看看是不是孟子与孟森的观点高度的一致?!

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为什么孟森认为“得国正者,唯汉与明呢”?因为他认为所谓“得国之正”,除了上位之外,还需要达到其他硬性条件:首先是无道昏君,民不聊生。好端端的统治,仅仅是为了谋权篡位而搞乱天下生灵涂炭了,不算“得国之正”;其次是身份要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政治大鳄之间的轮流做庄,不算来路正当;最后一个条件是得到天下统一之后,得认真治理国家,国泰民安才算数的。

在秦末,秦二世昏庸无道,天下民众饱受乱战之苦,又受秦政压迫,刘邦等等平民应乱而起,终取天下,之后刘邦施行与民休生养息的政策。这个过程完全符合孟森的“得国最正”的要求:1.刘邦不是政治门阀;2.不是仅仅为了夺权;3.秦君无道,民不聊生;4.得到天下后励精图治(那是封建社会,大家不能吹毛求疵哦!)。

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我愿意相信孟森是孟子的后代,因为他们的观点实在是太接近,太亲民,太接地气了。这种精神上的一脉相承,让人感动!

孟森同样认为明朝的改朝换代,也是来路正当的,大家可以按照孟森主张的“得国最正”的那几个条件,再对照朱元璋的得国,治国的过程看看是不是明朝也是得国正当?!

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受压迫者,与百姓属于同一阵营,不是门阀之间的内战,以这种方式得到的天下,才是最具正统性的得国方式。汉代和明代,都是“吊民伐罪”的方式取得了天下,所以正直无私,坦荡忧民的孟森认为“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哥不猜想作品。原创不易,手下留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